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模块检测
高一化学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时,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Cl 35.5 Fe 56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科学家已发现了一种新型氢分子,其化学式为H3。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H2与H3具有相同的
A.分子数
B.体积
C.原子数
D.物质的量
2.氯水用于消毒是因为
A.氯水中含有氯分子 C.氯水中含有氯离子 3.关于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熔点很高
B.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 C.银白色金属,硬度大
D.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黄色火焰
4.下列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A.10mL0.1 mol·L-1的AlCl3溶液
B.20mL0.1 mol·L-1的CaCl2溶液 C.30mL0.2 mol·L-1的KCl溶液
B.氯水中含有氢离子 D.氯水中含有次氯酸分子
D.100mL0.25 mol·L-1的NaCl溶液 5.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氯水 B.氢氧化铁胶体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的特征就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B.在任何条件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L C.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
D.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 若n g氧气含m个氧原子,则下列数值与阿伏加德罗常数最接近的是
A.32m/n B.n/16m C.n/32m D.16m/n 8.在下列反应中, HCl 作氧化剂的是
A.NaOH+HCl=NaCl+H2O B.MnO2+4HCl(浓)
MnCl2+2H2O+Cl2↑
C.漂白粉
D. 液氯
C.Zn+2HCl=ZnCl2+H2↑ D.SO2+ Cl2+2H2O= H2SO4+2HCl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9. 物质的量相等的CO和CO2相比较,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它们所含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1 ②它们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之比为1∶2 ③它们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之比为2∶3 ④它们所含的碳原子数目之比为1∶1 ⑤它们所含的电子数目之比为7∶11
A.①和④ B.②和③ C.④和⑤ D.①②③④⑤
10. 在标准状况下,将VL A气体(摩尔质量为M g/mol)溶于0.1L水中,所得溶液密度d g/mL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Vd
MV?22401000VdM
MV?2240-
B. D.
1000Vd
MV?2240C.
MV
22.4(V?0.1)d11. 能用“H+ + OH
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B.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A.氢氧化镁和硝酸反应
C.澄清石灰水和盐酸反应 12.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A.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元素化合价降低 C.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则它一定被还原 D.置换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13.分类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①根据氧化物的组成元素将氧化物分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等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分散系是否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④根据水溶液是否能够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A.②
B. ①③
C.②③
D. ②③④
14. 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是
A.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2H+ + CO32- = CO2↑+ H2O B.铁和稀盐酸反应:Fe + 2H+ = H 2↑+ Fe 2+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H2SO4 反应:Ba2++SO42-=BaSO4↓ D.钠投入水中:Na +H2O = Na+ + OH +H2↑
-
15.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Al2(SO4)3 2Al+3 + 3SO4-2 B. Na2CO3 Na2+ + CO32- C. KOH K+ + OH- D.NaHCO3 Na+ + H+ + CO32- 16.下列各组物质反应可以用同一离子方程式的是 A. H2SO4和NaOH 、HNO3和Ba(OH)2 B. H2SO4和Ba(OH)2 、 BaCl2和Na 2SO4 C. HCl和NH3·H2O 、 CH3COOH和NaOH D. H2SO4和NaOH、H2SO4和Cu(OH)2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 4 页,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2.答卷前先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题号 得分 得 分 第Ⅰ卷 17 18 第Ⅱ卷 19 20 21 总 分 17.(13分)如图所示,将氯气依次通过盛有干燥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和盛有湿润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
干燥的氯气 氯气尾气
干燥有色布条 湿润有色布条
(2)为防止氯气尾气污染空气,实验室通常用_____________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这一原理,工业上常用廉价的石灰乳吸收工业氯气尾气制得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漂白粉,加稀盐酸后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用字母代号填)。
A.O2 B.Cl2 C.CO2 D.HClO
(3)一旦发生氯气泄漏和爆炸事故,周围群众应紧急疏散。当人们逃离爆炸现场时,可以用浸有一定浓度的某种物质的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最适宜采用的该物质是_______(用字母代号填)。
A.NaOH B.NaCl C.KCl D.Na2CO3
得 分 评卷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