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教师招聘考试资料-教材教心校对内容电子版(1)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28 7:30:2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P396页

1.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的第一段的最后,加入从学科范畴来看,它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以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而产生的交叉学科;从学科作用来看,它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型较强的学科,并以应用为主。

2.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的第二段中,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这句话之后加入学生的差异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这两个方面。 P397页

1.把20世纪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20世纪20年代以后行为主义占主导地位、这两句下面加波浪线。

2.这一时期形成了许多派别,这些理论与派别之争也反映在教育心理学之中。教育心理学研究路线相分离,缺乏独立的理论体系以及对人的高级心理活动的研究,内容庞杂,但核心基本显现。可以说,这时的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这三句下面加波浪线。

P401页 牛刀小试 1.单项选择题中增加

5.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学生 B.教师 C.教学过程 D.学习过程

6.( )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采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

2.填空题以及填空题的答案全部删去

参考答案及名师解析

1.D[解析]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2.B[解析]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收集相关的研究资料的方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采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

第二章 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P403页

1.在(一)心理发展及人生全程发展下面加入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目前关于·········人生全程发展的主要观点1、2、3下面的大段话给删除。

P404页

1.把P404页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半段话放在P405页的抓住关键期这一段的开始部分。 P406页

1.把皮亚杰认为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包括……这句话放到这段话的前面。 P407页

1.维果斯基理论下面的1.第一段第11个字“再”改为“在”。②中间的以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技”能改为“机”能。

2.“内话说”是维果斯基心理发展观的核心思想 加直线。

P408页

1.最上面一段的中间部分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加直线。 P409页

1.本章易混淆知识点提示放在p415页最后。 P410页

1.把真题精选的第7、8题和相应答案删除。 P411页

1.把推孟统计智商百分比这个表格给删除。 P413页 1.三、(三)(1)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句话加直线。 P414页

1.四、学习困难(二)学困生与优生在认知加工方面的差异这部分内容不用分段落。

2.四、学习困难(三)学困生与优生非智力因素的差异这部分中,学习困难的应对策略:及以下内容是同一段落,不用逐条再分段。 P415页

1.本章易混淆知识点指导,放在P415页真题精选上面

本章易混淆知识点指导

1.个体心理发展的八个阶段的名称、年龄特征需要准确记忆,其中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分别对应着个体的学龄前期、学龄初期、学龄中期,需要重点识记其对应的年龄阶段,尤其是少年期。

2.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影响因素以及每种因素对心理发展的作用是考试中的重点,考生需识记。

3.少年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或“危险期”,这一时期的年龄特征是考试的重点,需要理解掌握。

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几个阶段要从年龄、重要标志和认知的特点等方面加以区分。另外,要对一些重要概念的重点掌握,比如同化、顺应、图式、自我中心性、可逆与补偿等。

5.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强调不同阶段的发展任务和发展危机,通过逐步解决不同时期的危机或冲突来实现人格的发展。要掌握不同阶段的年龄,理解记忆其发展危机和发展任务。尤其是第四阶段和第五阶段对应着小学和中学阶段,要重点掌握这两个阶段的各种特征。

6.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是考查的重点。考生应把最近发展区当作名词解释去识记。考生应理解“良好的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以及他提出的支架式

教学。

7.学生的认知能力差异和主要表现需要考生掌握。其中,人的智力分布、判断智力超常或落后的标准及智力的性别差异需要重点掌握。

认知方式同气质一样,没有好坏之分。考生要注意区分学生的不同认知方式,尤要学会区分场依存型和场独立性、冲动型和沉思型。

2.P415页真题精选1、2和相应答案删除。真题精选的题和相应答案按从1递增的顺序重新排列。

3.P415页 牛刀小试中增加试题

5.把一个玩具从儿童的身边拿走,他会去寻找,这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至少应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6.有的学生平时易受暗示,喜欢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喜欢和同学一起讨论问题,这类学生的认知方式是(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沉思型 D.冲动型

参考答案及名师解析

5.A[解析]儿童去寻找被拿走的玩具,说明他知道玩具只是不在眼前,但是存在的,说明其已经获得了客体永久性。所以其思维发展至少处于感知运动阶段。

6.B[解析]场依存型认知方式是指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这种认知风格的学生易受暗示,偏好于合作学习。

第三章 学习理论

P419页

1.把学习分类的中的改序号(5)按学习的性质与形式,奥苏贝尔按照学生学习的方式: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按照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P420

1.真题精选的2、4和相应答案删除。真题精选的题和相应答案按从1递增的顺序重新排列。 P422

2.(三)1.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这句以下及两种条件作用的比较此表格以上的部分给删除。 p425

