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完整word版)英语课程标准知识要点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23 7:56:4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2、基本理念:(1)注重素质教育,充分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2)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性(3)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4)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5)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6)丰富课程资源,丰富和拓展英语学习的渠道

3、英语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和先进的外语课程理念为指导,综合考虑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现状,从义务教育阶段起,建立一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系统而持续渐进的英语课程体系。

4、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诸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以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共同构成的英语课程总目标,既体现了英语学习的工具性,也体现了其人文性;既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5、语言技能: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

6、语言知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方面的内容。语言知识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

7、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

8、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使用英语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以及指导这些行动和步骤的信念。英语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

9、文化意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

10、教学建议:1.面向全体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教师应做到:(1)面向全体学生。(2)尊重个体差异。(3)优化课堂教学。(4)强调打好基础。2.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1)活动要有明确的交流目的、真实的交流意义和具体的操作要求。(2)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要尽可能接近现实生活中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3)活动应包括学习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技能的过程,应使学生通过接触、理解、操练、运用语言等环节,逐步实现语言的内化和整合,从而提高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4)活动不仅限于课堂,还可延伸到课堂之外。3.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1)结合学生母语学习的经验和认知发展需求,针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和异同,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基本学习策略的能力:感知和模仿英语发音的特点;有效记忆和使用英语词汇的方法;理解英语句型的结构和语用功能;初步运用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获取、处理和传递所需信息;在具体语境下开展有效交流;主动反思和调控自己学习的策略等。(2)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整体安排学习策略的发展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发展具体的学习策略,培养自主的学习者。4.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1)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2)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5.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1)根据所在地区的教学实际需要、学生现有水平、课时安排等,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补充和删减。(2)根据实际教学目的和学生学习需求,对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和活动加以替换。(3)根据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对教材编排顺序作适当的调整。(4)由于客观条件的差异、学生现有水平的差异以及具体教学实际情况的差异,有时教材推荐或建议的教学方法和步骤不一定适合实际教学的需要。6.合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1)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创造性地利用黑板、白板、卡片、简笔画、教学挂图、模型、实物等常规媒体,同时积极利用音像、网络以及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供有利于学生观察、模仿、尝试、体验真实语言的语境,使英语学习更好地体现真实性和交际性特征。(2)开发和利用广播电视、英语报刊、图书馆等多种资源,提供充足的条件,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渠道和空间。(3)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教师更应注意使用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形式与过程更为直观、生动、形象,以适应儿童的认知特点。(4)充分利用自身的生活经历与经验以及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实例,丰富教学内容,正确处理讲授与多媒体手段使用之间的关系。7.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1)形式多样、因地制宜。(2)注重兴趣,鼓励参与。(3)鼓励自主,提供指导。8.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努力适应课程的要求(1)更新学科专业知识,提高语言素养。(2)不断积累学科教学知识,提高教学实践能力。(3)开展教学反思,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11、评价建议:(1).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2).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3).依据课程目标要求确定评价内容与标准(4).注意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多样性(5).形成性评价要有利于监控和促进教与学的过程(6).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7).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8).小学的评价应以激励学生学习为主(9).合理设计和实施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英语学业考试的命题应遵守以下原则:(1)要依据课程标准来确定考查内容与标准;(2)要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避免单纯考查语言知识;(3)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身心发展水平;(4)要选用真实、地道的语言素材,根据语言实际使用情况命题;(5)要确保试题的信度和效度,杜绝繁、偏、旧的试题,要控制题量;(6)要根据试题的考查目的和考查重点,科学合理地制定评分标准。 12、教材编写应体现以下原则:(1).思想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 (3).趣味性原则(4).灵活性原则

13、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教学材料、支持系统和教学环境等,如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广播影视节目、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以及班级、学校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等等。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

教学案例1(适合1级或2级)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学校平面示意图,运用有关学校场所的英语单词,简单介绍学校场所,如教室、图书馆、办公室; (2)能说出两幅学校平面示意图的区别。 教学内容:

