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河南省郑州市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试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9 19:09:5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高考 2020

河南省郑州市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满 分 100 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 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 6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题,60 分。)

1.《墨子?尚贤下》指出:“今王公大人,其所富,其所贵,皆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 贵、面目美好者也。今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若不知, 使治其国家,则其国家之乱可得而知也”。基于此,墨家思想主张 A.“兼相爱,交相利”以构建安定社会

B.倡导“非攻”,身体力行反对侵略战争

C.反对贵族庸才治理国家,主张“尚贤” D.秉承“节俭节用”原则,过朴实生活 【答案】C

【解析】中古思——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墨家

材料中“今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若不知,使治其国家,则其国家

之乱可得而知也”这两句可知,“墨家认为执政贵族的骨肉血亲未必德才兼备,若让其执政, 必将导致国家的动荡”。因此对应选项可直接选出 C。

2.严酷的生存条件和战争的环境,使“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而受传统和文化影响,齐国的君主奉行“以王命讨不庭,不贪其土,以劳王爵,正之体也”的原则,使齐国难以实现霸权统一。这说明

A.齐国仍严格遵守分封制度 B.客观环境影响了文明程度 C.文化差异决定了称霸胜败 D.独特国情有利于秦国统一 【答案】D

高考 2020

【解析】中古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秦统一材料对秦国和齐国的风俗文化进行对比,最终落脚在“使齐国难以实现霸权统一”这一句上,可见两者对比的关键是看各自的国情是否有利于国家统一。A 不符事实,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已逐渐瓦解;B 落脚点不对,两国对比不是为了说明文明的不同,而是强调环境的不同影响文明的差异,而文明的差异则影响的争霸的结果。C 的“决定”一词错误。

3.汉文帝时,政府将田租减为三十税一,开放山林川泽供百姓樵采。汉武帝时,盐铁酒官 营,官府在京师设平准官平抑物价。到汉昭帝、元帝时,政府废除酒类专卖改为向卖酒者征 税,并允许私人采炼和贩运铁器。这说明西汉时期 A.统治者的好恶决定经济政策 C.工商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增强 【答案】B

【解析】中古经——中国古代经济——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材料列举了汉朝三个时期不同的经济政策,由此可看出经济政策因时而变。A 中“决定”一 词有误;C 的地位加强未体现在材料中,材料并未综合对比汉代农工商业经济的发展状态, 故得不出此结论;D 中“集权”并未体现,且材料多是经济现象,应选择比较针对性的选项。 4.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中曾指出:“盖汉儒之与方士,不可分矣。其所以然之故,因儒 家尊君,君者,王者之所喜也;方士长生,生者,亦王者之所喜也。二者既同为王者之所喜, 则其势必相妒,于是,各盗敌之长技,以谋独擅,而二家之糅和成焉。”由此可知,两汉时 期方士神学家群体地位不断提升的主要原因是 A.儒家学说实现了宗教化 B.汉朝强化神权政治 C.道教建立影响逐渐增强 D.与汉代儒学相适应 【答案】D

【解析】中古思——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新儒学

B.经济政策受制于政治经济形势 D.经济手段成为集权的重要方式

高考 2020

材料中“汉儒”“而二家之糅和成焉”即可定位出考查知识点为汉代新儒学;A 儒学并未成 为宗教,B 中中国古代王朝中是王权控制神权的,没有神权政治一说;C 信息不完整,只涉 及道教,而未看到“而二家之糅和成焉”。

5.北朝时期,土地买卖仅限于永业田,仅仅“得卖其盈”,“买所不足”;到唐朝时,在好几

种情况下,口分田都可以买卖,广大贫困农民可依法货卖自己的份地。这一变化 A.加速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B.稳固了自耕农经济 C.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D.减轻了农民赋税负担 【答案】A

【解析】中古经——中国古代经济——经济政策——土地制度——均田制

材料中能看出,从北朝到唐朝土地贩卖情况增多,均田制破坏严重,故显示出土地兼并情况 加重,对应 A 选项。B 说法相悖;C 材料并未显示贩卖所得纳入政府税收;D 减轻赋税负担是政府所为,材料未显示政府的作为。

6.唐初,进土、秀才多来自(国家)学校,生徒占优势。但因为国学生徒多是达官贵戚的 纨绔子弟,使得(国家)学校呈陵替之势,特别是武则天执政时,学校殆废。安史之乱后, 乡贡(私学)成为科举的主要来源。这种变化说明

A.科举制度严重阻碍学校发展 B.士族政治冲击了教育发展 C.教育变革适应官僚政治需要 D.科举录取途径日益多元化 【答案】C

【解析】中古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选官制度——科举制

材料中给了三个时期的学校教育发展:国学兴盛→国学衰败→私学大盛,反映出随着现实 政治的发展,教育也在因时而变。A“阻碍”与材料说法相悖;B“士族政治”后期是衰败趋 势,且私学大盛也谈不上“冲击发展”;D 未涉及科举录取途径,材料只说了人才来源的变

河南省郑州市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m4gf18fah1h1yk7phhy1xkfw968dk01ats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