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有个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于是我在亭子里开酒宴,向客人劝酒而告诉了这件事,问他们道:“五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五天不下雨,就长不成麦子了。”又问“十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十天不下雨就养不活稻子了。”“没有麦没有稻,年成自然荒歉了,诉讼案件多了,而盗贼也猖獗起来。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难道可能做得到吗?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有旱象便降下雨来,使我与你们能够一起在这亭子里游玩赏乐的,都靠这雨的恩赐啊!这难道又能忘记的吗?”
既用它来命名亭子以后,又接着来歌唱此事。歌词说的是:“假使上天下珍珠,受寒的人不能把它当做短袄;假如上天下白玉,挨饿的人不能把它当做粮食。一场雨下了三天,这是谁的力量?百姓说是太守,太守说没有这力量。归功于天子,天子也否认。归之于造物主,造物主也不把它当做自己的功劳,归之于太空。而太空冥然飘渺,不能够命名它,于是我用它来为我的亭子命名。
《醉翁亭记》中考考点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30分钟)
一、阅读下列两段选文,按要求做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
1. 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豁然开朗 豁然:_________(2)阡陌交通 交通:_________ ....(3)悉如外人 悉:_________ (4)泉香而酒洌 洌:_________ ..(5)杂然而前陈者 陈:_________ .2. 翻译下列句子。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译: (2)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译:
3. 《桃花源记》选段已用“//”分为两个层次,请分别概括其内容。
4. 两段选文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请简要概括。 《桃花源记》: 《醉翁亭记》:
二、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沧浪亭记 归有光
浮图①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②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祐亦治园于其偏。迨淮海纳土③,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④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镠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之后,不与其澌然⑤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选自《震川先生集》)
注释
①浮图:僧人。②吴越:五代十国之一,钱镠所建立,占有今浙江及江苏西南部、福建东北部地区。传五主。③迨:等到。淮海纳土:指吴越国主钱俶献其地于宋。④种:文种;蠡:范蠡。二人都是越国大夫。⑤澌(sī)然:灭尽的样子。
5.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标一处) 其 外 戚 孙 承 祐 亦 治 园 于 其 偏 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亟求余作《沧浪亭记》 作: .(2)昔吴越有国时 昔: .(3)苏子美始建沧浪亭 始: .(4)文瑛寻古遗事 遗: .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 之:助词,的 .
B. 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所以:“所”字结构,“……的原因” ..
C. 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 于:介词,在 .D. 有庵以来二百年 以:介词,凭借 .8.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
(2)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
9.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段主要内容。
《醉翁亭记》中考考点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 (1)开阔敞亮的样子(2)交错相通(3)完全,都(4)清澈(5)摆开,撰放,陈列
2. (1)土地平坦空阔,房屋整整齐齐。(2)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3. ①渔人发现并进入桃花源。②桃花源中的景象。
4. 《桃花源记》:生活和平安宁,百姓怡然自乐。《醉翁亭记》:太平祥和,与民同乐。
5. 其外戚孙承祐/亦治园于其偏
6. (1)写,写作(2)从前、过去 (3)最初(4)遗留 7. D 解析:“以”表时间,可不译。
8. (1)过去苏子美的《沧浪亭记》,是写亭子的胜景。(2)又在废墟上按苏子美的构思修复了沧浪亭。 9. 记述沧浪亭的历史变迁过程。 参考译文:
文瑛和尚居住在大云庵,那里四面环水,从前是苏子美建造沧浪亭的地方。文瑛曾多次请我写篇《沧浪亭记》,说:“过去苏子美的《沧浪亭记》,是写亭子的胜景,您就记述我修复这个亭子的缘由吧。”
我说:从前吴越建国时,广陵王镇守吴中,曾在内城的西南修建了一个园子,他的外戚孙承佑,也在它的旁边修了园子。到吴越被宋国灭亡时,这个园子还没有荒废。最初苏子美在园中造了沧浪亭,后来人们又在沧浪亭的遗址上修建了大云庵,住进了和尚。这是从沧浪亭到大云庵的演变过程。大云庵至今已有二百年的历史了。文瑛寻访亭子的遗迹,又在废墟上按原来的样子修复了沧浪亭。这是从大云庵到沧浪亭的演变过程。
历史在变迁,朝代在改易。我曾经登上姑苏台,远眺浩渺的五湖,苍翠的群山,那太伯、虞仲建立的国家,阖闾、夫差争夺的对象,子胥、文种、范蠡筹划的事业,如今都已消失殆尽了,大云庵和沧浪亭的兴废,又算得了什么呢?虽然如此,钱镠趁天下动乱,窃据权位,占有吴越,国富兵强,传了四代,他的子孙亲戚,也借着权势大肆挥霍,广建宫馆园囿,盛极一时,而子美的沧浪亭,却被和尚如此钦重。可见士人要想垂名千载,不与吴越一起迅速消失,是有原因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