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一、 什么是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是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关于测定物质的质与量的科学。
二、 分析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分析化学需要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才能互相促进 1、
分析化学受益于其他学科的发展成就,分析化学的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一起层出不穷,并已在实践中获得应用。
2、
分析化学也为其他学科提供了关于物质组成、形态、结构和含量的必需信息,从而成为这些学科发展的数据源。
三、 分析化学的作用 1、
分析化学的任务是制定各种检测方法和标准,进行质量监测和控制,并将其应用到社会的各行各业。
2、
随着其他学科的发展以及社会对分析化学的需求增加和要求提高,分析化学必须与其他学科相互合作,在新的研究领域从事开拓性的工作;为相关学科的发展建立新的测试方法;为突发事件提供快速应急监控手段。
第二节 分析化学的内容 一、 分析化学得分类 1、 2、 3、
按任务分: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
按分析对象分:无机分析、有机分析、生化分析和药物分析
按分析方法的原理分:化学分析法(主要有重量分析法和滴定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
4、 试 样 的 按分析对象(试样)的质量分
常量分析 半微量分分析 微量分析 >0.1g 0.01~0.1g 0.001~0.01g 质 量 试 样 中 待 测 组 分 超微量分析 常量组分分析 小组组分分析 痕量分析 超痕量分析 <0.001g 1%~100% 0.01%~1.0% <0.01% <10-4ug.g-1 二、 分析方法的选择 分析工作者应根据试样的复杂性、试样的质量和被测组分的含量,以及对测定结果所要求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等选择最适宜的方法,以满足具体分析工作的要求。 三、 如何学习好分析化学 1、 2、 3、
正确理解分析化学得课程体系
分析化学工作有广泛的社会需求和发展前景 理你联系实际,掌握分析化学的内涵
第三节 分析化学发展简史 一、 分析化学学科的形成 二、 分析化学学科的变革 第一次变革:经典分析化学 第二次变革:近代分析化学 第三次变革:现代分析化学 第四节 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一、 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分析对象 无机分析 有机分析 DNA分析 蛋白质分析 手性药物分析 环境有害物质分析 生命相关物质分析 分析对象的数量级 分析研究体系 分析研究区间 分析仪器 常量、微量、痕量 简单体系 主体分析 人工操作、大型和离线检测 单细胞、单分子 生物、环境体系 薄层、表面、界面微区及形态分析 智能化、小型化、仪器联用和在线实时检测 无损及遥测 分析对象的损伤 破坏性检测 二、 分析化学的研究热点 1、 2、 3、 4、
极端条件下的分析测试
痕量活性物质的在线、原位和实时分析 功能纳米材料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联用技术与联用仪器的使用
第二章 分析试样的采取和预处理
定量分析工作包括下列步骤:①试样的采取与制备;②试样的预处理;③干扰组分的掩蔽与分离;④测定;⑤分析结果的计算与评价。 第二节 分析试样的采取与制备 一、 采取试样的一般原则 1、
采样前必须进行现场勘查并收集有关资料,详细了解采样对象及其周围的环境等。
2、 3、 4、
采样的试样必须具有代表性,即试样的组分必须能够代表物料整体的平均组成。 根据试样的性质和分析测定的要求确定采样量。
为了避免试样中待测组分的形态、价态或含量等发生变化,需要采用合理的方式保存试样。
二、 固体试样采取 (一) 矿石试样 1、 2、
采样点的布设 固体试样湿存水的去处
3、 固体试样的制备
欲将采取的固体试样制备成量少且高度均匀的分析试样,需经过破碎、过筛、混
匀和缩分四个步骤。
缩分:将一破碎、过筛后的原始试样进一步破碎、过筛并逐步缩小其量的过程叫做~。 缩分常用四分法。公式:m=Kda m为缩分出试样的最小质量(kg);d为试样颗粒的最大直径(mm);K与a为经验常数,根据物料的均匀程度和易破碎程度而定。 (二) 土壤试样 1、
采样点的布设
面积较小,地势平坦且土壤较均匀的地块,可采用梅花形布点法; 面积中等,地形开阔但土壤较不均匀的地块,宜采用棋盘式布点法; 地块面积较大,地势不太平坦,土壤也不均匀的应采用蛇形布点法。 2、
采样时间
一般在作物收获后或播种施肥前取样 3、
采样深度
土壤剖面按层次取样时,必须自下而上分层取样。 4、
采样量
一般要求1kg左右。 5、
保存
土壤试样宜保存在玻璃及聚乙烯塑料容器中,应尽量避免日光、潮湿、高温和酸碱气体等的影响。
(三) 金属或金属制品
采取时应先将表面清理,然后用刚钻在不同部位和不同深度钻取碎屑混合均匀,作为分析试样。
(四) 粉状或松散物料试样 三、 液体试样的采集和保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