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验解答题(共39分,21题6分,22、27、28题各4分,23、24、29、30题各3
分,25、26题各2分,31题5分) 21.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9中画出物体A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图11
图10
图9
(2)如图10所示,OB是以O点为支点的杠杆,F是作用在杠杆B端的力。图中线段AB与力F的作用线在一条直线上,且OA⊥AB。线段 表示力F的力臂。(选填“OA”、“AB”或“OB”)
(3)根据图11中通电螺线管的N、S 极,判断导线A端连接的是电源的 极。(选填“正”或“负”)
22. 图12是“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装置,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13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
化的图像。
图12
图13
(1)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12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 (2)由图像可以看出,水的沸点为 ℃;
(3)当水的温度达到沸点后,继续给水加热,水的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
或“降低”)
(4)已知在标准大气压下,水银的凝固点和沸点分别为﹣39℃和357℃,酒精的凝固点
和沸点分别为﹣117℃和78℃。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时,应选用 温度计。(选填“水银”或“酒精”)
物理试卷 第5页(共13页)
23.下面是小阳同学测量某金属块密度的主要实验步骤:
①用细线将金属块拴好轻轻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出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V2。
②计算出金属块的密度ρ。
③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 ④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m。 请根据以上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请你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帮他重新排列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m、V2的测量数值分别如图14甲、乙所示,测出V1= 40cm3;则金属块的体
积V= cm3,金属块的密度是 kg/m3。 mL 1050g 80 60 20 乙 甲
图14
24. 如图15甲所示,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轴的F点上,由图可
知,此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如图15乙所示,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20cm处时,移动凸透镜右侧的光屏,可在光屏上看到一个________、放大的像。(选填“正立”或“倒立”)这一实验现象可以说明 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甲 0 1 2 3 4 g
40
物理试卷 第6页(共13页)
甲
图15
乙
25.图16是小阳把金属夹从粗细均匀的电阻丝上的A点移动到B点的画面,电源两端
电压保持不变。请根据图中的情景,提出一个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 。
尺和装有适量水的大烧杯进行实验。
(1)以下是他的部分实验步骤,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①将微小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水中,探头到水面的深度为5cm,静止时记录微小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1;
②将微小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静止时记录微小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2;
(2)由h1 h2(选填“=”或“≠”),可以验证“液体内部压强跟液体深度有关”。
27. 小岩想测量未知电阻Rx的阻值。
图17
图16
26.为了验证“液体内部压强跟液体深度有关”,小明选用图17所示的微小压强计、刻度
(1)小岩选择了满足实验要求的实验器材,连接的实验电路如图18甲所示,请你添加一条导线将电压表正确连入电路。
(2)实验时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在反复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的过程中,电压表的
示数不变且不为零。由此可见,发生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
(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滑片P滑动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电流
表的示数如图18乙、丙所示,则电压表的示数为 V,电阻Rx的阻值为 ?。
物理试卷 第7页(共13页)
乙
甲
图18
丙
28. 如图19所示,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同一个动滑轮竖直向上匀速提升不同的钩
码,并记录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图19
F 甲同学 乙同学 丙同学 钩码重钩码上升的人对绳子的绳子自由端上时间 G/N 3 4 7 高度h/cm 5 4 6 拉力F/N 升的高度S/cm t/s 2.1 2.6 4.2 10 8 12 2 1 3 (1)所用动滑轮重为_____N;(选填“1”“1.5”“2”) (2)有一位同学做功最多,他做的功为_____J;
(3)做功最快的是_______同学;(选填“甲”、“乙”或“丙”)
(4)利用表中的实验数据,可得出滑轮的机械效率与_____________有关。 29.实验桌上有如图20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的透明玻璃为平面镜),还提供了一把刻
度尺和相同大小的中国象棋棋子6个,3个为红色,3个为绿色。小军计划用这些器材探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有关”。 小军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两个叠放的红棋子作为物体放在平面镜前面的白纸上,在平面镜后面改变两个叠放的绿棋子的位置,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绿棋子与物体的像均完全重合,并记录实验数据。
②在两个叠放的红棋子上增加一个红棋子,在平面镜后面改变三个叠放的绿棋子的位置,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三个绿棋子与三个红棋子的像均完全重合,并记录实验数据。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小军计划探究的问题中的自变量是 ; (2)小军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
(3)针对小军计划探究的问题,在实验步骤②中,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 透明玻璃
白纸 支架
图
30. 参观中国科技馆 “双圆锥体上滚”的实验后,小军也做了模仿实验,如图21所示。他取两根木条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木条左端垫高,做成一个倾斜轨道,将双圆锥体放在轨道右端,由静止释放后发现,双圆锥体并没有向轨道高处滚去。 (1)请你猜想双圆锥体没有向轨道高处滚去的原因是 ; (2)写出检验猜想的方法: 。
物理试卷 第8页(共13页)
图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