7.5.3.6顾客要求在交货地取样、作为追溯依据时必须以书面形式加以明确。销售部门在接受此类要求时必须经质量检验部同意。
7.5.3.7原燃材料、过程产品和最终产品的检验状态均有各类检验台帐和质量统计台帐加以体现。通过已检数据与目标值/控制值的比照,可清楚表明产品经检验和试验合格与否。
7.5.4顾客财产(删减)
7.5.5产品防护
7.5.5.1 公司制定并实施《仓储及防护管理程序》,对搬运、贮存、包装、防护和交付等过程进行控制,以实现对采购产品、半成品和成品的防护。 7.5.5.2 搬运
公司具备并使用防止产品损坏或变质的搬运工具和搬运方法。各有关部门采用适宜的搬运方法,保证准确无误地将产品搬运至指定地点,确保防止产品损坏或变质。 7.5.5.3 贮存
各种原燃材料、半成品、成品均应贮存在适宜的场地/库房,贮存场所条件应与产品要求相适应,公司具备并提供防止产品在使用或交付前受到损坏或变质的指定的产品贮存设施和场地。
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要求,对储存设施和场地进行检查,以便发现损坏情况并及时改正。 7.5.5.4 包装
公司根据产品的特点和顾客的要求对产品的包装及包装材料进行适当地控制,确保符合规定要求,重点是防止产品受损。 7.5.5.5 防护
当产品受公司控制时,公司对其采用适当的防护、隔离和保护措施,
36
以保证产品质量。半成品及成品按防雨、防湿、防潮、防杂质等有关要求采用适当的防护和隔离措施,防止产品错用、丢失和损坏。 7.5.5.6 交付
公司按合同要求负责办理交付事宜。在交付过程中,公司将对产品质量进行保护,当合同规定时,这种保护可以延续到交付的目的地。 7.6监视和测量装臵的控制
7.6.1公司建立《设备设施管理控制程序》,对监视和测量装臵确定、配备、维护、检定进行控制,以确保监视和测量活动可行并以与监视和测量的要求相一致的方式实施。
7.6.2公司应确认、配备适宜的监视和测量装臵,确保其测量能力满足测量要求,以确保产品质量、环境及安全绩效满足规定要求。 7.6.3分类管理
公司测量设备分为A、B、C三类进行管理。
A类测量设备指国家规定的强制检定的测量设备。其检定由技术监督部门进行。
B类测量设备包括用于生产工艺控制、物料管理及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控制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其检定工作由技术管理部组织有资质单位进行。
C类测量设备即一次性确认使用的测量设备,其检定工作由技术管理部组织有资质单位进行,也可根据生产需要采用验证出厂合格证的形式完成。
部门自校设备由使用部门负责校验。 7.6.4控制要求
A、对监视测量装臵进行有效管理。监视设备明细通过《公司计量设备台帐》反映。
37
部门自校的设备由使用单位建立台帐。
各种设备的检定/校准时间、周期在台帐中必须明确标明。 主要检验、检测设备见附录D
B、按已规定的周期或使用前对监视和测量装臵进行校准。当不存在校准基准时,公司编制并实施该装臵的自校规程。
C、测量装臵都带有标明其校准状态的标志。
D、A、B、C类设备的检定/校准/验证记录由技术管理部保管,自校测量设备的校准记录由校准部门保存。
E、制定监视和测量装臵的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F、为监视和测量装臵规定或提供适用的搬运、防护和贮存方法和条件,以确保在以上过程中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G、当发现监视和测量装臵偏离校准状态时,装臵的使用部门应由相应人员评定已检验和试验数据的有效性(应追溯到可以认定装臵合格或已检数据的影响可以忽略时)。在可能时,重要的数据应进行重新测量。
H、评定及重新测量结果由使用部门保存,重新校准记录由技术管理部
保存(自校设备的校准记录由设备使用部门保存)。 7.7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和应急响应 7.7.1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运行控制
7.7.1.1公司识别出与重要环境因素、中高度风险有关的运行与活动(包括维护活动),并使其在受控状态下运行,确保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目标的实现。
在与供方签订合同时,明确对环境及安全的要求;加强对供方的活动或提供服务、产品中的中高度风险因素、重要环境因素的监督、检查管理。当合同方或承包方的活动现场在公司管理区域内时,应将公司对环境和安全的相关要求通报给他们。
38
7.7.1.2公司中包含重要环境因素、中高度风险因素的活动、过程和产品: A、 重要环境因素的活动、过程和产品:矿山开采、原料制备、熟料煅烧、粉磨过程,废气、粉尘、噪声、固废等污染的排放,资源、能源的消耗,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B、 含中高度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活动、过程和产品:设备操作和维护、动力供应、危险作业、特种作业、噪声、粉尘、辐射控制、危险品、车辆、压力容器、消防管理、相关方管理、员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治安管理等。
7.7.1.3控制与中高度风险源、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和活动须考虑: A、 使用并维护适宜的设备;
B、 使用低污染和低消耗的工艺、材料; C、 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 D、 制定必要的应急措施;
E、 加强职业健康安全、环境意识的培训;
F、 加强供方及承包方的活动或提供服务中的中高度风险因素、重要环境因素的监督管理。
7.7.1.4公司对上述运行和活动分别编制运行控制程序,并监督实施,确保有关过程按照规定的准则运行,确保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方针与目标的实现。
7.7.1.5公司重大风险因素、重要环境因素的运行和活动的控制,具体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程序》、《工业噪声控制程序》、《作业场所噪声、粉尘危害控制程序》、《固体废弃物处理控制程序》、《废水排放控制程序》、《能源、资源消耗控制程序》、《安全用电控制程序》、《个人防护用品管理程序》、《特种作业人员管理程序》、《职业病防治控制程序》、《安全保卫管理程序》、《机动车管理程序》、《相关方管理程序》、《危险化学品控制程
3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