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分)亚硝酸钠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实验室一般用亚硝酸钠溶液与氯化铵溶液反应来制取N2。N2的化学性质十分稳定,但在一定条件下能与H2部分化合生成NH3。下图为制取少量NH3的装置(制取H2的装置已略去):
(1)C装置的硬质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时N2和H2的最佳质量比是__________ 。如果按此比例进行反应,反应时,D中导管口是否会逸出气泡?(已知NH3极易溶于水),说明逸出气泡的原因: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4)用实验方法证明确实有NH3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9分)某学习小组用如右图所示装置测定锌铜合金中锌、铜的质量分数。 (1)实验前,先将锌铜合金在稀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 ;
(2)实验操作步骤有:检查气密性,将药品和水装入各仪器中,连接好装置后,再进行的操作还有: ①记录C的液面位置;②将B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③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C的液面位置;④由A向B滴加足量试剂;⑤检查气密性。上述再进行的操作的顺序是 (填序号);记录C的液面位置时,除视线平视外, 还应 ; (3)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若实验用锌铜合金的质量为a g,与酸充分反应后,测得氢气体积为V L,为求出合金中锌、铜的质量分数,还缺少的一个数据是 ; A.反应前加入稀酸的体积 B.反应前加入稀酸的质量分数 C.实验前反应装置中空气的体积 D.实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
(5)若实验用锌铜合金的质量为a g,与酸充分反应后,B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b g,则 锌的质量分数为 ;
(6)实验过程中,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则测得锌的质量分数将 (填 “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0分)
28.(4分)金属单质A和非金属单质B可生成化合物A2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B都是8.0g。有关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试求丙学生实验中a∶b的值可能是多少?
甲 乙 丙
5
加热A2B 。某校一课外小组
的甲、乙、丙三个学生分别在实验室内做该实验,充分反应时,所用A和B的质量a和b各不相同,但总质量相等,
A的用量 7.0 g 4.0 g a g B的用量 1.0 g 4.0 g b g A2B的质量 5.0 g 5.0 g 3.0 g 29.(6分)自然界存在着一种白云石的矿石,其化学式是xCaCO3·yMgCO3。(其中x、y为最小正整数比)。以它为原料,可制取耐火材料等。
(1) 称取2.76 g白云石,加热到质量不再变化,冷却到室温,再称量固体质量为1.44 g。试通过计算写出白云石的化学式。
(2)若再称取2.76 g白云石,研碎后与过量炭粉混合,放在特定仪器中隔绝空气强热一段时间后,测得白云石分解率为a(设白云石CaCO3、MgCO3同比分解),生成V L一氧化碳(密度为:1.25 g / L)。(已知CaO + 3 CCO)
①试计算V为多少L?(用a代数式表示)。 ②请在右图中画出V和a的关系图。 附加题(10分):
社会实践活动中,课外兴趣小组对某钢铁厂的铁矿石样品和钢样进行实验、分析、计算, 了解了该钢铁厂生产原料、产品的相关信息。下面请你根据他们的实验帮助计算回答: 取该厂的某钢样粉末28.36g (假设只含Fe和C),在氧气流中充分反应,将产生的气体 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3g白色沉淀。 (1)计算此钢样粉末中铁和碳的质量之比。
(2)再取三份不同质量的钢样粉末分别加到50g质量分数相同的硫酸中,充分反应后, 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标准状况下,2g H2的体积为22.4 L)
实验序号 加入钢样粉末的质量 / g 生成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 L 请根据表中数据计算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
(3)若在实验Ⅱ中继续加入m g钢样粉末,计算反应结束后剩余的固体质量为多少? (用 含m的代数式表示)
Ⅰ 2.836 1.12 Ⅱ 5.672 2.24 Ⅲ 8.508 2.80 CaC2 + CO;2 MgO + 5 C
Mg2C3 + 2
