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中学生学习压力问卷的编制
1 引言
学习压力是指由主客观因素造成的,实际学习水平与期望学习水平间的差距所引起的一种主观体验。适中的学习压力强度有利于维持学生的适度紧张感,从而提高其智力活动的效率,但过高的学习压力则会产生多种负面影响,导致心理与行为的不适应。当前中学生学习压力研究多集中于大中城市的汉族学生,极少对中西部喀斯特地区集中于城镇、农村的少数民族学生进行调查。本研究目的在于编制适合测量喀斯特地区少数民族中学生学习压力的问卷,为研究少数民族中学生学习压力提供有效工具。 2 研究过程
2.1 初测问卷的编制
先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和文献分析形成了初始问卷,共2个分量表83个项目。请心理学专家对题项的可读性、意义的明确性等进行修改。采用5点记分法,“完全符合”记1分,“完全不符合”记5分,设反向记分题,得分越低,表示学习压力越大。 随机选取贵阳市两所民族中学初一至初三共654 人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654份,回收654份,有效问卷644份,有效率为98.47 %。使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数据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信度检验。 2.2 正式问卷的编制
2.2.1 项目分析
以总人数的27%分为高低组,根据T检验结果未达显著性的题项剔除。计算每个题项与问卷总分的相关,将检验结果不显著的题项剔除。结果剔除13题,保留70题。 2.2.2 探索性因素分析
分问卷一KMO值为0.778,Barett球形检验卡方值为3427.719,p=0.000 全问卷及分问卷一、二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90,0.783和0.893,分半信度为0.676,0.754和0.647,均达到统计水平,较好的满足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说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2.4.2 效度检验
本研究通过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对问卷进行效度检验。通过文献综述、开放式调查、专家评判和个案访谈等多种方法,结果表明本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对经题项筛选后保留的题项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所得出的少数民族中学生学习压力的结构模型与理论构想基本一致,说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另外本研究还计算了分量表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结果两个分量表与总分相关为0.723**、0.895**,说明分量表均较好地反映了问卷要测量的内容;各题项之间的相关在0.10-0.50之间,呈中等偏低程度的相关,说明各因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根据Tuker的理论,构造健全项目所需要的项目和测验的相关在0.3-0.8之间,项目间的组间相关在0.10-0.60之间,呈现中低程度相关,说明
各维度既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又相互独立。 3 讨论
在确定问卷初始维度时,参考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思路,笔者最初提出从压力认识、压力来源、压力调节、压力症状四大维度构建少数民族中学生学习压力的框架,其中压力认识包括对压力定义和利弊的认识;压力来源包括分数、同伴、父母、自身、学校和社会六个方面;压力症状包括生理症状、心理问题、偏离主题和沉溺网络四个方面。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删除不符合统计标准的题项,最终53个题项包含2大维度,11个因素,虽然在具体维度和因素数目上和理论构想有所出入,但是总体结构与理论构想基本一致。
当然,本研究所编制的少数民族中学生学习压力量表在题项上尚存在某些表达不准确或不明确的词句;某些个别题项与所属的分量表之间的相关相对较低,可能会对总量表的使用产生不利影响;某些因素所包含的题项数目较少,相对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测量工具的使用,从两个分问卷所解释的总变异量来看,分问卷一压力认知和分问卷二压力症状分别为45.801%、53.812%,相对来说不是很高,说明可能存在某些理论构建或验证方面的不足,需要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进行交叉验证,为更深入地进行少数民族中学生学习压力研究提供指标良好的测量工具。 4 结论
4.1 少数民族中学生学习压力是一个多层次的心理结构系
统,包括2个维度,11个因素。
4.2 少数民族中学生学习压力问卷的测试结果基本满足了主要的心理测量学指标,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和项目鉴别度,可以作为评估喀斯特地区少数民族中学生学校压力状况的工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