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海燕版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小学劳动与技术三年级下期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海燕出版社2008年12月第三版《小学劳动与技术三年级下期》 授课时间:16—17课时
授课教师:郑州中学第三附属小学 尹明 授课对象:三年级1班和2班 课程目标: 1.学科学习目标 (1)爱劳动
通过劳动激发学生对动手的兴趣和感情,体验劳动的创造价值,培养学生具有质量、合作、竞争、安全、环保等现代劳动技术意识。
(2)会动手
学会工具、设备的使用和保养,并能按照设计要求制作。 (3)能设计
在现实环境中能运用知识和技能,积极构思,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合理方案。 2.学段学习目标
(1)动手实践激发学生对参加劳动学习技术的兴趣,知道质量、合作、
环保的意义,珍惜劳动成果、爱护劳动工具,并能与他人交流技术活动的感受。 (2)能够按要求,展开设想和构思,并能用口头和草图等形式表达出来。 (3)会使用简单的手工具和易加工材料制作小作品。 3.本册学习目标
(1)了解劳动世界,理解劳动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通过技术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劳动体验,形成对劳动的初步认识。培养认真负责、遵章守纪、团结互助、爱护公物以及爱惜劳动成果的晶质,形成良 好的劳动习惯。
(2)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学习,学会生活自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掌握生活必备的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会生活自理,建立生活中的主体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3)积极参与技术实践,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与技能,认识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常见材料,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工具。了解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进行简单的工艺品和技术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4)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5)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6)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7)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尊重学生基于自己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所选择的活动内容与方式。
(8)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实现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的整合。
(9)以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方式。 课程内容 : 周课时 教学内容 内容标准 教学重难点 次 安排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学科课程目标及 课程内容及课堂常规。 分享本期本学科课程引导学生明确本期本学科课1 教学难点: 1课时 纲要 程纲要 引导学生了解相关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内容,并分享学好本学科的方法。 2 多变的纸三角 3 缝沙包 4 会爬绳的福娃 5 会翻跟头的玩具 6 剪贴画 教学重点: 让学生基本学会折叠多变的让学生基本学会折叠简单的纸三纸三角;使得学生通过学习,角。 展开智慧的翅膀,动脑,动教学难点: 手,勤思多做并培养学生创使得学生通过学习,展开智慧的造性思维的能力。 翅膀,动脑,动手,勤思多做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习手工针缝的基本针法,并能利用提供的材料设计制作简单的沙包,增通过缝沙包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强动手能力;激发其对手工最基本的一些针法,培养学生的缝制、设计制作沙包具有浓动手操作能力。 厚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增强其劳动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培养认真、细心的习惯和自信心。 引导学生基本学会制作和玩会爬绳的福娃,培养学生的教学重点: 动手能力和劳动意识;初步引导学生基本学会制作和玩会爬了解福娃爬绳的原理,培养绳的福娃,会玩会爬绳的福娃;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了解福娃爬绳的原理。 践中,自己解决制作和让福教学难点: 娃爬绳时遇到的困难 ,培养了解福娃爬绳的原理。 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感引导学生基本学会制作简单的会知物体由于重心移动而发生翻跟头的玩具,感知物体由于重的翻滚现象;能用语言表达心移动而发生的翻滚现象。 自己的发现并记录探索的过教学难点: 程;并提高其观察能力和对引导学生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事物的探究兴趣。 现并记录探索的过程;并提高其观察能力和对事物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够利用不同色彩引导学生能够利用不同色彩的纸的纸或画报纸,粘贴出指定或画报纸,粘贴出指定或喜欢的或喜欢的形象;懂得用概括形象。 的方法表现形象基本结构和教学难点: 特征;体现个性和竞争与合引导学生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作精神。 现并记录探索的过程;并提高其观察能力和对事物的探究兴趣。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7 做陀螺 引导学生能够用日常生活学习物品为载体,进行制作陀螺。通过玩陀螺、做陀螺、探究陀螺的秘密的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小陀螺中包含着很多科学道理,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善于合作等科学态度;通过相互交流增强学生表达、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创造动手,并在做和玩的过程中会根据自己的反复实验发现现象,并能试着做出解释;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感受创造的乐趣。 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拖鞋的结构以及设计原则,培养实用造型能力;基本掌握制作纸拖鞋的方法和要求。培养学生对应用美术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够用日常生活学习物品为载体,制作出简单的陀螺。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玩陀螺、做陀螺、探究陀螺的秘密的活动,形成相应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态度和情感。 1课时 8 做花拖鞋 9 凉拌菜 10 叠放衣服 11 洗餐具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够运用撕、剪、画、印等方法制作漂亮、合脚的纸拖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能够对纸拖鞋形式美的装饰。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自主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在自主的活动中,结合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自学交自学交流,尝试用必要的炊流,尝试用必要的炊具、食材和具、食材和调料制作一道凉调料制作一道凉拌菜。 拌菜;培养学生的自学、合教学难点: 作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合作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自学、交流、引导学生通过自学、交流、实际实际操作等方式达到基本学操作等方式达到基本学会叠放衣会叠放衣服;养成比较规范服。 叠放衣服的良好生活习惯,教学难点: 体验成功叠放衣服得自豪养成比较规范叠放衣服的良好生感。 