(1)学习有关学校场所名称的单词:playground, classroom, office, art room, music room, computer room, library, toilet; (2)学习描述位置的表达法,如The classrooms are here。

(3)学习描述学校的表达法,如There is an art room in our school。It is here。 教学活动:根据学校场所的实际位置把单词贴在平面示意图上并做简单的描述。 课前准备:

(1)教师根据本学校的场所位置画一幅平面图(示意图),但不标出场所的名称。把平面图复印若干份(做活动时每小组一份)。 (2)把单词school, playground, classroom, office, art room, music room, computer room, library, toilet做成约2cm×3cm的小卡片(若干套)。做活动时每小组一套。

教学过程:

1.借助图片向学生呈现下列单词:school, playground, classroom, office, art room, music room, computer room, library, toilet。要求学生做到:(1) 看见图片能说出单词;(2) 给出单词能读出并说出单词的意思只要求学生能认读,不要求拼写。 2.让学生自己说说所在学校有哪些场所。

3.将学生按每组4~5人进行分组(小组成员必须围成一圈)。每组发一张学校平面图和一套单词小卡片。要求学生在小组内根据学校场所的实际位置把单词贴在平面图上。

4.小组内学生轮流根据贴好的平面图向其他学生介绍学校场所(如:This is the playground. The music room is here.)。鼓励学生使用以前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创造性表达,如It is small, but I like it。

5.让学生分组设计一个理想学校的平面图,把单词卡片贴到平面图上,并用英语向全班作介绍。根据设计的合理性和语言表述的准确性评出优胜组。 案例评析:

此项活动把词汇学习与词汇运用结合起来。教师在完成基本的词汇教学之后,让学生根据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及自己的创作,完成贴图并表述的任务。这种相对比较真实的任务有利于学生把所学语言运用到语言实践活动中。另外,本案例还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理念。在最后校园平面图设计活动中,给学生以拓展的空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增加了语言的复用机会。本教案设计前一部分体现了共同基础,后一部分体现了个性发展。

教学案例2(适合1级或2级)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英语说出自己和他人的生日; (2)能够就生日的话题开展简单的交流;

(3)能够运用所学语言完成关于生日的调查任务。 教学内容:

(1)复习月份词汇:January, February, March, April, May, June, July, August, 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December;要求会读、会认、会抄写; (2)学习表达生日的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in…; (3)理解故事内容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教学活动:说出自己的生日。在班内调查同学的生日所在的月份。 教学过程:

1.热身及复习。 (1)向学生展示节日图片,让学生用英文说出月份。如:教师展示新年的图片,学生说出“January”,对于没有学生熟悉的节日的月份,教师可使用“after…”或“before…”进行启发引导。

(2)与学生一起做一个单词游戏:教师出示一张表示月份的单词卡,然后随机说出一个月份的名称,如果教师说的月份与单词卡上的月份一致,学生跟读单词;如果不一致,学生保持沉默。 2.新课学习。 (1)教师出示一张有12个月份的年历,其中12月份里有一颗红心。教师问学生为什么有一个颗红心(教师可以提问Why is there a red heart in December?)。然后告诉学生准备听一个故事,听完故事就知道答案了。

(2)听故事并思考: Why is there a red heart in December? When is Amy’s birthday? When is her father’s birthday? When is her mother’s birthday? When is Coco’s birthday?

以下是故事内容(可以播放录音,也可以由教师朗读,注意按不同角色朗读)。 Narrator: Amy is a pretty girl. She has a dog. Its name is Coco. Today, she finds a red heart in December. Amy: Why? It isn’t my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in May. Is it Father’s birthday? When is your birthday, Dad? Dad: My birthday is in July. Amy: When is your birthday, Mum? Mum: My birthday is in September. Narrator: Amy is sad. Amy: Whose birthday is in December? Coco:Woof! Woof! Amy: Wow, I know it. It’s Coco’s birthday. Whole family: Happy birthday, Coco.

