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摘要:美术教育类专业在人才培养与就业问题上要深化改进,教育目标的创新,拓展就业方向,要形成一种长效的机制来促进培养与时效就业之间的相互关系,用就业带动发展、用培养带动就业,使美术教育类专业产生良性发展循环。
关键词:美术教育;毕业生;就业现状
近年来,伴随着美术类高校招生与分配制度的深化改革;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2010年仅迎接大学毕业生就有近600多万人,加上往年失业毕业生,大概700到800万大学生面临就业问题。温家宝总理曾多次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上,甚至是首要位置。2009年4月,召开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会上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狠抓政策落实,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并提供了五种就业途径(自主创业、基层就业、参军入伍、从事科研、考公务员),但就业难的问题仍日益突出。
一、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生面临的几大就业问题
(一)美术教育的人才培养脱离市场需求
在社会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就业市场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在飞速发展,在要求良好的专业知识;道德和精神的基础上,对于具备创新、自主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美术教育专业目前还是以专业理论为教育的主要目标,与市场需求脱轨。就本人而言要在校学习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需求较远,创新能力匮乏,所学技能与社会较远。
(二)美术类扩招与社会普遍需求的对立
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2009年毕业生数量已接近2003年的3倍,而可供就业的岗位却没有相对增加。与此同时,应届毕业生就业还面临着就业毕业生等其他就业人员的竞争。在这样的形式下,就业岗位与就业毕业生形成了一比几十或几百甚至上千人的状况,大学生的就业难度确实加大了。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师范院校专科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之间存在着很大距离。通过参加几场人才招聘会,学生对人才市场很失望,基本上没有行政事业单位或教育单位招聘专科毕业生,大都是企业招工。学生都普遍认为,自己上了三年大学,基本具备了胜任中小学教师的条件,而且为了上学几乎花尽家里的所有积蓄,而最后还是和连高中都没有读过的人一样去企业打工,心里无法接受。最终出现师范类专科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
(三)一些毕业生综合能力不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