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圈中的作用.B、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如重庆某地遭遇罕见蝗灾,紧急请求支援大量蝗虫的天敌青蛙、麻雀和蛇,控制蝗虫,可见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温室大棚中放养蜜蜂或蜜蜂帮助植物传粉.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钩挂在路过动物的皮毛上.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 答案:B 解析过程:
试题分析: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一窝蚂蚁彼此分工合作,因此属于社会行为,几头狮子围捕二只羚羊,需要彼此配合、密切合作才能维持群体的正常生存,因此属于社群行为,一群猕猴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有首领,负责指挥、协调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其他成员必须服从首领,因此属于社会行为,一个养鸡舍中有上千只肉鸡不具有社会行为的特征,所以不属于社会行为。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社会行为。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社会行为的特点。 11. 答案:A
解析过程: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有一层光滑的关节软骨,关节腔内有关节囊内壁分泌的滑液,这与关节的灵活性有关;关节囊为坚韧的结缔组织,关节囊内外有坚韧的韧带,这与关节的牢固性有关。 12. 答案:B
解析过程: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白鹤翩翩起舞进行求偶、蜜蜂的摆尾舞告诉同伴蜜源的位置,用动作来进行信息交流;昆虫分泌性外激素来吸引异性;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不是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属于防御行为.故选B. 13. 答案:D 解析过程:
试题分析:动物通讯,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信号本身并无意义,但它能被快速识别,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属性,如性别、年龄、大小、敌对性或友好性等等,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性外激素,多是由雌虫分泌并释放,引诱
第 6 页
雄虫前来交配,交配后,雌虫即停止分泌,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就是模仿利用雌虫分泌的性外激素来引诱雄虫进行诱杀,属于模仿利用昆虫的通讯。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动物的信息交流。
点评:此题较新颖,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 14. 答案:D 解析过程:
试题分析:骨的物理特性包括硬度和弹性两个方面,而骨的硬度和弹性又取决于骨内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之比.成年人,骨内的有机物约占 1/3,无机物约占2/3,这样的骨既坚硬又有弹性,而老年人,骨内的无机物大于2/3,这样的骨弹性小,易骨折,少年儿童骨的有机物多于 1/3,骨的弹性大,易变形,因此青少年要注意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骨成分。
点评:明确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间的关系以及三种人群骨的特点。 15. 答案:C 解析过程:
试题分析: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集体防御等,节律行为是指生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就是节律行为,如昼夜节律、月运节律、季节节律等,随着昼夜交替、季节变化、潮汐涨落产生有规律的昼夜节律行为、季节节律行为、潮汐节律行为,攻击行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进行激烈打斗,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两只公羚羊为争夺一只母羚羊在斗争,是同种动物为了争夺配偶而发生的战斗,这种行为属于攻击行为。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动物的行为。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的目的、获得途径。 16. 答案:A 解析过程:
试题分析: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穿花蛱蝶深深见,是蝶类在采食花粉,属于觅食行为,点水蜻蜓款款飞,是蜻蜓在产卵,体现了动物的繁殖行为。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动物行为。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动物行为概念、目的。 17. 答案:B 解析过程:
试题分析:动物通讯,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
第 7 页
信号本身并无意义,但它能被快速识别,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属性,如性别、年龄、大小、敌对性或友好性等等,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性外激素是昆虫成虫腹部末端或其他部位的腺体所分泌的一种能引诱同种异性昆虫前来交尾的化学物质,各种昆虫的性外激素有专一性,人们利用在田地间放置性外激素,达到扰乱害虫间繁殖活动的目的,从而使害虫数量减少,这种做法主要是干扰了害虫之间的通讯。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动物通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点评:此题比较新颖,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 18. 答案:C
