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稳定,测距及测方向角可以同时进行。在进行工程测量前,应根据有关规定对仪器进行常规检验和校正,并提前送与政府有关检测部门检测,保证仪器性能合格、正常使用。本次位移观测选用的测量设备具体如下:
(1)全站仪2台,型号为FTS500N (2)对讲机3部; (3)50米钢拉尺若干;
(4)位移观测钢板桩15个,钢钎、铁钉若干。 (二)测量施工控制的布设
根据现场已有控制点布设情况并结合考虑观测的通视条件,观测使用的控制点选用业主提供的《珠海小林联围加固达标工程应急项目木乃南堤段项目工程勘察测量控制成果表》中的已知控制点,根据其提供的控制点加密布设工作基点,并形成控制导线网,定位出基点的精确位置,并进行永久性的保护,直至所有项目完成。
本次海堤位移观测需要记录的是工作基点到位移观测点之间的的角度和距离,并由此计算出位移观测点的坐标。
12
导线网的分布如下:
图6 MNN0+000-MNN3+840段控制网
图7 MNN3+840-MNN5+372段控制网 13
以上各控制点的坐标及高程如下表:
点号 等级 纵坐标X(m) 横坐标Y(m) 高程H(m) GPS15 D 2439157.002 425478.604 3.041 XL14 D 2439089.894 425667.489 4.416 XL05 D 2438698.569 426078.322 8.010 GPS35 D 2438264.645 425596.474 2.312 GPS23 D
2435670.763 427726.979 5.012 GPS30 D 2435764.543 427761.377 4.350 GPS31 D 2435277.865 426897.258 6.503 GPS33 D 2435825.087 426998.557 2.551
表6 控制点坐标及高程
位移观测桩沿海堤线路方向间距一般为200米,每个断面设置2个位移观测桩,分别位于线路前进方向距离中轴线右边25米以及左边10米处,如图所示:
图8 位移观测点平面分布 14
(三)位移观测测量 1、技术要求
根据《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2003),测 量位移观测点时的测角测边误差计算要求如下表: 相邻基准点
平均变长测角中误差最弱边相对 等级 的点位中误
(mm) (\中误差 差(mm)
<350 ?1.8 ?1/70000 三等 ?6.0
<200 ?2.5 ?1/40000
表7 水平位移监测主要技术要求 2、测量方法及成果整理
由于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水平角和距离的复测可以同时进行,根据室内计算出的数据,进行室外复核测量,复核测量的程序如下:
以XL14点为测站点、GPS15为后视点,以GPS35点待测点进行复测。 (1)坐标输入测量
将全站仪设置在XL14点上,调整完成后,输入测站点XL14的坐标和后视点GPS15的坐标,对准GPS15点,锁定全站仪,这时方向角的角度为零,按确定键后松开锁定,在放样模式里输入待测点GPS35的坐标,此时全站显示的方向角为165?31?7\,顺时针方向转动全站仪,直至显示的方向角角度为零,然后进行测距模式,测量GPS35与XL14的水平距离,随着全站仪显示的数据,测量员指挥执尺员前
15
后行进,直至全站仪显示的水平距离的数据为零,这时,检测此位置是否在GPS35的桩点标志上,如果是,此三点的坐标位置正确,如过有偏差,采用测距模式测定GPS35点至XL14点的水平距离,记录好数据,与室内计算的成果对比,如果偏差在在有关规定允许的方位内,这三个点可以正常使用,并记录好实测数据。
(2)方位角输入测距
同样将全站仪设置在XL14上,调整校正后,输入GPS35至XL14的方位角164?55?7\,并锁定数据,照准后视点GPS35点后锁定全站仪,按确定键后松开,输入GPS15点至XL14点的方位角165?31?7\,转动全站仪,直至读书为零,锁定全站仪,作为GPS15点至XL14点的方向位置,输入作为GPS15点至XL14点的水平距离数据793.051m,并进入测距模式,指挥执尺员前后行进和左右调整,指着在此方向上的显示数据为零,这时,检测此位置是否在GPS15的桩点标志上,如果是,此三点的坐标位置正确,如过有偏差,采用测距模式测定GPS15点至XL14点的水平距离,记录好数据,与室内计算的成果对比,如果偏差在在有关规定允许的方位内,这三个点可以正常使用,并记录好实测数据。
根据上述测量得到的工作基点坐标,测量出工作基点到位移观测点之间的距离和角度,检查距离和角度的观测误差是否在所规定的范围内,如超出规范要求,需按要求对工作基点坐标进行检查复测,并对位移观测点重新测量,计算出位移观测点的坐标,并将观测日期、本期位移和累计位移等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16
位移观测记录表 编号: 项目使用 名称 仪器 位移观测点 CJ1 CJ2 观测 位移观位移观
日期 本期位累计位本期位累计位 测坐标测坐标
移(mm) 移(mm) 移(mm) 移(mm) (m) (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