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策略》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9 17:25:5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教学预设:

日常数学与学校数学

一、日常数学是指在日常生活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学校数学是指在学校课本中所涉及到的数学。

二、学生在抽象数学概念的心理表征上具有两个特点: 1、直观形象性 2、不一致性。

三、教学中教师特别要注意两者之间的区别与沟通。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知识不能仅仅是学生已有经验的再现,而应该是在原有基础上使学生有进步和提高,,教师要及时将“日常数学”向“学校数学”过度,将生活数学化,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要注意将“学校数学”向“日常数学”必要的回归,让学生看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四、案例:P70——71 两位老师的做法值得借鉴。

五、展示自己在课堂中做得出色的案例。 (老师们畅所欲言)

第二十八学时

时间:2014年7月12日

内容:《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第2章第1节 数学生活化?还是生活数学化? 教学预设:

教学建议

一、重视儿童的生活经验

通过平时的接触、谈话、观察等方式来了解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巧妙地应用到教学中来。

数学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经验上,教师要积极地为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水平创设条件。

二、注重教学模型的建立

“教学模型”是指针对或参照某种事物的特征或数量的相依关系,采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达出来的一种数学结构。

三、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应用意识强调的事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应用数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它的侧重点在于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指的是一种精神状态,属于观念、意识的范畴。也就是说他是“隐性”状态的数学。

学生在课堂上所提出、解决问题的数量与质量,是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有无形成的最重

25

要的参考指标。

四、可以借鉴的例子P73——77。(老师们学习,看后交流)

作业:日常数学和学校数学分别指的是什么?

第二十九学时

时间:2014年7月13日

内容:《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第2章第2节 电脑和黑板,你选择谁? 教学预设:

电脑和黑板,你选择谁?

一、教学过程中,用电脑存在的问题 1、电脑中没有的方法就不是好方法? 2、所有的问题都是电脑提出的。 3、“直观”也尴尬。 4、遭遇突然。

二、教学分析 1、预设与生成。 2、多媒体与学生学习。 3、多媒体不能代替老师 4、多媒体与板书 三、教学建议: 1、更新教育观念。

无论是板书还是多媒体,只要能够从实际出发,为学生学习提供有效的帮助,就可以在教学中使用。

2、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多媒体。

第三十学时

时间:2014年7月13日

内容:《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第2章第3节 情境创设=“问题数学”+“生活情境” 教学预设:

一、“问题情景”的概念

首先对“问题”界说一下:这里的“问题”不同于“问题解决”中的“问题”,前者包括后者;除此之外,还包括数学概念、数学规律(甚至自然界的规律)以及学生头脑中出现的各种疑问等等,“问题情景”包括以下两层含义:

1、它是这样一种“气氛”——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由地(而非迫于外界压力)

26

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2、它是数学概念赖以产生的现实背景。这个“背景”可以是学生的日常生活,也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总之是产生某一数学概念的源头。

二、问题情景教学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意义

(一)问题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情景教学一开始就提出了起关键作用的、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并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二)问题情景教学促进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有了问题才会去思考,对学生来说提出一些他们想解决而未解决的、富有挑战性、趣味性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向心力,促使他们积极思考。

(三)问题情景教学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得到了很好的贯彻。 (四)问题情景教学重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三、创设问题情景的原则

1、语言明确具体:设计的问题要具体,避免空洞,语言要准确,不能含糊不清。 2、针对性强:问题情境应根据教学内容,紧扣教材中心及重点、难点

3、启发性:应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应达到诱导思维的目的。 4、富有挑战性:提出的问题要难度适中,在“最近发展区”内。

第三十一学时

时间:2014年7月13日

内容:《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第2章第4节 课堂,该给学生多大的空间? 教学预设:

一、陶行知先生曾言:教师不能“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只让学生坐而受教,而应该主动理解学生,改进教学方法。“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而教的法子也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就是把教和学联系起来,即要教学合一。”从时间、空间、课堂提问等各个方面,

在课堂上,有时候还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对一个问题回答不出时,就会又提出几个问题,试图用这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第一个问题。但结果往往会适的得其反,教师、学生均事倍功半。

怎样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提问,来增强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增进师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等教育功能,实现“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这是每一位教师在有效教学的研究中应认真探讨的问题。

二、正确把握摘桃子原理的关键,帮助学生“摘桃子”

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创造适合其发展的最近发展区,进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摘桃子原理形象地揭示了这个道理,它把知识看作是“桃子”,“桃子”不是

27

一伸手就能摘到的,要摘到必须“跳一跳”并且是经过跳能够摘到的,而不是可望不可摘的。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自身一番努力而摘到桃子,随之产生一种满意和自豪感,进而促进学生产生继续摘桃子的愿望。

摘桃子过程中把握两个关键,一是教师要选择好“挂桃子”的高度,也就是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桃子挂得太高,教师又不提供适当的铺垫,让学生可望不可及,总也够不到,便会失去摘桃子的兴趣和信心。第二个关键就是,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跳的过程中,掌握“跳”的本领,提高跳跃的能力,也就是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才能摘到真正的桃子。通过学生自身努力获得的果实,学生必然会格外珍惜而不会遗忘,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了思考、成功的乐趣,更好地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第三十二学时

时间:2014年7月13日

内容:《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第2章第4节 课堂,该给学生多大的空间? 教学预设: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经历思考的空间

数学学习主要是学生对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结构关系的认识,这种认识需要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才能实现。就整个数学学习过程来说,学生要经历三种不同水平的活动:

首先,在直觉水平上,学生要对多种不同的材料进行理解,获得对相应知识的大量感性认识,这需要时间。

其次,在联系水平上,学生用数学语言和符号来描述和再现直觉活动时的理解。 再次,在符号水平上,学生用数学符号对相应的数量关系或结构关系进行逻辑推演,并用前两种水平的活动来结束用符号表述的关系及其推理。

用课堂提问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课堂提问决定着学生思维发展的方向和思考空间的大小。古语亦云:“学起于思,想源于疑。”可见思维从问题开始的。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精心设计提问,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池水,那么教师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迪学生的心扉,开拓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处于思维的最佳状态。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和要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积极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设问尤为关键,教师只有提出适合学生思考的问题,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最新发展区”,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更好的学习。问题太难,学生回答不了,会产生厌学情绪;问题太简单,学生不动脑筋,会对学习缺乏兴趣。因此,

28

《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策略》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ie2u9iyiy7tdil036c0_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