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基于小学科学常态课堂的学生科学探究品质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7 21:49:1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本人条件分析

本人大学本科,小学科学中学高级教师,从事科学教学18年,设立了区名师工作室,带领着年轻的骨干教师共同钻研小学科学的教学。曾经承担了多个关于科学探究方面的课题研究,获得全国小学科学优质课一等奖,多篇关于科学探究的论文在全国《小学科学》杂志上发表,省、市获奖。

2.成员条件分析

课题的成员都是工作室的成员,他们都是区的骨干教师,从教科学教学10左右,曾经承担和参与市、区课题,论文、案例在市区获奖,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

3.学校硬件、软件和机制保障。

参与课题研究的研究者所在单位将为课题研究提供相关的研究经费。参与课题研究的研究者有足够的时间参与研究。所在学校配备了省级标准的科学探究实验室,有充足的实验探究材料。 十一、经费预算

本课题研究预计经费2.5万,具体分配如下

项 目 资料费 专家指导费 学习培训费 其他费用

经 费 5000元 8000元 10000元 2000元 课题研究主要经验、及问题

近年来,随着现代教育观念的确立和主体教育的兴起,小学科学教育越来越强调儿童作为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作为学习主体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科学学习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科学教育也正经历着“知识—能力—素养“的渐次发展。科学素养达成的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要以优秀的科学探究品质作为基础。

随着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小学科学教育的深层次问题和困难也逐步暴露出来。其中隐藏其后的深层次问题是教育者对科学本身性质没有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小学科学教学不仅承担了科学概念的构建,还包括在科学概念构建过程中科学探究品质的培养。通过观察当前的小学科学课堂,针对课堂中出现的不良普遍现象分析显示:当今小学生的科学探究品质不容乐观,科学探究品质培养没有实

25

打实的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只是偶尔提提而已。

5月份课题立项后,课题组的全体成员举行了课题开题会议,对课题实施的背景,国内外有关此课题的研究进行了交流,根据当前小学生的特点,在一线教师中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网上以及面对面交流相结合的多次研讨,因为课题组是有备而来,还对课题的具体实施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对各年级基于小学科学常态课堂的学生科学探究品质培养要素与培养目标体系基本上达成了共识,对科学探究品质做出了比较明确的界定。确立了基于小学科学常态课堂的学生科学探究品质培养要素与培养目标体系,主要包括四个组成要素:对科学探究的强烈欲望、理性的科学探究思维、与同伴的团结协作、富有创新的探究个性。

基于小学科学常态课堂的学生科学探究品质培养要素与培养目标体系的确立为课题的实施指明了方向,为课题的具体实施奠定了基础。5月份开始,课题组重点研究了基于小学科学常态课堂下小学科学探究品质培养的措施,重点有两项:1. 在问题化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品质的研究 ;2.关注长时探究,培养学生探究品质。

在问题化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品质的研究

“问题化教学”是指以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类型丰富、质量优良的有效教学问题(教学问题集)来贯穿教学过程,培养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与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实现其对课程内容持久深入理解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学活动以问题设计为开端,用问题主线来贯穿教学过程和整合各种知识,并把对问题的发现、提出、思考、感悟、解决作为对学习目标的追求与学习结果的检验,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科学的教学方式,进入了稳定而持续、热烈而冷静的专心刻苦的情境特征。

例如:在5月份课题组会议中,袁优红老师上《为什么一年有四季》一课,提出了几个核心问题:是什么原因使得地球上的气温有规律地出现更替变化?影子的长短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光的直斜和斜射对气温又有什么影响?整堂课围绕问题层层递进,思路清晰,小组同学相互合作,始终保持着浓厚的探索兴趣,进行深入、持续思考,互享着合作探究的乐趣。

实施长时探究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品质

探究是科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沃土,也是科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因此,科学素质的培养与科学探究教学息息相关。一堂课短短40分钟,能够做的事情也是非常有限的。科学探究品质培养只有激发学生内心的感触,保证学生学得深刻,学得扎实才可能实现。因此,必须要保证学生充分的探究时空,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合理控制好较长时间探究,给孩子们营造一种氛围,让探究活动中去体验和感悟,养成科学探究品质。 一、当前长时探究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探究兴趣随着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

长时间的探究并不是从表面上给了学生时间就足够了,最关键还要考虑活动的价值和效率,从某种意义上说,给学生长时间的探究,时间与效益应该成正比,甚至,获得成倍的增长。但是有时候却事与愿违,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探究

26

兴趣逐渐低落,注意力分散,甚至干与主题无关的事情。

2.探究活动偏离主线

在较长时间探究活动中,学生活动更多地成为独立行为,活动也会随着个体思维方式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行为路径,多样的路径,很容易导致行为发生偏差。另外,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活动常常由自己的喜好来决定,在活动到有趣的实验环节时,顾此失彼,把探究的目标给丢失了,在活动中迷失方向,偏离主线,出现茫茫然的活动状态。

