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模拟试卷有答案含解析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
1.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了120km的路程,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60km/h,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40km/h.则汽车行驶这120km( ) A.所用时间为2.4h C.平均速度为48km/h 解析:C 【解析】 【详解】
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了120km的路程,前半段路程60km的平均速度为60km/h,后半段路程60km的平均速度为40km/h.由t?B.所用时间为2.6h D.平均速度为50km/h
s得汽车行驶这120km用的时间分两段分别为 vt1?s160km??1h, v160km/hs260km??1.5h, v240km/ht2?总时间为2.5h,平均速度为
v?s120km??48km/h, t1?t21h?0.5h选项C符合题意.
2.如图所示,公交车后门左右扶杆上各装有一个相当于开关的按钮.当乘客按下任一按钮时,铃声响起,提醒司机有人要下车.图中符合要求的电路是( )
A. B. C.
D.
解析:C 【解析】 【详解】
当乘客按下任一按钮,铃声都会响起,说明这两个开关可以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即为并联,且电铃位于干路上,由图示电路图可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应选C.
3.如图所示,在轻质杠杆上吊一重物G,在一端施加一个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动力F,使杠杆缓慢地从OA转至OB,则在转动过程中( )
A.F不变,杠杆是省力杠杆 C.F不变,杠杆是费力杠杆 解析:B 【解析】
B.F变大,杠杆是省力杠杆 D.F变大,杠杆是费力杠杆
在杠杆一端施加一个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动力F,此时动力的力臂是最长的,且阻力的作用点在中间,阻力臂一定小于动力臂,所以是省力杠杆;
如图杠杆从图示位置转至水平位置的过程中,阻力臂逐渐变大;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在阻力、动力臂不变时,阻力臂变大,动力F也会变大. 故B正确,ACD错误.
4.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螣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解析:D 【解析】 【详解】
A.“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A错误.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是凝华现象,故B错误.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 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D正确为答案.
5.如图,小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把周老师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接着,他再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关于周老师的眼睛和眼镜说法正确的是
A.周老师是近视眼,戴凹透镜 B.周老师是近视眼,戴凸透镜 C.周老师是远视眼,戴凹透镜 D.周老师是远视眼,戴凸透镜 解析:D 【解析】 【详解】
由题,实验时,把周老师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接着,他再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提前成像了。由此可知,该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凸透镜用来矫正远视眼,所以周老师是远视眼,戴凸透镜,故D正确为答案。 6.关于导体的电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 B.通过导体的电流为零时,导体没有电阻 C.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
D.导体电阻的大小取决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 解析:D 【解析】 【详解】
D.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由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决定,故D正确; ABC.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通过的电流无关,故ABC错误; 故选D。
7.小军采用如图所示的电路,研究“通过某导体的电流与它的电阻关系”,他分别用5Ω和10Ω的电阻做两次实验,当完成第一次实验后,小军将A、B两点间的电阻R由5Ω更换为10Ω,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应该( )
A.保持变阻器滑片不动 B.将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 C.将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 D.更换阻值更大的滑动变阻器 解析:B 【解析】 【详解】
将AB两点间5Ω的电阻更换为10Ω的电阻,根据串联电路分压规律可知,AB间的电压将增大(电压表的示数增大);为保持AB间的电压不变,要移动滑片使AB间的电压减小,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可知,则应将当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升高.根据串联电路分压规律可知,则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要变大,所以应将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故B符合题意. 8.下列与压强有关的事例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书包的背带较宽,是为了增大压强 B.用吸管喝饮料,利用了大气压强
C.拦河大坝修成上窄下宽,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D.起风时,常看见屋内的窗帘飘向窗外,这是因为窗外空气流速大,压强大 解析:B
【解析】书包的背带较宽,是为了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A错误;当用吸管吸饮料时,首先是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然后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就被压进吸管里,所以,用吸管喝饮料是利用大气压强,故B正确;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水坝下部比上部建造的宽,是由于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C错误;由于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所以起风时,常看见屋内的窗帘飘向窗外,这是因为窗外空气流速大、压强小,故D错误,故选B。
9.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只闭合开关S1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I1、U1,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I2、U2,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I2=I1、U2<U1 B.I2>I1、U2=U1
C.I2>I1、U2>U1 解析:C 【解析】 【分析】
D.I2<I1、U2<U1
当只闭合开关S1时,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U1,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I1;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路为R2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U2,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I2。 【详解】
AD.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由I=变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大,则I2>I1,故AD错误;
BC.由U=IR可知,R2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则U2>U1,故B错误、C正确;故选C。 【考点定位】 欧姆定律的应用
10.我们曾听到鸟与飞机相撞而引起机毁人亡的报道,空中飞翔的鸟对飞行构成了巨大威胁,鸟与飞机相撞引起机毁是因为 A.鸟飞行的速度很大 B.鸟飞行的速度很小
C.以飞机为参考物,鸟的速度很大 D.以飞机为参考物,鸟的速度很小 解析:C 【解析】
鸟与飞机相撞引起机毁是因为,鸟与飞机有很大的相对速度,所以有很大的动能,所以以飞机为参考物时,鸟的速度很大,故C符合题意. 选C.
1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6 V保持不变,定值电阻的阻值为10 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 Ω,当开关闭合,滑片由b端向a端移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U可知,电路中的电流R
A.电压表的示数减小
B.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 C.当滑片移到中点时,电压表示数为2 V D.当滑片移到a端时,电流表示数为0.2 A 解析:B 【解析】 【详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