1.真题精选1、2和相应答案删除。真题精选的题和相应答案按从1递增的顺序重新排列。 P426

1.真题精选删 P428

1.(四)删除1.的内容,后面的内容按从1.递增重新排序。 P430

1.真题精选及答案放于P434四上面。

P433

1.(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新课改的启示的上面加入人本主义教学模式1.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2.开放课堂模式;3.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 2.P430的真题精选及答案为真题1. 放于P434四上面

P435(三)(1)(2)不分段;(四)(1)(2)(3)(4)不分段

P438牛刀小试9题后加10题10.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其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其他几题顺序后延

P439加入上面第十题答案:10.D[解析]要想达到强化的效果,就必须在强化物和行为反应之间建立适当的联结。

P440命题聚焦中两个⑥,将第一个改为⑤

P441把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与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后面删除

P442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改为根据动机产生的驱动力来源 P446

1.(三)成就动机理论下面加入1.基本观点

(三)成就动机理论对教育的启示这一段改为2.成就动机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1)在教育实践中对力求成功者,应通过给予新颖且有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其学习动机;(2)对于避免失败者,则要安排少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情境,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并给予强化,评定分数时要求稍稍放宽些,并尽量避免在公共场合下指责其错误;(3)由于力求成功的动机比避免失败的动机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因此对学生还应增加他们力求成功的成分使他们不以避免失败为满足而以获取成功为快乐,这样才能真正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

2、(四)成败归因理论下加上1.基本观点

P447将成败归因理论对教育的启示以及韦纳的归因理论在教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两段删除,换成塞利格曼在习得性无力感理论中对无力感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说明。根据他的理论,无力感的生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获得体验。努力进行反应却没有结果的状况被称为“不可控状况",在这种状况下人会体验各种失败与挫折 。

2.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认知。这时,人会感到自己的反应与结果没有关系,产生“自己无法控制行为结果或外部事件"的认知。

3.形成“将来结果也不可控”的期待。“结果不可控”的认知与期待会使人觉得自己对外部事件无能为力或感到无所适从自己的反应无效,前景无望,即使努力也不能取得成果。也就是说“结果不可控”的认知和期待使人产生了无力感。

4.表现出动机、认知和情绪上的损害,影响后来的学习。塞利格曼等人指出,人对失败的归因在无力感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归因不同,人们所产生的认知和期待就不一样,无力感也会呈现多种形式。同时,掌握习得性无力感理论有助于学习者提高自我效能感,它会使学习行为更有效;有利于教师把握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2.帮助学生正确归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韦纳的归因理论在教育上具有重要意义。(1)教师根据学生的自我归因可预测其此后的学习动机。学生自我归因虽未必正确,但却是重要的。因为归因促使学生在从了解自己到认

识别人的过程中,建立起明确的自我概念,促进自身的成长。而如果学生有不正确的归因,则更表明他们需要教师的辅导与帮助。(2)长期消极的归因不利于学生的个性成长,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反馈的作用,并在反馈中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帮助学生正确归因,重塑自信。韦纳发现,在师生交互作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自己成败的归因,并非完全以其考试分数的高低为基础,而是受到教师对他的成绩表现所作反馈的影响。(3)通过归因训练改变学生消极的自我认识,提高学习动机。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因此,教师在给予奖励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而要联系其学习进步与努力程度状况来看,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制的因素。在学生付出同样努力时,对能力低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奖励,对能力低而努力的人给以最高评价,对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给以最低评价,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归因训练的具体方法参见本节中“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P451 真题精选加入试题 10.<2014年周口单项选择>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提出了结构教学理论和发现式学习法,他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在( )的推动下,学习者主动对新知识加以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过程。

A.内在动机 B.外在动机 C.潜在动机 D.混合动机

11.<安阳高新单项选择>个人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 )

A.学习动机 B.学习需要 C.学习兴趣 D.学习期待

12.<2012年洛阳单项选择>学生中流传“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完”是有一定道理的,可以说明这一现象的理论是( )

A.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B.动机强化说 C.动机需要论 D.归因理论

【答案】 10.A 11.B 12.A

P452

1.(一)学习策略的含义与特点的下一行加入1.学习策略的概念 2.学习策略具有如下特点:改为:2.学习策略的特点

3.学习策略特点:这一段的最后加入第三点:3.学习策略的特征 (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

一般来说,学习者采用学习策略都是有意识的心理过程。学习时,学习者先要分析学习任务和自己的特点,然后根据这些条件,制订适当的学习计划。 (2)学习策是有效学习所需的

所谓策略,实际上是从效果和效率的角度而言的。凡是有助于提高学习质量、学习效率的规则、程序、方法、技巧、自我调节方式均属于学习策略的范畴。 (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它规定学习时做什么不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用什么方式做、做到什么程度等诸方面的问题。有内隐和外显之分,又有水平层次之别,可以是外显的操作步骤,也可以是内

教师招聘考试资料-教材教心校对内容电子版(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lrl1926w801k8300wxv0h1ll01f5u01c2g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