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肺循环过程中,当血液流经[②] 时,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是 。 23.(14分)请根据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我叫氧气。一天,我随同二氧化碳、氮气等,利用主人吸气的机会,来到主人的鼻腔丛林,开始了不平凡的旅行。我闯过几道“关卡”后,终于乘上旅游快艇,顺着一条红色河流来到一个叫“细胞”的王国。在这个王国的某一间大房子里,为了主人的需要,我发挥了最大作用,但我也消失了。 (1)氧气进入的“丛林”指鼻腔中的 。
(2)文中氧气乘坐的“旅游快艇”指的是 ,氧气在肺泡处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实现的。
(3)氧气发挥作用的“大房子”指 ,请用箭头在下图中画出氧气在人体内的旅行线路。氧气消耗时产生了 气体,请用箭头在图中画出该气体在人体内的转移线路(在箭头上标明气体名称)。
24.(10分)人类只有科学地认识自身生命活动的规律,才能健康地生活。请据血液循环途径示意图回答问题。
(1)某学生的早餐是稀饭、馒头、鸡蛋和炒青菜。该早餐中需要消化后才能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有 ,参与这些营养物质消化过程的消化液共有 种。 (2)被吸收后的营养物质经血液循环,首先进入心脏的腔是 (填标号)。
(3)图中⑥为入小肠血管,⑦为出小肠血管,⑦与⑥比较,血液成分中增加的物质是 。 A.营养物质
B.二氧化碳
C.氧气
(4)当血液流经[ ] 时,静脉血就变成了动脉血。
(5)肺泡内的氧气透过 壁和 壁两层细胞扩散到血液里。
25.(11分)右面是人体部分血液循环与肾单位模式图,①~⑥表示人体的某些器官或结构。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⑥]内的血液到达心脏时,首先流入 (填心脏的结构名称)。
(2)图中[⑤]内的血液比[④]内的血液中大分子物质浓度明显升高,这与 作用有关系。 (3)气体进出结构[①],必须通过 作用完成气体交换,在此过程中血液的显著变化是 。
(4)氧气进入血液后与 结合,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 参与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5)若检测到尿液中含有葡萄糖,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发生病变,若尿中出现血细胞,则有可能是 发生病变。 答案: 一、选择题
1.B 动脉血管里流的不一定是动脉血,静脉血管里流的也不一定是静脉血,如肺动脉里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里流的是动脉血。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 2.B
3.A 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①是肾小球,是个毛细血管球,也属于循环系统。②是肾小囊,里面是原尿。③是肾小管,能重吸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④是肾静脉。
4.A 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送往全身各部分的血管,管壁较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无瓣膜,动脉瓣位于心室和动脉之间。
5.A 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时,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所以气体c代表二氧化碳,气体d代表氧气。由题图可知:血管甲是肺动脉;血管乙是毛细血管,内径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管丙是肺静脉。与血管丙相比,血管甲内的血液含有更多的二氧化碳。肺静脉与左心房相连,其中的血液进入心脏时最先进入左心房。 6.A
7.D 图中①为红细胞,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因此寿命不会很长,A项错误。图中①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B项错误。图中③是白细胞,含有细胞核,能将进入人体内的病菌包围、吞噬,C项错误。图中④血浆能运载①②③,还能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D项正确。
8.A 在肺循环中,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故血液中二氧化碳逐渐减少;在体循环中,动脉血流经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肺泡毛细血管除外)时,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升高。 9.C
10.A 当人体吸入大量一氧化碳时,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失去和氧气结合的机会。一氧化碳从外界进入肺泡,再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在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中与血红蛋白结合后,随血液循环进入肺静脉,然后进入左心房。
11.A 排泄是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等被肾小管重吸收回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形成了尿液。尿液中尿素的浓度比原尿中高。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12.C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毛细血管。图示中某物质全部被重吸收,故该物质是葡萄糖。
13.A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会过滤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重新吸收回血液中,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所以,三者的共有成分是水、尿素和无机盐。
14.A 血液流经小肠、肾,属于体循环的一部分,流出的血液为静脉血;血液流经肺,属于肺循环,流出的血液为动脉血。
15.D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大部分水等被重新吸收回血液,所以尿液中尿素的浓度会增加。 16.B
17.B 本题实际考查血液循环的路线。红细胞团的运输路线是上肢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所以最有可能堵塞病人的肺部毛细血管。
18.D 肾单位是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由②肾小球、④肾小囊和⑤肾小管组成,而①是入球小动脉,故A项错误。血液流经②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一部分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会过滤到④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故B项错误。④为肾小囊,里面的液体为原尿,①为入球小动脉,里面的液体是血液,与血液相比,原尿中不含有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故C项错误。由于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余的水、无机盐和没有被重吸收的尿素、尿酸等一起形成尿液,③肾静脉内的液体与①入球小动脉内的液体相比,③内液体中尿素含量大大降低,故D项正确。
19.B 由题图可知,①为肺部,血液流经此处时,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虚线为由右心室到左心房的循环途径,为肺循环,实线表示体循环。若②为小肠,则血液流经小肠后,由含氧量多的动脉血变为含氧少、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 20.B 人体的肺循环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1)O
(2)C→D→E→F
(3)水 能量(或营养物质)
22.解析心脏的结构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存在于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及四肢静脉的内表面;肺循环过程中,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答案(1)③ 左心室 ④ 右心室
(2)心房与心室 心室与动脉 静脉瓣
(3)肺部毛细血管 静脉血变为动脉血(氧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23.解析氧气来自外界空气,最终到达组织细胞的线粒体,用于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最终通过呼气排出。 答案(1)鼻毛
(2)红细胞(血红蛋白) 扩散作用(气体扩散作用) (3)线粒体 二氧化碳
24.答案(1)蛋白质、糖类、脂肪 5
(2)①
(3)AB
(4)⑤ 肺部的毛细血管网 (5)肺泡 毛细血管
25.解析(1)体循环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过程,故[⑥]中的血液到达心脏后首先流入右心房。(2)[④]是入球小动脉,[⑤]是出球小动脉,肾小球的过滤作用使出球小动脉的血液中大分子物质浓度明显升高。(3)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经过肺泡处的气体交换,静脉血变成动脉血。(4)氧气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身体各处的组织细胞,用于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5)若肾小管发生病变,重吸收作用发生障碍,可导致尿液中含有葡萄糖。若肾小球发生病变,会使血细胞过滤到肾小囊中,导致尿液中含有血细胞。 答案(1)右心房
(2)肾小球的过滤
(3)扩散 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4)血红蛋白 组织细胞 (5)肾小管 肾小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