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溶液 检测卷
一、单选题
1.根据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合理的是( ) A.滴水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间隔变小,停止运动 B.洗涤剂洗去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 C.碘升华变为碘蒸气,是因为分子大小发生了改变 D.牛奶变质,是因为分子发生变化,分子性质发生变化 2.要配置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步骤正确的是( )
A.计算需要氢氧化钠4克,水46克 B.将氢氧化钠放在托盘天平左盘的纸上称量 C.将称取的氢氧化钠放在量筒中溶解
D.将配好的溶液转移一半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少一半 3.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牛奶 B.豆浆 C.冰溶解于水 D.食盐水 4.t℃时,向一支盛有 0.15g 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 50g 水,充分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上层清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t℃时,熟石灰的溶解度为 0.3g/100g 水
C.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 50.15g D.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 0.3%
5.甲物质的溶液可用作化肥、电镀液等,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
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是102.5g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将70℃ 甲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或降低温度,都有晶体析出 D.20℃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8.6g
6.将20℃时一定质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后,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
A.升温至30℃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B.保持温度不变,蒸发10g水后,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 C.保持温度不变,蒸发10g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D.保持温度不变,加入10g硝酸钾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7.把下列厨房里的调味剂分別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味精 B.花生油 C.蔗糖 D.食盐
8.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的气泡逸出,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质增大 B.溶解度不变 C.浓度减小 D.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
9.20℃时,某物质在50 g水中溶解1 g,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该物质是( )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 10.溶液的知识广泛用于生产、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溶解 B.植物油加入水可得溶液 C.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氢氧化钠固体加入水中,温度明显上升
11.欲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需准备5g氯化钠和45mL的水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C.若量取水时采用了俯视的方式读取,会导致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D.若将该溶液稀释至溶质质量分数为5%,需再加水
12.实验用NaCl和水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称量NaCl时把它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 B.将量取的50 mL水倒入盛有NaCl的烧杯中
C.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D.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13.室温下配制80克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水,在此实验过程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要选择规格为100ml的量筒
B.称量时,若指针偏向分度盘右边,应向左盘加入食盐至指针指向正中
C.量取水时若仰视读数,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D.溶解时,应先将水倒入烧杯内,再加入固体
14.20℃时,取下表中的四种物质各10克,分别加入到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有固体剩余的是( ) 常见物质的溶解度(20℃) 物质名称 溶解度/克
A.氯酸钾 B.硝酸钾 C.氯化钠 D.蔗糖
15.现有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50g水,在40℃时,向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55g、43g、32g、16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
氯酸钾 7.4 硝酸钾 31.6 氯化钠 蔗糖 36.0 203.9
小资料:硝酸钾的溶解度数值如下所示: 项目 10℃ 20℃ 30℃ 40℃ 50℃ 60℃ 70℃ 32g 46g 64g 86g 110g 138g KNO3 21g
烧杯C中溶液的质量是
A.105g B.93g C.82g D.66g
16.含有碳酸钠的湖泊在冬季结冰时,湖底常有碳酸钠晶体析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