(3)再听故事并回答简单问题,如:When is Amy’s birthday? (4)让学生逐项完成跟读、独立朗读、分角色朗读故事的活动。

(5)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生日在哪个月,问问周围同学的生日在哪个月。引导学生使用以下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in November. Coco’s birthday is in December. 教师可以把这些句型写在黑板上并领读若干遍。 3.语言运用。 (1)学生在班内进行一项简单的调查活动:分别制作同学生日表。给学生两分钟的时间调查周围同学生日所在的月份,并将调查结果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Name January February March … Li Fang Wang Lei …

(2)请学生向全班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将所有调查结果汇成全班同学生日总表。 (3)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家庭成员及亲友生日表,下节课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案例评析:

授课教师从热身开始便以参与者的角色融于学生之中。在复习月份单词时,形式多样、合理有趣。教师通过情境教学的方式将学生带入新语言学习中。学生之间开展的调查及生日记录卡活动将语言学习、信息归纳和整理等技能巧妙结合,促进学生多技能发展。活动设计层次清楚,可操作性强,促进了学生听说读写综合技能的全面发展。

教学案例3(适合2级) 教学目标:

(1)能够在图片的提示下理解所读故事的大致内容,找出主要信息; (2)能够根据图片叙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学内容:

学习词汇、句型及表达,如:knock at the door, open the door and…, are you ready, get to the station, to have a trip with their classmates等。(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重点。)

教学活动:在图片的提示下理解并讲述故事。 教学过程:

看图、观察,推测故事大意。

看图,学习必要的单词。

借助图片,老师以师生互动的方式讲故事。

教师针对故事提简单问题,学生用简单语言或肢体语言反馈对故事的理解。 个人默读,进一步理解故事。 听录音跟读。

完成阅读理解任务,如:图文匹配、是非判断、句子排序以及完成表格信息等。 个人准备讲故事。

9. 在小组内互相看图讲故事,注意聆听他人。 案例评析:

这个活动旨在通过看图听故事训练学生的观察和听力理解能力;通过朗读和讲述故事,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和初步的表达能力。

教学案例4(适合2级)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所学语言描述动物的大小、外观、动作特点及习性等基本特征; (2)能在讨论中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并给出理由。 教学内容:

(1)复习已学过的动物名称,新学4种动物名称:rooster,hedgehog,parrot,snail; (2)学习描述动物特征的句子:It’s lovely/small; It can fly/swim; It runs quickly; (3)学习表达理由的句子,比如We choose the cat because it is lovely; (4)学习如何口头报告讨论的结果。

教学活动: 通过小组讨论为学校的小小动物园挑选合适的动物。 教学过程:

1.教师宣布学习内容和任务。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校要建立一个小小动物园;教师向学生展示已经设计好的小小动物园的示意图(教师举起一张小小动物园的设计图,上面没有动物)。教师告诉学生,市动物园要送给学校一些动物(教师举一张画有各种动物的大白纸),学校只能从中挑选一部分动物。今天,全班同学一起来为学校的小小动物园挑选动物。

2.复习已学动物单词并学习几个新单词。

(1)复习已经学过的单词。教师让学生说出他们已经知道的动物的名称,并问学生是否喜欢这些动物。 (2)教师向学生展示动物图片,让学生说出动物的名称。其中有若干个单词是学生尚未学习的(已经学过的单词包括horse, fish, elephant, dog, snake, crocodile, cat等;尚未学习的单词包括rooster, hedgehog, parrot, snail)。出示新单词的图片时,如果学生都不知道该动物的英语名称,教师把这些动物的英语名称告诉学生并让学生重复几遍(在实际施教时,有的学生看见rooster时说出了hen;有的学生看见parrot时说出了bird。学生基本上没有说汉语的)。 (3)教师把所有单词呈现在黑板上,给学生1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复习单词。

(4)做一个Which one is missing的游戏:教师向学生展示4张图片,然后背对学生,拿走一张图片,再转身,让学生说出拿走的是哪幅图片。 3.复习和学习句型。

