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打出左拳,完成后接做下势。
因为打拳的动作,会感觉到气血向右冲击,所以本图的前三式有调动血脉左右运动的作用。
此式原文说左边三势时,说“右翻手拔刀”,显然是笔误。
这一式,崔琳女士的动作与原书不同,但我曾以崔的动作练习,而且这种练习方法不用换步,感觉也顺畅易练,应该也是可行的,学习者可按自已的习惯选择。
但以我的感受,觉得两边交换的练法,姿势矫健如龙,更富美感,气机上也更容易左右渗透。 04.一字平肩势
原文:“此势就前势,将拳打开,将掌放平,脚根离地。掌心向下,掌背朝上,尽力向左右一撑,呼吸一口。顺作下势,余法同前。”
跃马按:接前势,将左拳放开成掌,两掌放平成为阴掌,掌背向上掌心向下,向左右拉抻到极限后,稍停保持式子不动,呼吸一次,接作下势。
按照此处的说法,到此式再提脚跟,崔琳女士的视频是从侧身图第一式就提着,我是按崔的版本学练的,未感
觉不适。就以原书所配的图而论,前后没有什么区别。本图
到这个动作才要求踮脚,估计是怕丁字步同时踮脚难以保持平衡的原因。
同时,此式有点象武当铁松派和峨眉临济宗的大字庄,作用有待考察。临济宗大字庄附后。
一字平肩的意念,我觉得还是按莫文丹五心纳气法比培元功意念好。培元功的优点是一是可以放松,二是比较安全。五心纳气的优点是一是比较适合大字桩,和峨眉临济宗的大字庄有相似之处,二是按形意的说法五心回收有利于练筋,三是比较容易结合内壮呼吸。
此式在练习时,应该意念的主要部分应该注意丹田,其次才是注意两臂的气流。
在周潜川的少林派的达摩十二式的横担降魔杵的口诀中说:“足趾柱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所说的意思和上面基本相同。 05.白鹤闪翅势
原文:“此势就前势,脚根离地,伸膀直肱,将两阴掌平肩按下,上身随之隔地尺余。呼气一口。随即伸膀直肱,翻阳掌提上,平肩直撑如前,吸气一口。复按复起,连作三次。余皆同前。”
跃马按:保持踮脚不变,两臂伸直,两手仍成阴掌,向下按下,身体随之下蹲,到离地一尺多的地方,式定后呼气一次,稍停,将两手翻成手心向上的阳掌,身体直立而起,起立后,两阳掌向左右撑抻一次,保持撑劲不松,吸气一次,稍停,再将手翻成阴掌,再向下落,向上升,反复三次。在下蹲时,要以前脚掌和腰用力,不要膝盖多用力,以避免损伤。
此式崔琳的也与原书有所不同,此式我以原书为准,因我感觉按原书的练习,似乎于指力更加有益。
同时,此式是动以练腿,所以腿部力量不足,或是经络不够强壮的可以多练几次或是单练以强化之。因为是身体上下蹲起,所以在前三式气血左右运动的基础上,气血又上下运行。正身图则是上下前后抻拉后,用探爪的方法,使气血左右转动。所以,正身图、侧身图对人体的气血作用很大。 06.献杵团结势
原文:“此势俟闪翅起立直撑后,将两掌向前回抱,呼吸一口,使气团结,如献杵起立之状。再作下势。余法同前。” 跃马按:上势第三次起立吸气后,将两掌从前面向回抱,在胸前正中合掌,式定后,呼吸一次,使气恢复如前面献杵起功一样,团结于中宫,再做下势。因为前
面第一第二式的收阳作用,所以此式时,可以用玉露入壶的意念练习一段时间,或九息时间,以纠正前面的问题。因为正身图的目的是调整周身,所以在正身图中,此式可以用培元功的方法以达到放松和上下通气的目的。 07.仰面朝天势
原文:“此势与正身图中仰面朝天法同。” 跃马按:同“正身图”仰面朝天势,文略。 08.拱立归位势
原文:“此势与正身图中拱立归位法同。” 跃马按:同“正身图”拱立归位势,文略。
但本处为了加强练习肾气的作用,可以用黄氏真传易筋经的方式,意守丹田一段时间,以提高练气的效果。
附:峨眉临济宗大字庄部分释义
势如天字样平肩开双手 开手即开脉膻中升气走 布气始玉堂左右分臂肘 中脉极指尖通臂任流走
意谓初步练习,不挂青钱起势时的操作与气脉运行皆同天字庄。即两手前起到左右挥圆,平肩裆变一字裆时升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