活习惯,体验成功叠放衣服得自豪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和动手实引导学生掌握洗餐具的主要过践,知道洗餐具的主要过程,程。 掌握洗餐具的操作要领;培教学难点: 养学生热爱劳动,争当家务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将餐具清洗干劳动小能手的习惯。 净。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2 布置教室 13 吊兰栽培 14 剪纸 引导学生能够 1.知道班级的美丽离不开大家的努力,懂得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应主动积极地参与班级建设工作;激发学生关心班级,关注班级生活的思想感情。 2.给布置教室提出一个合理化的建议并参与布置教室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增强合作能力。 引导学生能够 1.知道树木花卉对绿化环境的重要作用,知道室内养花的注意事项。 2.正确识读简单的花卉栽培的操作示意图。 3.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初步学会吊兰的分株繁殖和管理技能。 1.通过欣赏剪纸作品,提起学生学习剪纸的兴趣,教育学生热爱我国的传统工艺和生活。 2.结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联系实际,指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剪纸的基本技能。 3.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美术知识进行创作,学习创新,互相帮助,整体提高自身素质。 引导学生了解害虫有哪些,它们的危害是什么,及如何消灭它们。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够给布置教室提出一个合理化的建议并参与布置教室活动。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关心班级,关注班级生活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增强合作能力。 1课时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初步学会吊兰的栽植与养护。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初步学会吊兰的分株、栽植和养护,简单讲出绿化环境的重要作用和注意事项。 1课时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初步学会剪纸技法、剪纸创作。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剪纸创作。 1课时 15 消灭害虫 16 方案1: 组合发明法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简单了解什么是组合发明法;并积极发挥想象,试着用组合发明法制作出有用的新东西。 16 方案2:期末评价 对学生本期学习情况进行多元多维评价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知道害虫的危害是什么。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如何消灭害虫。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简单了解什么是组合发明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试着用组合发明法制作出有用的新东西。 教学重点: 对学生本期学习情况进行多元多维评价(注意评价时的多元、多维性和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答题和卷面习惯。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注:如果按照上级教学行政历,本周需要彻底结束本学期功课并完成评价就实施方案2;如果要求第17周才完成以上教学工作,本课时就实际实施方案1。先周备课时要根据通知,确定一种方案。 教学重点: 对学生本期学习情况进行多元多维评价(注意评价时的多元、多对学生本期学习情况进行多维性和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17 期末评价 1课时 元多维评价 相结合)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答题和卷面习惯。 注:如果按照上级教学行政历,第16周需要彻底结束本学期功课并完成评价就在上周实施期末评价, 如果要求第17周才完成以上教学工作,本课时就实施期末评价。先周备课时要根据通知,确定具体方案。 实施建议: (一)资源开发
1.学材资源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资源,还包括课外学习资源。只有真正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材资源和学生基础和兴趣点紧密结合才能使得教学务实高效。我们需要深入钻研理解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再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筛选、增减、整合,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运用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如教学挂图、报纸、期刊、电视、广播、网络、演示会、观摩会、报告会等资料,古今中外、林林总总都可以是课程的资源。
2.教学手段: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模拟操作、展示分享,补充质疑、必要点拨、拓展延伸的形式,充分利用多种媒介和手段,组织开展灵活多样、务实高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活动中习得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实施 1.教师方面:
(1)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课程观、教学观和质量观;
(2)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学研究和观摩课活动,经常性的开展听课、 评课活动,主动与其他任课教师交换意见;
(3)不断加强学科性学习以及教学研究,提高自身文化素质。
(4)转变教学观念,遵循教育规律,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新方法,新路子,开拓创新,不断进取,努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以及劳动技能。
(5)认真备课、写教案、研究课,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调整,出色完成教学任务; (6)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对学生循循善诱。
(7)力求体现以下几点教学原则: ①注重基础原则
小学三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劳动与技术能力培养的基础,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劳动与技术方面基础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应以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服从且服务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生动活泼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
②体现综合原则
一是注意劳动与技术教育各个实施途径的沟通与结合。劳动与技术的课堂学习要与课外活动、常规指导、社会实践、家庭教育等途径相沟通相结合,以实现其教育目标。如学校生活中的值日活动、环境整理,可与劳动教育结合起来。
二是注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各领域学习活动的统筹规划和有机协调。 三是注意劳动与技术教育各个具体项目之间的联系与衔接。 ③讲究科学原则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在方式和内容上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和年龄阶段特征。 ④注重实效原则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有一定的条件要求,而各地的现有条件和资源优势,千差万别。因此,应从本地区、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教育的实际效果出发,选取内容,确定方式, 安排实施计划。在实现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形成本地区、本学校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传统和特色。
2.学生方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