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交通大学试卷B
科目 仪器分析 姓名 学号 专业
一、 选择题(30分) 1、下列方法中可用于确定电位滴定法滴定终点的方法是( A ) A.二阶微商法B.外标法C.内标法D.二点校正法 2、pH玻璃电极在使用前,应在蒸馏水中浸泡( B ) A. 12小时B. 24小时C.数分钟D.数秒种 3、摩尔吸光系数很大,则说明( C )
A.该物质的浓度很大B.光通过该物质溶液的光程长
C.该物质对某波长光的吸收能力强D.测定该物质的方法的灵敏度低
4、校准曲线的斜率常因温度、试剂、仪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测定样品的同时绘制校准曲线的最佳方法是( C )
A.先绘制工作曲线后测定样品B.先测定样品后绘制工作曲线 C.工作曲线与样品测定同时进行D.根据需要灵活运用
5、空心阴极灯灯电流选择的原则是在保证放电稳定和有适当光强输出的情况下,尽量选择( C )的工作电流。
A.较大的B.脉冲C.小的D.直流供电
6、为实现峰值吸收代替积分吸收测量,必须使发射谱线中心频率与吸收谱线中心频率完全重合,而且( C )
A.发射线与吸收线的强度相同B.发射线的半宽度与吸收线相同
C.发射线的半宽度比吸收线半宽度窄D.发射线的半宽度比吸收线半宽度宽 7、当被分析组分的沸点范围很宽时,以等温的方法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就很难得到满意的分析结果,此时宜采用( A )的办法。
A.程序升温B.梯度洗脱C.顶空进样D.增加柱温 8、流动相过滤必须使用何种粒径的过滤膜?( B ) A.0.5μm B.0.45μm C.0.6μm D.0.55μm
9、以下哪种高效液相色谱常选用的检测器不可以进行梯度洗脱?( B ) A.荧光检测器B.示差折光指数检测器 C.紫外-可见检测器D.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10、若样品在空气中不稳定,在高温下易升华,则红外样品的制备宜选用( D ) A.压片法B.石蜡糊法C.熔融成膜法D.漫反射法 二、填空题(20分,每题1分)
1、测定溶液pH时,先用pH=6.84的标准缓冲溶液对仪器“定位”, 然后调节“斜率”。
2、Ag-AgCl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取决于电极内部溶液中的Cl-浓度。
3、摩尔吸光系数与吸光物质的性质、 入射光波长 、溶液的温度和溶剂等因素有关,而与溶液浓度及液层厚度无关。
4、分光光度分析中,当吸光度A= 0.434 时,测量的相对误差最小。 5、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的物理干扰可用标准加入法方法消除。 6、梯度洗脱可分为高压梯度和 低压 梯度。
7、正相分配色谱可用于分析极性化合物样品,被分离组分分子极性越强,在柱中停留的时间越 长 。
8、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核心部件是 迈克尔逊干涉仪 。 9、中红外区可大致分为特征谱带区和 指纹 区。
10、气相色谱常用检测器中,属于质量敏感型检测器的有 FID和FPD 。 三、简答题(20分)
1、直接电位法测定溶液中氟离子浓度时,所加入TISAB的组成是什么?其作用又是什么?(5分)
答:(1)离子强度调节剂:NaCl溶液,保持溶液的离子强度一致;(2分) (2)pH缓冲盐:HAC和NaAC混合物,消除OH-的干扰;(2分) (3)掩蔽剂:柠檬酸钠,消除Fe3+和Al3+的干扰。(1分)
2、说明用邻二氮菲作显色剂测定铁的反应原理和加入各种试剂的作用?
答:邻二氮菲与Fe2+反应生成稳定的橙色配合物,配合物的ε=1.1×104L.mol-1.cm-1
该法测定的灵敏度高,选择性好。(2分)
加入盐酸羫胺,使Fe3+还原成Fe2+;邻二氮菲作为显色剂;醋酸钠调节溶液酸度,使生成的配合物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并消除干扰。(3分)
3、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水样中钙含量时,PO43- 的存在会干扰钙含量的准确测定。请说明这是什么形式的干扰?为何产生?如何消除?
答:火焰原子吸收法测钙时PO43-的干扰属于化学干扰,是由于形成的磷酸钙在火焰
中很难解离,影响了钙的原子化效率,使灵敏度降低。(1分)消除的方法有四种,即:使用高温火焰如氧化亚氮-乙炔火焰(1分);加释放剂(镧盐)(1分);加保护剂(EDTA)(1分);化学分离(1分)。
4、简述内标物的选择原则。
答:(1)内标物应是试样中不存在的纯物质;(1分)
(2)内标物的性质应与待测组分性质相近,以使内标物的色谱峰与待测组分色谱峰靠近并与之完全分离;(2分)
(3)内标物与样品应完全互溶,但不能发生化学反应;(1分) (4)内标物加入量应接近待测组分含量。(1分) 四、计算题(30分)
1、1、由玻璃电极与饱和甘汞电极组成化学电池,在25℃时测得pH=4.00的标准缓冲溶液的电池电动势为0.235V,在相同条件下又测得未知溶液的电动势为0.296V,试计算该未知溶液的pH。
答:由公式:可求得 (2分)
=5.03(2分)
有效数字的保留 (1分)
2、用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镍,标准镍溶液由纯镍配成,浓度为10.00μg/mL。
(1)加入不同体积镍标准溶液经显色后定容至100mL,测得吸光度如下表所示。 Ni2+标液体积V/mL 吸光度A 0.00 0.000 2.00 0.113 4.00 0.224 6.00 0.340 8.00 0.451 10.00 0.556 (2)称取含镍试样0.6350g,分解后定量转移入100mL容量瓶中,摇匀。吸取该试液2.00mL于另一100mL容量瓶中,在与标准溶液相同条件下显色,测得吸光度为0.350。请绘制工作曲线,并计算原试样中镍的质量分数。
解:将上表中加入Ni2+标液体积换算为浓度分别为0.00?0.200?0.400?0.600?0.800?1.000μg/mL,绘制工作曲线(3分,正确性 1分,缺一项标注扣0.5分)。
当 A=0.350时 c=0.624μg/mL。试样中镍的质量分数为:
3、谱图解析(共 10分)
已知化合物分子式为 C8H7N,其红外吸收光谱如下图所示,试推测其分子结构式。
解:(1)
由公式 U=1+n4+(n3-n1)可计算该化合物的不饱和度为 U=1+8+(17)/2=6即该化合物为不
饱和化合物。( 2分)
(2)由 1607、1508、1450等吸收峰可以推测该化合物中可能含有苯环;( 1分)由817吸收峰可以推测该化合物的苯环是 1,4二取代(对位二取代);( 1分)
(3)由 2217吸收峰可以推测该化合物中可能含有三键,根据分子结构推测可能是 C≡C或 C≡N,( 1分)因此该化合物苯环上的二取代只可能是 C≡CH与—CH3或者是C≡N与—NH2。( 1分)
(4)由于 3300cm-1以上并无明显吸收峰,因此该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NH2。( 1分)
综上所述,该化合物的结构式可能是
(3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