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中维生素C的提取和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果蔬中维生素C的提取和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定量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情况. 【实验原理】
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还原型抗坏血酸能还原染料2,6-二氯酚靛酚(DCIP),本身则氧化为脱氢型.在酸性溶液中,2,6-二氯酚靛酚呈红色,还原后变为无色.因此,当用此染料滴定含有维生素C的酸性溶液时,维生素C尚未全部被氧化前,则滴下的染料立即被还原成无色.一旦溶液中的维生素C已全部被氧化时,则滴下的染料立即使溶液变成粉红色.所以,当溶液从无色变成微红色时即表示溶液中的维生素C刚刚全部被氧化,此时即为滴定终点.如无其它杂质干扰,样品提取液所还原的标准染料量与样品中所含还原型抗坏血酸量成正比. 【仪器和试剂】 一,试剂
2%草酸溶液,1%草酸溶液,0.1% 2,6-二氯酚靛酚溶液(每次临用时,以标准抗坏血酸溶液标定). 二,材料:水果,蔬菜 三,仪器
烧杯,玻棒,吸量管,长颈漏斗,漏斗架,白纱布,滤纸,容量瓶,滴定管, 锥形瓶. 【操作方法】
一、标准溶液标定
1. 配制标准抗坏血酸溶液(1mg/mL) 准确称取100mg纯抗坏血酸(应为洁白色,如变为黄色则不能用)溶于1%草酸溶液中,并稀释至100mL,贮于棕色瓶中,冷藏.最好临用前配
制。
2.标准溶液标定 准确吸取标准抗坏血酸溶液1mL置250mL锥形瓶中,加9mL 1%草酸,以0.1% 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至淡红色,并保持15秒不褪色,即达终点.由所用染料的体积计算出1mL染料相当于多少毫克抗坏血酸(以T表示)。 3.取10mL 1%草酸作空白对照,按以上方法滴定。 二、样品测定
1.果蔬中Vc的提取与测定:水洗干净待测的新鲜蔬菜或水果,吸干表面水分.称取20g,置于200mL烧杯中,加入30mL 2%草酸,研磨成浆状,以四层纱布过滤至100mL小烧杯中,再以快速滤纸过滤至锥形瓶中。然后以0.1% 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红色,并保持15秒不褪色,即达终点。计算100g果蔬中含抗坏血酸mg数。
2.取10mL 1%草酸作空白对照,按以上方法滴定。 【结果计算】
维生素C含量(mg/100g样品) = (Va-Vb)×T×5 / ms 式中: Va 为滴定样品所耗用的染料的毫升数; Vb为滴定空白对照所耗用的染料的毫升数;
T 为1mL染料能氧化抗坏血酸毫克数(由操作方法一.2计算出);
ms 为新鲜待测样品的质量(g).
【思考题】1.为了测得准确的维生素C含量,实验过程中都应注意哪些操作步骤 为什么?
2.试简述维生素C的生理意义
实验十三 食物中维生素C的提取和含量测定??(2,4-二硝基苯肼法) ?? 【实验目的】??
1.熟悉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 2.掌握食物中维生素C的提取和含量测定。 【实验原理】??
维生素C是人类营养中最重要的维生素之一,是具有L-糖构型的不饱和多羟化合物,属于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缺乏时会产生坏血病,因此,又称为抗坏血酸。维生素C分布
很广,植物的绿色部分及许多水果(橘类、草莓、山楂、辣椒等)的含量更为丰富。???? 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易被氧化成脱氢维生素C。脱氢维生素C仍保留维生素C的生物活性,在动物组织内被谷胱甘肽等还原成维生素C。在pH>7.5时,脱氢维生素C易将其分子构造重新排列,使其内酯环裂开,生成没有活性的二酮古洛糖酸。维生素C、脱氢维生素C和二酮古洛糖酸合称为总维生素C。食物中的总维生素C包括还原型和脱氢型两种形式。食物陈旧,贮存日久以及经过烹调处理的食物,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维生素C成为脱氢型,此种形态的维生素C仍有85%左右的维生素C活性,所以对这类食物常常测定总维生素C。测定时须将样品中的还原型维生素C氧化成脱氢型维生素C。因脱氢维生素C和二酮古洛糖酸都能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红色的脎,脎的生成量与总维生素量成正比。于是将脎溶于硫酸,再与同样处理的维生素C标准液比色,可求出样品中的总维生素C的含量。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