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学难点: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气质类型并且接受它,根据自己的气质特征选择与此相匹配的活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故事放送,角色扮演。
1.请四位同学分别扮演故事中的四位主人公,并总结四位主人公各自有哪些特点。 2.教师讲授:气质的理论知识。 (1)什么是气质?
气质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关系密切。气质决定了个体活动的风格,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个性特征。
(2)气质的类型及特点。
胆汁质:直率、热情、精力旺盛、生气勃勃、情绪易于冲动、心境变换剧烈、易感情用事、任性、脾气暴躁、易怒、缺乏自制力,是人们常说的急性子的人。
多血质:动作敏捷、活泼、灵活好动、热情、富于同情心、适应能力强、敏感、反应迅速、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广而易变:喜欢与人交往,言语富于表达力和感染力,感情外露而易变,缺乏毅力和耐力,浮躁,轻率,是人们常说的活泼好动的人。
粘液质:沉着冷静、反应缓慢、安静、稳重踏实、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且难于转移,善于忍耐、缺乏活力、行动迟缓、为人拘谨、因循守旧等,说话少,动作迟缓,内心少外露,情绪发展慢但持久、坚韧、执拗,是人们常说的慢性子的人。
抑郁质:敏感、孤僻、行动迟缓、体验深刻、情感深入持久、善于觉察别人不易觉察到的细小事物,多愁善感,情感脆弱,畏缩而孤僻,反应慢而不灵活,胆小,是人们常说的多心的人。
(二)动脑筋:通过教师对气质理论的讲懈,分析一下自己和身边的朋友、亲人是什么气质类型。
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归入某一气质类型的。还有许多属于中间型和混合型的。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分析自己和他人的气质类型。
(三)故事放送。
1.让学生思考:英子和夏柏各属于哪种气质类型?自己是否也遇到过类似英子与夏柏的烦恼?是否也想改变自己的气质类型?
2.教师总结:其实人的各种气质类型是没有好坏之分的。而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的气质类型主要是南遗传决定的,而且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气质是相对不变的。如果我们花几分钟观察托儿所的婴儿。你可能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即使只有一岁的孩子,他们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有些很好动,有些则显得文静;有些十分爱哭,有些则十分快乐……这说明,在出生时。人的气质类型就已经显示出来了。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人的不同气质类型没有什么好坏之分,我们也知道了人的气质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自己的气质类型呢?
(四)课外作业:列举一些各种气质类型的中外名人,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气质无好坏之分,应该悦纳各自的气质。 四、相关的心理学知识
(一)气质概说。
气质不是推动着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原因,而是使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稳定的动力特征,也即心理过程的强度(例如:体验情绪的强度、意志努力的强度)、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例如:知觉的速度、思维的灵活程度、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长短)以及心理活动指向性特点(有人倾向于外部事物,从外界获得新印象;有人倾向于内心世界,经常体验自己的情绪,分析自己的思想和印象)等方面在行为上的表现。气质不仅表现在情绪活动中,而且也表现在包括智力活动等各种心理活动中。它仿佛使人的全部心理活动都染上了个人独特的色彩,具有某种气质类型的人,
常常在内容很不相同的活动中都显示出同样性质的动力特点。例如一个学生具有安静迟缓的气质特征,这种气质特征会在学习、工作、考试、当众演说、体育比赛等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气质的生理基础是神经类型,一个人的气质具有极大的稳定性,但也有一定的可塑性。
(二)气质类型。
气质类型是指在某一类人身上共同具有的典型气质特征的有机结合。关于气质类型。有以下几种主要理论:
1.外倾型和内倾型。
荣格1921年在他的《心理类型》一书中最先把外、内倾的概念引入人格研究。他根据“力比多”作用方向的不同,把人区分为外倾和内倾两种基本类型。“力比多”指向外部世界的人,属于外倾型; “力比多”指向自己内部世界的人,属于内倾型。典型外倾者善交际,喜欢聚会,有许多朋友,喜欢交谈而不愿意读书,容易激动。粗心大意,爱开玩笑,喜欢变化,情感不易控制;典型内倾者安静。退缩。自省,不易激动,行事有周密的计划,很少发脾气,带有悲观色彩。给人可靠的感觉。
2.四种传统气质类型。
把人的气质类型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是心理学中流行的分类法。胆汁质的人感受性低,耐受性较高;不随意的反应性高,反应的不随意性占优势;外倾性明显,情绪兴奋性高,抑制力差;反应速度快,但不灵活。多血质的人感受性低,耐受性较高;不随意的反应性强;具有可塑性和外倾性;情绪兴奋性高,外部表露明显,反应速度快且灵活。粘液质的人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的反应性和情绪兴奋性均低;内倾性明显,外部表现少;反应速度慢,具有稳定性。抑郁质的人感受性高,耐受性低,不随意的反应性低,严重内倾,情绪兴奋性高而体验深,反应速度慢,具有刻板性,不灵活。
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归人某一气质类型的。除了少数人具有四种类型的典型特征外,大多数人均属于中间型或混合型。因此,不能牵强地给学生分类。 五、教学建议
1.如果学生用书的对象不是初一年级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出四大名著中印象最深的人物,例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当学生们列举完毕后,教师从中找出几个气质类型比较典型的作为例子。比如张飞、诸葛亮、唐僧,然后编几个小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判断,上述三个人中,谁最有可能是这个片段中的主人公,学生应该很容易答对。教师以此为切入点: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这么认为呢?进而引出什么是气质的正题。
2.在介绍气质定义时,可以多举几个例子,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对气质的评价是本节的重点,因此,教师应该在这一问题上展开来,要抓住两点,首先是让学生意识到,人的气质和他的活动没有因果联系;气质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的人都会在一定的活动中有优势。而在其他活动中则没有优势。正确认识自己的气质类型并且接受它,根据自己的气质特征选择与此特征相匹配的活动,更易获得快乐和成功。比如,多血质的个体爱动,灵活,那么他选择去打篮球等比较合适,而抑郁质的个体选择下围棋、象棋等则更合适。
3.抑郁质类型的学生,在我们现在的社会背景中更容易被忽略,因此在列举名人例子时宜多注意列举这类名人。
4.在举例子时,学生难免会将属于性格的内容误以为是气质,教师应该巧妙引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