解析过程:关节囊分泌(滑液)不正常,导致大量积液,同时无法起到润滑的作用,所以关节腔内具有大量积液并伴有肿胀疼痛。 19. 答案:B
解析过程:A、由步骤1可知,发现一群蚂蚁正在往洞里搬食物,心想蚂蚁爱吃哪些食物这是探究过程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故A错误.B、由步骤2可知,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推测蚂蚁喜欢吃甜食是探究过程中的作出假设,故B正确.C、由步骤3可知,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放进蚂蚁进行探究,这是设计探究的方案,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故C错误.D、由步骤4可知,通过几次反复实验,得出蚂蚁爱吃甜的食物这是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故D错误.故选B。 20. 答案:A
解析过程:图丙中①是肌腱,②是肌腹;图乙中⑥是关节头,⑦是关节窝,⑧是关节囊,⑨是关节腔,⑩是关节软骨;图甲中③是肱二头肌,(?)是肱三头肌,④是肱骨,⑤是肘关节。关节是由[⑥]关节头、[⑦]关节窝、[⑧]关节囊、[⑨]关节腔组成的,A项错误。[⑨]关节腔内的滑液和[⑩]关节软骨能使关节灵活,B项正确。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就是器官,每块骨骼肌都是由肌腱部分的结缔组织、肌腹部分的肌肉组织以及分布其中的神经、血管等多种组织按一定次序联合而成的,并且具有收缩的功能,C项正确。伸肘动作是在神经传来的兴奋的刺激下,[③]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牵引所附着的骨围绕肘关节活动产生的,D项正确。 二 解答题(简答题) (共4题 ,总分值40分 )
21. 答案:(1)鳍;翅(或2对翅);翼 (2)肌肉(骨骼肌);外骨骼;关节 (3)表面积
解析过程:图中1口,2鳃,3鳍,4翅,5翼,6胸肌,7肱二头肌,8关节.(1)动物的运动有许多不同形式.如①鱼类可依靠尾部的摆动和[3]鳍的协调作用游泳;②昆虫的运动器官有翅.适于飞行,还有足,适于跳跃;③鸟类的前肢进化成了[5]翼,可自由飞行,后肢适于行走、奔跑或攀援等.(2)动物的运动器官有许多共同的结构特征.如①多具有发达的肌肉,能为运动提供动力;②多具有牢固
第 8 页
的支持和附着结构,如昆虫体表的外骨骼,鸟类的龙骨突,人体四肢的骨骼;③多具有便于灵活运动的分支和节点,如蝗虫足分节,人的四肢有许多[8]关节.(3)动物的运动器官与生存环境形成了很好的适应.如大多数鱼类的鳍、鸟类的翼、昆虫的翅、都具有较大的表面积,有利于划水游泳或扇动空气飞行.
22. 答案:(1)肌腱; (2)B; (3)关节囊; (4)10;关节软骨; (5)神经系统;
(6)11;肱三头肌;3;肱二头肌; (7)B。
解析过程:(1)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通过肌腱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2)关节是能够活动的骨连接,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3)⑧关节囊,连接相邻的两骨,包绕着整个的关节.关节的牢固性与关节囊及其内外的韧带有关.(4)图中能在运动中减少摩擦和缓冲振荡的结构是[10]关节软骨,它覆盖在[⑥]关节头和[⑦]关节窝的表面.(5)人体的运动是由运动系统完成的.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等互相配合共同完成的.(6)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甲图屈肘时,③肱二头肌收缩,11肱三头肌舒张,丙图伸肘时,11肱三头肌收缩,③肱二头肌舒张.(7)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当双手自然下垂时,感觉到比较轻松,是因为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均处于舒张状态. 23. 答案:(1)先天性 (2)学习 (3)学习.
解析过程: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区别.解答时可以从先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喜鹊筑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1)当大山雀第一次偶然打开了奶瓶喝到牛奶,是大山雀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2)大山雀第二次根据第一次经验,去偷饮牛奶是它通过后天的生活经验逐步形成
第 9 页
的一种行为,属于学习行为;(3)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用同样的方式偷饮牛奶,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后天性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24. 答案:(1)骨松质;骨密质;骨膜;骨髓腔; (2)[C]骨膜; (3)红骨髓;黄骨髓。
解析过程:(1)图中a骨松质,b骨密质,c骨膜,d骨髓腔.(2)骨膜中有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骨膜内的成骨细胞能够不断产生新的骨质,使骨长粗,骨膜对骨的生长和再生有重要作用.因此图中与骨的长粗和再生有关的结构是[c]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3)骨髓填充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间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类.幼年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人的一些骨髓腔中的骨髓含有很多脂肪细胞,呈黄色,且不能产生血细胞,称为黄骨髓,没有造血功能.当机体严重缺血时,部分黄骨髓可转变为红骨髓,重新恢复造血的能力.骨松质和扁骨等内仍含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第 10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