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地理期末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时间某年9月20日14时左右,一辆轿车行驶在我国某城市的环线上(下图),车里的乘客发现前几分钟阳光从行驶方向的正后方照射进车内,后几分钟阳光从行驶方向的正左侧照射进车内。据此完成1—2题。 1. 该时段,车辆行驶在图中环线上的
A.甲路段 B.乙路段 C.丙路段 D.丁路段 2. 该城市可能是
A. 哈尔滨 B. 北京 C. 天津 D. 乌鲁木齐
下图为某区域某时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33.图中四地有冷锋存在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此时戊地的风向是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4题。
假定各个气压带的宽度为10个纬度。下图为某日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 5.图中甲所在大气环流名称应为
A.赤道低压带 B.西风带 C.信风带 D.极地高压带 6.该日为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7.图中甲地(纬度50°)表层海水大规模运动的方向为
A.自南向北 B.自西向东 C.自北向西 D.自东向西
下图为三个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图示洋流中
A. ①为暖流 B. ②为寒流 C. ③位于北半球 D. ④位于南半球 9.图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A. ①洋流北部有大渔场 B. ②洋流有降温减湿作用 C. ③洋流加大同纬度不同海区温差 D. ④洋流加大沿岸地区降水量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的情况,并绘成该河段示意图甲、EF河段河床剖面示意图乙和A、B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丙。据此回答10—11题。 10.甲图中AB段河流
A. 由西北流向东南 B. 由东流向西
C. 水位A处低于B处 D. 不能确定流向
11.关于乙图的河床剖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A. F岸对应C岸,以侵蚀作用为主 B. E岸对应C岸,以堆积作用为主
C. F岸对应D岸,以堆积作用为主 D. E岸对应D岸,以侵蚀作用为主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甲地所在地形区的地质构造是 A.地垒 B.地堑 C.背斜 D.向斜
13.按成因分类,甲处岩石属于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图为我国西北干旱区某地河谷剖面图。该河谷两景观截然不同,一侧植被茂盛,另一侧植被稀疏。据15题。
14.从成因看,该河谷为
A.地堑谷 B.断层谷 C.背斜谷 D.向斜谷
15.该地河谷植被茂盛的一侧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①侧,光照较强 B.②侧,热量较多 C.①侧,蒸发较弱 D.②侧,降水较多
侧山坡植被此完成14—
读某地区各自然要素关系图。据此回答16—17题。 16.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特征 B.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C.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D.垂直地带性规律
17.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
A.降水多集中于夏季——河流有夏汛 B.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 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山区坡陡——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2018年9月29日兰渝铁路全线通车。乘车从兰州到重庆,到沿途植被景观变化明显。右图为兰渝铁路示意图。据此完成19题
18.从兰州到重庆,途中看到秦岭南北自然植被类型差异明显,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人类活动 B.土壤 C.水分 D.热量 19.从兰州到重庆的天然植被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B.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下图为我国1960—2045年每五年劳动人口增长变化图(未考虑全面二孩政策的预测数据)。目前我国规定男子16—60周岁、女子16—55周岁为劳动年龄人口。据此完成20—21题。
造成可看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