6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D 9 D 2 C 10 BC 3 D 11 AD 4 C 12 B 5 AC 13 A 6 AC 14 C 7 B 15 C 8 A 12. 解:设原溶液蒸发 x g 水达到饱和,或者加入 y gM·7H2O达到饱和, 则有 a/x = s/100 = 0.5y/ (0.5y+x) 解得:y = 200a/(100-s)
M·7H2O 中,盐M和7 H2O式量均为126 ,各占一半。这就是0.5的由来
二、填空题:(其他合理答案同样给分)
??2 NaCl + 2 ClO2 (1分)16.(6分)(1)②④(1分); 1 Cl2 + 2 NaClO2?(2)AD(1分);CD(1分)(3)
1HO(1分)??2 CaSO4·CaSO4·; 2 CaSO4·1H2O + 3 H2O?2H2O(1分) 2
2217.(3分)CO + PdCl2 + H2O == 2 HCl + Pd↓+ CO2(2分); 还原(1分)。 18.(4分)相对原子质量为40(1分);A为钙元素(1分);化学式为CaCl2。(2分) 19.(5分)4 CuO + C 没有Cu2O(1分)。
20.(5分)①硫酸钙微溶产生少量的硫酸根离子(1分); ②生成物硫酸钠产生的硫酸根离子。(2分) CaSO4 + Na2CO3 =CaCO3 + Na2SO4(2分)
21.(3分)(1)Cu(NO3)2;分解所得NO2、O2系数之比为4 : 1,通入水中发生反应:4 NO2 + O2 + 2 H2O == 4 HNO3,全部吸收。(2分)(2)没有这种组成。由(1)可知,只有当NO2、O2系数之比为4 : 1时才可能被完全吸收,若为混合物,则不可能出现4 : 1的情况(1分)。
22.(6分)(1) Na2WO4(1分); Na2WO4 + 2 HCl == H2WO4↓ + 2 NaCl(2分),WO3 + 3 H2 (2)1 : 4(2分)
23.(4分) (1)He的溶解体积小于N2(2分) (2)上浮,气压下降,原先溶于血液中的气体将逸出,快速上浮,气压下降快,逸出气体多而堵塞血管(2分)
24.(4分)NaOH相对分子质量(40)是KOH(56)的约70%(1分);溶解度NaOH却是KOH的约97%(1分) 等质量饱和溶液中Na、OH微粒数比K、OH多了许多,所以用量少。(2分)
+
-
+
-
2 Cu2O + CO2↑;CuO + C Cu + CO↑;2 CuO + C Cu2O + CO↑ (答1个方程式1分、
答2个方程式共3分)取少量还原得到的红色物质,滴加稀硫酸(1分);溶液变蓝说明有Cu2O,不变蓝说明
W + 3 H2O(1分)
三、实验题:
25.(5分)
(1)Zn + 2AgNO3=== Zn (NO3)2 +2Ag (1分)
(2)① 硝酸锌和硝酸铜(1分) ② 硝酸锌、硝酸铜和硝酸银(1分) (3)(每个方案1分)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证明猜想①成立 方案一: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在滤液中插入一根铜丝如果铜丝表面无变化 或 7
(或铜片) 如果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 或证明猜想②成立 证明猜想①成立 或证明猜想②成立 方案二: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或其如果滤液无明显变化 他氯化物溶液) 或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 26.(6分)(1)3 H2 + N2 催化剂、加热 2 NH3(2分); (2)14 : 3(1分); 因为是“部分化合”,仍会有未反应的H2和N2逸出(1分)(3)干燥(1分) (4)向D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酚酞变红。(1分)
27.(9分)(1)除去合金表面的氧化膜(1分) (2)⑤①④③②(2分);使D和C的液面相平(1分) (3)Zn + H2SO4 == ZnSO4+H2↑(1分)(4)D(1分) (5)(a-b)/a×100% (2分) (6)偏小(1分)
四、计算题:
28.(4分)3∶7(2分)或37∶3(2分)
解析:显然参与反应的A与B质量比为 A:B=4:1 故生成3gA2B,需要A:2.4g,B:0.6g 剩余5g,若为A,则A:B=7.4g:0.6g=37:3 剩余5g,若为B,则A:B=2.4g:5.6g=3:7
29. (6分)
(1)(2分)CaCO3·MgCO3
(2)①(2分)∵CaO~CO MgO~CO CO2~2CO ∴CaCO3·MgCO3~6CO
184
6×28
2.76 a 1.25* V
V(CO) == 6×28×2.76 a / 184×1.25 == 2.02 a
②(2分) 附加题:(10分) (1)(3分)700 : 9
C~CaCO3 12 100
X 3g X=0.36g ∴m(Fe):m(Fe)=(28.36 g -0.36 g):0.36g=700 : 9 (2)(3分)24.5% H2SO4 ~ H2↑
98
2
50g*X 2g*2.8L/22.4L X=24.5%
(3)(2分)当 m>1.418 g, 剩余固体质量为:(m―1.328) g (2分)当 m≤1.418 g,剩余固体质量为:(5.672 + m)×9/709 g 解析:恰好完全完硫酸需要铁的质量为y Fe ~ H2↑
56
2
Y 2g*2.8L/22.4L y=7g 即钢粉质量为7.09g,需加入钢粉1.418g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