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生产工艺
1.4.1 水域布置
本工程一期、二期工程已建成,本次工程是在现状基础上的扩建,平面布局受到的限制较大,因此可研没有进行平面布置方案比选。
(1)泊位布置
本工程共布置生产性泊位5个,并分二个阶段实施。其中四期工程建设1个3.5万吨级散杂货泊位和1个5万吨级木片泊位,三期工程建设3个5千吨级散杂货泊位。
四期工程位于原综合码头与木片码头之间,泊位岸线长560m,布置13#、14#泊位,分别是3.5万吨级散杂货泊位和5万吨级木片泊位。泊位岸线距原引堤的边缘47.0m,码头面高程6.33m,前沿底高程目前在-12.0m以上,需疏浚至设计底标高-13.3m。四期工程实施后,原6#、7#泊位的岸线长度变为408.1m,仍满足同时靠泊1艘2万吨级散货船和1艘2万吨级杂货船的要求。
另外,拟将原木片码头9#泊位的岸线延长63m,再将门机轨道及皮带机相应延长,使得8#、9#泊位成为2个5万吨级泊位,具备同时靠泊2艘5万吨级船舶的能力。
三期工程布置于引堤根部南侧,自南向北依次布置10#、11#、12#共3个5000吨级散杂货泊位,岸线长度459.1m。码头面高程6.33m,前沿停泊水域底高程-7.8m。三期工程与原综合码头的1#~5#泊位共用港池及回旋水域,港池宽度310m,回旋水域回旋圆直径250m,底高程-7.8m。三期工程主要装卸货种为木片、原木、纸浆、干粉、纸成品、煤炭、石灰石、工业盐及其他原料。
(2)引堤布置
本扩建四期工程拟对现有引堤进行拓宽,满足木片输送皮带机及车辆交通的宽度要求。根据实际需要,拟沿现引堤的堤肩向外侧拓宽20m。拓宽的引堤起点位于老引堤堤根,终点位于原综合码头引堤北端,总长度550.7m。引堤为斜坡式结构,外侧设置防浪墙,防浪墙顶高程按基本不越浪计算为11.33m,防浪墙内侧路面高程6.33m。
(3)回旋水域布置
4
船舶回旋水域布置在泊位正前方。5万吨级泊位回旋圆直径为446m,底高程与航道一致取为-13.0m。5千吨级泊位船舶回旋圆直径为250m,底高程取为-7.8m。
(4)航道布置
目前,金海浆纸专用码头进出港船舶与南侧的海南炼化成品油码头共用一条进港航道。航道有效宽度300m,长度约1832m,设计底高程-13.0m,走向为53°15′23″~233°15′23″。本扩建工程可利用现有航道。
1.4.2 陆域布置
本扩建工程陆域主要分为三期、四期工程两个区域。
四期工程陆域后方作为木片临时装卸作业区及汽车通道。5万吨级泊位门机下布置皮带机输送系统,木片通过TZ1、TZ2转运站输送至后方场区。新建引堤在原引堤挡浪墙外扩建20m宽,主要布置皮带机廊道及车辆通道。皮带机廊道占地宽度5m,位于新建引堤的南侧,车辆通道宽15m。
三期工程陆域总面积8.13万m2,后方主要布置有前沿作业地带、货物装卸作业区、道路,以及现场办公区、水加压泵房、水池、2#变电所、机修区、流机库等辅助建筑物。
由于拟建工程集疏运通道狭窄,为保证装卸货物能及时疏运出去,堆场道路环形布置,设计进出本工程区域车辆按逆时针方向进出。
1.4.3 水工建筑物
本项目水工建筑物包括四期工程13#~14#散货码头(含9#泊位延长段)及北护岸加宽段、三期工程10#~12#件杂货码头。
10#~12#泊位水工结构为5000吨级泊位,13#~14#泊位及9#泊位延长段水工结构为5万吨级泊位。码头、护岸结构等级均为Ⅱ级建筑物。
根据平面布置,水工建筑物主要尺度见下表。
5