3.探究活动信息的采集性较差

长时探究是学生通过探究获得新知的关键所在,学生靠亲身实践和体验对事物进行观察、实验、测量,并做好记录,收集足够丰富信息和数据,获得感性事实,分析事实证据,帮助得出科学的概念打下基础。由于学生活动的关注点不全面,或者活动的指向单一,学生在活动中采集的信息含金量不高或者不丰富,出

现探究直接为得出科学结论而服务,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无从实现。

4.长时探究活动的逻辑性、深入性不够

由于学生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的影响,学生很难像科学家那样严谨细致地思考问题,他们的探究活动往往是平面型的,在同一层面徘徊,缺乏逻辑性,很难向更深层次的推进,不能实现科学探究“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教学效果。 二、解决长时探究活动中存在问题的几点策略

以课例为载体,针对当前长时探究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思维方式以及情感等特点进行了全面剖析,对症下药,寻找解决长时探究中存在问题的对策,提出了长时探究活动中必须要关注的几个主要问题: 1.关注适合于长时探究的活动主题

科学课以活动为特点,但是每课活动并不适合进行长时探究,怎样的主题适合组织长时探究活动这是首先需要关注的问题。

适合长时探究活动一般具有如下特点:目标指向性明确,内容集中,问题一般是封闭型或者半封闭型的,例如:《磁铁有磁性》、《土壤中有什么》、《运动与摩擦力》、《滑动与滚动》《用橡皮筋做动力》、《我们的小缆车》、《减少对土地的侵蚀》、《动物的卵》、《光和影》、《斜面》、《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等这些课时都有一个集中的探究主题,适合学生长时探究。教学《动物的卵》一课中,学生在观看了各种动物卵的图片后,提出了为什么动物的卵能繁殖后代的研究主题,进而一起寻找鸡蛋中的生命奥秘的长时探究活动。先组织学生观察鸡蛋的外形特点,再观察鸡蛋的内部结构,20多分钟的独立探究活动,学生围绕主题,在做中学,收获的不仅是科学概念的构建,还体会到科学探究活动的本质所在。

2. 关注学生长时探究活动的核心目标

27

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好比我们所要到达的每一个旅程,每一个旅程有一个目的地,如果每次都是借助导航仪,的确每次能顺利找到目的地,但是错过的也许是更美丽的风景。因此,我们需要脱离“导航仪”独立去寻找目的地,实施开放的长时探究。但是,小学生对新奇事物的自我探究的控制性较差,他们在开放、有趣的探究活动前,往往都要急于动手,探究出现盲目性、随意性,通常丢失活动的目标,如同在茫茫草原中迷失方向的孤车,无所适从。因此,在进行长时探究活动时,教师帮助学生把好方向,引导学生明确活动的目标与核心,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做至关重要。

(1)借助猜想和假设把握目标,促进学生理解探究活动

教学《光和影》一课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制造一块橡皮的影子,学生发现原来同样的一块橡皮所得的影子有大有小、有长有短,形状各异,随后提出猜想和假设:影子各种各样的变化可能与光源照射的角度不同,或者是光源照射物体的距离有关系吧,随后学生根据猜想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影响影子特点的各种因素。孩子们为验证自己作出的猜想及预测,他们进行了一定的理性思维,并对研究过程进行了细致的部署,甚至具体的研究步骤中可能出现的结果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了初步的轮廓。学生借助猜想和假设,活动的目标越辩越明朗,活动的思路越变越清晰,接下来的探究活动就能紧扣猜想和假设,15分钟的独立探究活动,思路清晰,沿着概念的箭头发展,在构建科学概念的同时,理解了科学探究的真正意义,感悟了其中的无穷魅力。需要指出的是,猜想和假设是建立在学生对科学事实已有的认识基础上的,无论假设被证明是正确还是错误,其探究过程都具有同样的意义,科学只有在通过不断清除假设中的错误才能前进。

(2)制定探究方案,明确探究活动的目标和操作

实行以学生为本,一切为学生服务的长时探究,把学生置于学习的绝对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教师要放弃他们的主导地位。相反,在课堂上,教师必须时时处处提供指导,做好幕后英雄。其中,帮助学生制定探究活动的方案是保证长时探究有效性的必要环节。例如:四下年级《导体和绝缘体》教学中,开门见山提出研究主题:检测16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紧跟而上的是进行了探究方案的研讨。

实验前,教师耐心引导学生认识了探究的材料,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做实验探究?在活动中需要注意什么?小组怎样分工。细节考虑到:电路检测器怎样正确使用,检测好的物体和没有检测的物体怎么放,怎样记录等。学生在动手研究之前经过这样的深思熟虑,活动的目标明确,探究活动朝预定目标前进,大大提高了探究的有效性。

3.关注学生长时探究的内驱力,促学生探究兴趣得以长时延续

28

基于小学科学常态课堂的学生科学探究品质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mabs6htri6tck19hlod_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