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科学质量检测试题卷
温馨提示: 请认真仔细审题,细心规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地球是一个水球,71%的面积被水体所覆盖。而联合国却还把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节水日,这是
因为目前人们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 )
A.河流水和湖泊水 B.冰川水和地下水 C.河流水和深层地下水 D.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淡水 2. 下列实验是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是( )
3. 水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图中能正确描述水的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象是( ) ρ/g·cm-3 p/Pa G/N F/N
0 A.水的重力与 质量的关系
m/㎏
0 B.水的密度与
V/cm3
V排/㎝3
0 C.水的浮力与排开 液体体积关系
h/m
0 D.水产生的压强
与深度的关系
体积的关系
4.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潜水艇开始上浮时,浮力大于潜水艇的重力
B.热气球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在气球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浮力变小 C.密度计是测定液体密度的仪器,它的刻度值越靠下越大
D.轮船是利用空心物体可以增大浮力的道理制成的,航行时浮力大于重力
5. 先在溢水杯中装满水(水面与溢水口齐平),然后放入一块重为2牛的木块,
溢出的水全部用小烧杯接住(如图所示)。则( )
A.溢水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增大,小烧杯中水的重力大于2牛
B.溢水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减小,小烧杯中水的重力小于2牛 C.溢水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不变,小烧杯中水的重力等于2牛 D.溢水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增大,小烧杯中水的重力等于2牛
6. 在做“测定水的密度”的实验时,有下列步骤:①将盐水倒一部分到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②用托盘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③用托盘天平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④计算出盐水的密度值。上述步骤合理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1
7. 如图所示:木块重力为G,底面积为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对桌面的压强为G/S
B.沿竖直方向将木块外侧的这一半切掉,此时木块对桌面的压强比原来小 C.沿竖直方向将木块外侧的这一半切掉,此时木块对桌面的压强比原来大 D.沿竖直方向将木块外侧的这一半切掉,此时木块对桌面的压强不变 8. 如图所示,A物体放在B物体上方时(图a)产生的压强为Pa,A物体放
在水平地面上时图b)产生的压强为Pb,则( ) A.Pa
C.Pa=Pb D.Pa、Pb的大小关系无法确定
9. 如图所示,将一只玩具青蛙放入水中,它能漂浮于水面;把它放入另一种液体中,它却沉入底部,则
在这两种情况下这只玩具青蛙受到的浮力大小相比较 ( ) A.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较大B.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C.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D.无法比较浮力大小
10. 分别由不同物质a 、b 、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关系
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物质的密度最大 B.b物质的密度是1×103kg/m3 C.c物质的密度是a的两倍
D. a 、b 、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11. 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两液面相
平且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若在两容器中分别加入原有液体后,液面仍保持相平.则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PA、PB及压力FA、FB的关系是( ) A.PA<PB FA=FB B.PA<PB FA>FB C.PA>PB FA=FB D.PA>PB FA>FB
12. 如右图所示,一般在某水域作业时,将装满金属工具的大铁箱用绳子悬放入水。第一次放,因水太深,
铁箱没触碰到水底,此时船的吃水线在A处。换个地方第二次再放,铁箱才接触到水底(有挤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箱在船上时,船的吃水线在A处下方 B.铁箱接触到水底时,船的吃水线仍在A处 C.铁箱接触到水底时,船的吃水线在A处之下 D.铁箱接触到水底时,船的吃水线在A处之上
13. 用图像来描述科学过程或科学规律是很直观的。如图a所示,用一段细
线与立方体木块相连,细线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容器高比细线与木块边长之和大得多)。现向容器中慢慢加水(如图b所示)。若细线的拉力用F表示,容器中的水的深度用h表示,那么下列选项可以正确描述拉力F随深度h的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
2
A B C D
