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生物最后一卷试题及答案[经典版].doc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19 19:00:0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最后一卷理科综合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核酸和蛋白质在生物的遗传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由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所以运输氨基酸的tRNA也有20种 B. 中心法则中的所有过程都是以核苷酸链为模板的 C. 基因突变一定会改变DNA中的遗传信息和生物的性状 D. 真核细胞的核酸和蛋白质都主要在细胞核中合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蛋白质与核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把握转录和翻译的场所,理解翻译过程中密码子与反密码子之间的对应关系,理解中心法则的实质;知道基因突变的实质,明确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故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改变。

【点睛】思路点拨:

1.mRNA中的密码子种类有43=64种,但由于其中有3种密码子仅具有起始信号的作用,不决定氨基酸,故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只有61种;翻译时mRNA中的一种 密码子只能与一种tRNA中的反密码子配对,故运输氨基酸的tRNA也只有61种。2.中心法则的实质是遗传信息的传递,其中DNA复制需要亲代DNA解旋提供模板,转录需要DNA提供模板,翻译需要mRNA作为模板,RNA复制需要亲代RNA作为模板,逆转录需要RNA作为模板,可见中心法则中的所有过程都是以核苷酸链为模板的。

3.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导致DNA结构发生的改变,所以基因突变一定会改变DNA中的遗传信息,但由于翻译时密码子具有简并性,不同的密码子可能决定同一种氨基酸,故基因突变不一定会改变生物的性状;此

- 1 -

外发生在真核基因内含子区段的基因突变,也不会改变生物的性状。

2. 下图曲线分别为无催化剂条件和有酶条件下(酶的最适条件)底物M生成产物N所需能量的变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图能体现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 B. 该反应过程中有能量的释放

C. 若改变酶促条件,则b在纵轴上将向下移动

D. 若仅增加底物M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均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本题结合曲线考查酶的高效性、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等知识,要求考生明确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需要与不加催化剂的反应活化能进行比较,酶的高效性需要将酶与无机催化剂进行比较,同时明确最适条件下酶降低活化能的能力最强,结合化学知识可以根据底物与产物的能量高低判断一个反应是放能反应还是吸能反应。

图中缺少不加催化剂的反应所需能量曲线,不能反应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能力更显著,故不能体现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A错误;该图表明反应物M初态所含的能量高于产物终态所含的能量,故能表明反应过程中有能量的释放,B正确;根据题意,图中曲线是在酶的最适条件下测得的,此条件下酶活性最高,故若改变酶促条件,酶活性降低,则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C错误;若仅增加底物M的量,则催化剂降低活化能的能力不变,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不会发生改变,D错误。

【点睛】易错知识点拨:

酶具有高效性的内涵是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能力更显著,因此

- 2 -

要确定酶是否具有高效性,应设置没有催化剂催化、无机催化剂催化和酶催化三组实验,先让无机催化剂和酶分别与没有催化剂的反应进行比较,得出无机催化剂和酶都能降低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的结论,再将无机催化剂催化和酶催化两组实验比较,若酶降低活化能比无机催化剂显著,则酶催化的反应速率远高于无机催化剂催化的反应速率,才能得出酶具有高效性的结论。 3. 下列关于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孟德尔、摩尔根和萨顿对遗传学的研究都釆用了“假说——演绎”法

B. 探究DNA的复制方式、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和噬菌体侵染细菌三个实验都釆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C. 调查某群落中蚯蚓和蒲公英的种群密度都要采用样方法 D. 探究某种酶的最适pH时,温度可以任意设置但每组温度要相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要求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教材中的相关实验,掌握孟德尔、摩尔根和萨顿对遗传学的研究方法,掌握探究DNA的复制方式、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和噬菌体侵染细菌三个实验的实验方法,明确不同类型的生物其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掌握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知道设计实验探究环境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各组的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

孟德尔和摩尔根对遗传学的研究都釆用了“假说——演绎”法,而萨顿采用的是类比推理的方法,A错误;探究DNA的复制方式和噬菌体侵染细菌两个个实验都釆用了同位素标记法,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没有釆用同位素标记法,B错误;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植物及活动能力弱的动物的种群密度,故调查某群落中蚯蚓和蒲公英的种群密度都要采用样方法,C正确;探究某种酶的最适pH时,每组温度要相同且适宜,D错误。

4. “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叶绿体中基粒类囊体结构可扩大生物膜面积,有利于提高光反应的速率 B. 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有利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高效进行 C. 根尖成熟区的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有利于根吸收水分 D. 有氧呼吸酶全部分布于线粒体中,有利于提高有氧呼吸的速率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要求考生理解“结构和

- 3 -

功能相适应”观点的实质是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结构决定功能,进而利用这一观点分析判断各选项。

叶绿体中基粒类囊体结构可扩大生物膜面积,增加光合色素和酶的分布,有利于提高光反应的速率,A正确;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有利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高效有序地进行,B正确;根尖成熟区的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有利于根吸收水分,C正确;有氧呼吸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D错误。 5.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通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菌的种群数量

B. 种群増长的“J”型曲线的数学模型中λ必须大于或等于1,并且保持不变 C. “J”型增长种群新出生的个体数不一定多于“S”型增长种群新出生的个体数 D. “1 mm2的培养液中分布了 50个大场杆菌”推述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空间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土壤小动物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等知识,要求考生能掌握不同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知道种群的空间特征及物种丰富度的调查方法,能正确区分种群数量的两种曲线,进而分析、判断各选项。

通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用显微计数法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菌的种群数量,A错误;种群増长的“J”型曲线的数学模型中λ为定值,可能大B错误;“J”型增长种群新出生的个体数不一定多于或等于或小于1,并且保持不变,

于“S”型增长种群新出生的个体数,C正确;“1 mm3的培养液中分布了 50个大场杆菌”描述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D错误。 6. 有关酒精在相关实验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 实验名称 酒精浓度 主要作用(及作用机理) 洗去浮色;苏丹Ⅲ易溶于A 脂肪的鉴定 体积分数为50 %的酒精 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中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和质量分数为15%的盐固定细胞;能使组织中的细胞固定在某个时期 B - 4 -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生物最后一卷试题及答案[经典版].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jisk3qss33j4le87moy0088t3x4ji00jhu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