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31122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4 15:00:4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

秭归县屈原镇中心学校 谭复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2、能力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描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国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历史的意识。 教学的重点难点

1、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2、难点:西安事变如何解决。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启发引导 教学准备 《松花江上》歌曲、《西安事变》片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课前我先播放一首歌曲《松花江上》,听后想想:这首歌反映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一曲悲怆的《松花江上》,当年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它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懑。九一八事变这一国耻,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没齿难忘。)下面我们来学习第14课“难忘九一八”。 二、教师出示“学习目标”。 三、学生预习。

(出示预习要求:预习时,请认真捕捉有效地历史信息:历史事件、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意义、原因(背景)等。)

四、学生根据预习情况自主完成“长江作业”的“自主学习”。——然后请一个同学在全班交流答案。 五、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我找到了哪些历史知识点、提出了哪些历史问题)。

2、思考:动脑筋(第70页: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活动与探究(第73页) 六、班内小组交流

1

1、小组抢答: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要先制造柳条湖事件?(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出示“九一八事变”地图,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师:“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对待日本的侵略是什么态度?(不抵抗)。我们可以从他发给张学良的密电可以看出:(出示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并分析)

2、蒋介石为什么要实行“不抵抗政策”?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引导学生分析:当时国共两党正在内战,蒋介石提出“先剿共、后抗日”的主张。)危害:只有四个多月,东三省全部沦于敌手。

师:东北沦陷后,在日寇的铁蹄下,东北三千万同胞过着耻辱的亡国奴生活。同时日本在东北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下面看一组照片。(出示日军杀害中国东北人民的照片)。

师:面对日本的侵略屠杀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人民和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做的呢?(学生根据P70-71页的内容回答)

过渡: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并不满足于在东北的既得利益,接着把侵略魔爪伸向了华北。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下面先看一段视频,请结合教材的内容分析:

3、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要对蒋介石实行“兵谏”?事变的时间、地点?你如何看待? 学生看视频后回答、分析。

师:蒋介石被捉到了,究竟怎样处置蒋介石呢?请同学们分析。 4、西安事变发生后,全国各界有什么反应?

教师出示提示:从日本、美英、何应钦、宋美龄、中共等角度去考虑。

师:西安事变的最终结果是得到和平解决。请同学们讨论:(活动与探究题)(出示题目: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么?) 七、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那些历史知识?“两大事件——两个时间——两种政策—五个人物——一个开始——一个形成”这些你知道吗? 八、课堂作业:长江作业的基础巩固。

附:板书设计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一、九一八事变 二、西安事变 时间:1931年9月18日 背景:

经过 时间:1936年12月12日 结果 发动者:张学良 杨虎城

局部抗战开始 结果:和平解决

意义

教学反思:

2

20131122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lwb68jqy599g5m14bvo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