14. 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分别盛有密度不同的液体,已知a、b、c三点处液体的压强相等,如图所示,
则各容器中液体密度的大小、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排列顺序都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ρ丙,P甲=P乙=P丙 B.ρ甲<ρ乙<ρ丙,P甲
C.ρ甲>ρ乙>ρ丙,P甲=P乙=P丙 D.ρ甲>ρ乙>ρ丙,P甲
甲
果往池中缓慢注入一些水,则铅块及气球( ) A.仍能静止 B.向下运动
C.向上运动 D.静止、向上或向下运动都有可能
16. 著名的“木桶理论”:是指用木桶来装水,若制作木桶的木板参差不齐,那么它能盛
下水的容量,不是由这个木桶中最长的木板来决定的,而是由最短的木板来决定,所以它又被称为“短板效应”.那么决定木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大小的是( ) A.木桶的粗细 B.木桶的轻重
C.最短的一块木板 D.最长的一块木板
17. 一个均匀的木块,如图放在水平桌面上,若沿虚线切去1/4,
将其放在上面,此时地面受到的压强是原来的( ) A.4倍
B.2倍
C.4/3倍 D.3/4倍
18. 一物体的质量为2kg,用手按在水中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是30N,则放开手后物体将( )
A、上浮 B、悬浮 C、下沉 D、无法判断
19. 在高台跳水比赛中,常看到运动员高高跳起在空中完成各项动作后跃入水中,然后在水面下游过一段
距离后再露出水面游向池边。下列图象中能粗略反映运动员从跳起到跃入水中再游向池边这段时间内所受水的浮力大小的图象是( )
浮力 浮力 浮力 浮力
乙 丙
15. 如右图所示,一铅块用细线挂在一个充气的小气球的下面,把它放入水中某处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如
O A
时间
O B
时间
O C
时间 O D
时间
20. 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分别用a、b两种物质制成两个规则的实心长方体甲和
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物体甲放入水中,一定漂浮在水面 B.将物体乙放入水中,一定沉入水底
C.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体捆在一起放入水中,一定漂浮在水面 D.将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物体捆在一起放入水中,一定漂浮在水面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21、已知铜的密度是8.9克/ 厘米3,合 千克/米3,它表示的含义是 。市
场上出售一种规格为“320”的铜棒,将其制作成螺帽,密度将 。(填“变大”“变小”“不变”)
3
22、看图回答:
(1)写出水循环中下列环节的名称: ②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
(2)海洋水和陆地水通过___________的途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3.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
(1)由实验现象可知,C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这种气体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 。
D试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较 ,用点燃的火柴靠近这种气体,发现它会 ,产生 色的火焰,这种气体是 。
(2)写出这个实验发生物质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
24.小明同学将一只苹果放入水中,苹果在水里处于悬浮状态,则此苹果的密度为
__ _ kg/m3.小明从水中取出苹果,分成一个大块和一个小片,再将小片放入水中,发现小片沉入水底,据此现象可以推断:若将大块浸没水中,松手后大块将会_____(选填“上浮”、“悬浮”或“下沉”),大块的密度_____小片的密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5. 某同学在“测液体的密度”的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为(克) 液体的体积(厘米) 322 15 338 35 m 40 (1)该液体的密度是 千克/米。
(2)表中的m值是 克。
26. 去年冬天北方的大雪造成很多房屋垮塌,小明想知道屋顶的雪到底有多重,他找来器材进行了测量: (1)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杯子重力为0.2N;②将杯子里装满水,用弹簧测
力计测出总重,如图为______N,③将杯子里装满雪的样品,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总重为1N。杯中雪的样品体积是_____cm3,雪的样品密度是_______kg/m3。 (2) 若屋顶面积为100m2。,雪的厚度为30cm,则屋顶雪的总重力是_______N。 (g取10 牛 /千克)
27. 两个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装有水和酒精,甲、乙两个小球分别浸没在水和酒精中,此时液体对两容
器底部的压强相等。若不计液体损耗,分别取出小球后,水和酒精各自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量相等。
则甲球的体积______乙球的体积;两容器中,水的质量__________酒精的质量。(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8. 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
图10所示。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 所示实验。
(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ll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