建筑物种类 10#~12#泊位 13#~14#泊位 9#泊位延长段 北护岸加宽段 南护岸 水工建筑物主要尺度表 岸线长度(m) 顶标高(m) 459.1 6.33 560 6.33 63 6.33 550.7 6.33 98.1 前沿底标高(m) -7.8 -13.3 -13.3 — 1.4.4 水工结构型式
可研根据钻探资料及项目情况,选取重力式沉箱码头做为工程结构方案。引堤考虑工艺布置的需要,在原来的引堤基础上往北侧拓宽20m,拟采用陆上推进堤心石方式,外侧护面块体可利用原北护岸的部分护面块体。
1.4.5 陆域形成及道路、货物装卸作业区
1.4.5.1 陆域形成方案
本工程分二期实施,即三期工程和四期工程。根据总平面布置,四期13#~14#泊位主要为码头水工结构区,陆域形成的范围主要是三期工程。
三期工程范围内现状大部分为陆域,需在本次施工中先进行陆域整平,再进行回填。其中除去码头结构区等,需形成的陆域约8.1万m2。确定推荐方案利用港池疏浚土吹填造陆方案。利用开挖港池的疏浚土吹填造陆,采用绞吸式挖泥船,绞吸式挖泥船生产效率高、吹程长、挖深大、经济性好、可直接通过吹泥管进行吹填。
1.4.5.2 地基处理方案
本区域是吹填港池疏浚土形成陆域,疏浚土为砂质性土,主要处理土层为吹填形成陆域的砂质性土层,厚度约为2~8m。工程中可采用75kW的振冲器对砂土层进行振密,振密点间距为2.5~3.0m,三角形布置,应通过现场试验验证施工工艺等参数。地基加固后由于表层1m左右范围内无压力,振冲效果不好,需进行再次处理,故表面进行激振力≥200kN振动碾压密实整平处理。
13#、14#泊位是回填开山土石形成陆域,主要处理土层为回填的开山土石层,厚度约为9~14m。拟采用强夯进行处理,强夯点夯能量5000kJ,要求夯印搭接,其搭接的部分不小于夯锤底面积的1/4,夯击不少于2遍点夯后布置一遍满夯,
6
满夯完成后表面进行激振力≥200kN振动碾压密实整平处理。 1.4.5.3 道路
1、 两轨之间
本区域道路主要承受机械的轮压作用,推荐铺面结构形式为:45㎝厚C35混凝土面层;30㎝厚水泥稳定石屑基层;20㎝厚级配碎石底基层。
2、港内道路
港内道路与港外道路平顺衔接,根据总平面设计及工艺要求布置,采用循环系统,在货物装卸作业区和建筑物四周设置道路,以便交通运输、机械操作和消防。
道路区域均是流动机械频繁作业的区域,推荐铺面结构形式为:30㎝厚C35混凝土面层;25㎝厚水泥稳定石屑基层;20㎝厚级配碎石底基层。 1.4.5.4 货物装卸作业区
货物装卸作业区推荐铺面结构形式为:10㎝厚C50砼预制联锁块面层;3㎝厚中粗砂垫层;60㎝厚水泥石屑基层;20㎝厚级配碎石底基层。
1.5 生产规模
现有工程项目组成情况见下表。
现有工程组成情况一览表 工程类别 项目内容 7个泊位 码头岸线 防波堤和引堤 疏港公路 进港航道 锚地 公用工程 环保工程 辅助生产与生活工程 供水(给水) 排水 供电 污水处理 现场办公区等 备注 1个50000DWT和1个20000DWT木片专用泊位,1个35000DWT散货泊位,1个20000DWT和3个5000DWT通用泊位 2359.3m 1795.4m 28km 与海南炼化成品油码头共用,53°15′23″~233°15′23″走向,宽300m,长约2000m,设计底高程-13.0m 洋浦2#锚地,直径约为5km,水深在-14.0m~-19.0m之间 由市政给水管网供给 排至后方厂区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处理达标后排海 由市政电网供给 依托后方厂区污水处理厂 主体工程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