(1)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用来描述动物的表达法,如It’s small; It’s big; It can fly; It’s lovely; It runs fast(事先把这些句子做成卡片)。教师一边展示动物图片,一边引导学生利用这些表达法对动物进行描述。教师把写有这些句子的卡片贴在黑板上端,然后引导学生把与所描述特征相符的动物图片贴在卡片下面。It’s + 形容词以及It can +动词的句型学生以前接触过,该活动中涉及的大多数形容词和动词学生以前也接触过(不一定完全掌握了)。

(2)教师举起大象的图片,问学生可不可以挑选大象并说出为什么。学生说It’s too big;然后教师问学生是否可以选其他几种动物,如蛇、鳄鱼、小鸟等,引导学生做出合理的判断。 4.实施任务。

(1)教师向学生说明任务的步骤和要求,然后与两个学生一起示范下面要做的任务。具体过程:教师从动物卡片中拿出任意一张(如elephant),教师问两个同学:Can we choose the elephant?学生说No. 教师问Why?并引导学生说出Because it’s too big。然后教师再拿另外一张图片,进行类似的讨论。如果教师及另外两名同学都同意选某种动物,就决定选该动物。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挑选动物。具体步骤是:①教师给每组学生发一套动物图片,上面是可供挑选的动物;然后给每组学生发一张八开大小的表格(如下图所示)。②学生在小组协商的基础上把挑选的动物贴在表格上端的五个方格里,并在方格下面的句子中挑选表示选择这些动物的原因的句子(在句子前的方格里画勾,同时读出这些句子)或者在横线上补充选择理由。学生完成任务时,教师在教室里巡视,观察各组做任务的情况。如果哪个小组有困难或没有按要求去做,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 ? It’s small. ? It runs fast. ? It can fly. ? It’s lovely. ? It can swim. ? It can sing. ? It’s small. ? It runs fast. ? It can fly. ? It’s lovely. ? It can swim. ? It can sing. ? It’s small. ? It runs fast. ? It can fly. ? It’s lovely. ? It can swim. ? It can sing. ? It’s small. ? It runs fast. ? It can fly. ? It’s lovely. ? It can swim. ? It can sing. ? It’s small. ? It runs fast. ? It can fly. ? It’s lovely. ? It can swim. ? It can sing. (4)各小组在实施任务时,推举一个人准备向全班报告他们挑选的动物以及挑选这些动物的理由。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如何报告,由报告人试着说类似这样的话:We choose the … because it’s …。如果他/她有困难,其他成员给予帮助。

(5)经教师示范后,各小组代表到教室前面展示他们完成的表格并做口头报告:挑选了哪些动物以及为什么挑选这些动物。教师把各组报告的结果记录在黑板上,以便最后汇总。

(6)教师与学生一起汇总(统计)各组报告的结果,挑出选择频率最高的五种动物。让学生代表把最后选择的动物图片贴在空白的小小动物园的设计图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口头描述小小动物园。 5.语言聚焦。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能接触并使用了以下语言项目。任务完成后,教师对这些语言项目做简单的归纳或解释,同时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并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操练。

(1)使用like等动词来表示喜爱或不喜爱,如:I like the cat. I don’t like the snake.

(2)使用疑问句来征求意见,如:Do you like the hedgehog? Can we choose the elephant? (3)使用形容词来描述动物特征,如:It’s lovely. It’s dangerous.

(4)使用动词及情态动词来表示能力,如: It runs fast. It can fly. It can sing. (5)使用because来表示理由,如: We choose the rabbit because it’s lovely. 案例评析:

这个案例有以下几个特点:(1)用一个大的任务贯穿整节课,所有活动围绕任务展开。教师简要介绍任务之后,进行了语言准备活动(第2、3步骤)。实施任务之后(第4步骤),又进行了语言聚焦学习活动。(2)在语言准备阶段教师通过互动、观察、问答等形式引导学生复习已学内容,同时学习新的语言知识。(3)学生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意义和用法,同时尝试使用语言。(4)这节课在实际施教时,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汇报阶段基本上能够流利地使用新学语言项目。

搜索更多关于: (完整word版)英语课程标准知识要点 的文档
(完整word版)英语课程标准知识要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kvxm2trye3sk4u09qt56trx01723y00ewy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