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还剩多少本?怎样列式计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2-30=2 2.练习(48页做一做) 第1题
要求:不摆小棒,看图直接列式计算。反馈时请学生说算理。学生写完后,指定一人到黑板上写出算式,然后集体订正。
第2题
以游戏的形式出现,看看谁的头脑最灵活。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最后再集体订正。 3.总结方法,揭示课题。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大家认为这样的加法和减法在计算时我们可以怎样想? (板书课题: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三)巩固练习
口算下面各题。观察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1)50+6 30+7 60+9 20+8 6+50 7+30 9+60 8+20
反馈:上下题的2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2)我来做,你来判。
30+4 87-7 50+5 60+4 46-6 3+70 90+5 2+50 98-8 3+60 79-9 52-2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练习
一、 教学目标
1.熟练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巩固计算的同时渗透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会正确快速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三、教学难点
会正确快速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四、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看图列式,沟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师:仔细看图,先说一说图的意思,再列式计算。 师:仔细观察这3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你的发现能帮助我们算的又对又快吗?说说你的想每盒10个 法?
2.用规律,快快算。 10个 每盒70+8= 40+4= 5+70= 3+90= 75-5= 93-3= 78-8= 44-4= 75-70= 93-90= 78-70= 44-40= 3.口算(小片子)
50+3= 76-6= 40+5= 63-3= 29-9= 4+60=
81-1= 9+30= 20+7= 42-2= 90+6= 59-9= (1)学生独立完成口算,集体订正。 (2)指名说50+3、76-6的算理。
(3)刚才我们口算的是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有关整十数加
每盒10个 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练习课,看看谁的表现最棒。
4.连线。
90+3 28-8 1+50 18-9 57-7 74-4 得数大于50的算式 得数小于50的算式
(1)学生读题后说解题方法,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让学生讨论57-7为什么没有连线。 (二)指导练习
师:刚才我们的练习以计算为主,许多学生完成的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1.填表。 (1)学生独立看表格。
红 旗 铅 笔 算术本 复述出题意。
原有 58面 25枝 本 (2)独立完成,(写练习
本)指名学生说算式和解题
用去 8面 枝 80本 思路。
2.出示练习十一:第2剩下 面 5枝 9本 题
师:谁来说一说图意?这个问题你想怎样解决? 生:想要求出一共有多少人?
追问:题目不是在问55瓶水够不够吗?你为什么求出人数呢? (转化思想:有多少个人?就需要多少瓶水。) 答案书写:50+3=53,53<55,所以够了。 3.出示练习十一:第3、5、6题。
要求: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最后集体订正。 4.出示练习十一:第7题。
师:仔细看图,你都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1:丁丁投了50分。
生2:佳明1分球投进了6个,10分球投进了5个。 师:出示问题(1):佳明投了多少分? 列式:50+6=56 师:出示问题(2):佳明比丁丁多投了多少分? 列式:56-50=6 (三)填写未知数
25=20+ 50=51- 99=90+
33= + 60=62- 78= +
教师以第1题为例,讲解方法:问:25是由2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剩下的题有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最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上了一节有关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练习课,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100以内数的认识练习(2)
一、教学目标
1.在参与活动过程中,使学生复习并掌握有关100以内数的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以及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
掌握有关100以内数的知识。 三、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复习。 1.我会说
今天老师请大家来当小记者,介绍一下这两个数,(板书:11,50)先想想你可以怎么介绍。 小结:刚才我们从数的组成,数位等介绍了学过的数,看来大家掌握得还不错,加大点难度考考大家。
2.我会填 (1)
( )个十和( )个一是( )。 (2)找规律,填一填。 22 24 26 34 (3)与78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和(),43后面的第5个数是()。
做完订正:特别讲43后面的第5个数,讲方法,可以从44开始掰着手指想,也可以写上44,然后接着写,写到5个停,44,45,46,47,48,最终找到答案,重点要知道从哪开始数。
(4)比59多1的数是(),比80少2的数是()。 (二)我会算有关计算的复习
30+6= 60+7= 54-50= 2+40=
28-20= 79-9= 40+()=46 87-()=80
处理方式:主要针对错误处理,如2+40有的学生会等于80,问问学生错在哪?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三)解决问题
1.小猴一共吹了()个泡泡。
2.4个铅笔盒能装下这些铅笔吗?画√
选择。
能()不能()
处理方法:学生采用圈一圈的方法,圈完后剩下的部分,虽然不能装满,但还需要一盒。 3. 我们的只数比小鸭少96只 51只 37只 10只 一些。 我们有45只。 我们的只数比小鸭多得多。 请在牛的只数下画“√”,小鸡的只数下面画“×”。 4.
柳树 36棵 松树 6棵 杨树 30棵 (1)杨树和松树一共有多少棵?
(2)松树比柳树少多少棵?
5.一(1)班同学喜欢小动物情况统计如下图。 (2)根据上面的统计结果回答问题。
①喜欢()的人数最多,喜欢()的人数最少。 ②喜欢小鸟和小兔的一共有()人。 ③喜欢小猴的比喜欢蜗牛的多()人。
(四)发展练习
今天我们复习了学过的有关数的知识,又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咱们班的同学也从生活中收集了一些小知识,想介绍给大家。
请你根据提示填出相应的数,然后自己读一读。 1.在2008年我们中国举办了第()届奥运会。 提示:9个一和2个十组成的数 2.中国有()个少数民族。
提示: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6的数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摆一摆 想一想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的十位、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进一步巩固数位及位值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
2.通过在数位表上摆圆片的活动,使学生感悟圆片个数与所摆出的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倾听、有条理地表达想法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在愉悦的操作中感受数学的奥秘,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学重点
巩固数位及位值的概念,发现圆片数与所表示的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能用语言有条理地表达圆片数与所摆出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渗透有序思考。 四、教学具准备 数位表、圆片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故事:一天,一个小圆片不开心地说:“我太小了,只能用“1”来表示,别人会瞧不起我的!我要去找国王把我变大。”于是,国王就请来了一个魔法师——“数位表”,魔法师让小圆片在他的身上尽情地舞蹈,跳着跳着小圆片觉得自己变大了,开心的笑了。从此以后,小圆片不再苦恼,快乐的在数学王国里生活。
2.怎么有了数位表,小圆片就变大了?
3.数位表太有用了,今天,我们就利用数位表,和小圆片来做游戏,看看还会有什么神奇的现象发生?
(二)探究新知 1.学生尝试
(1)用2个圆片可以表示出哪些数? (2)汇报:展示学生填写的表格
(3)为什么2个圆片可以表示3个不同的数呢?
(4)小结:把圆片放在不同的数位上,可以表示不同的数。 2.有序摆放
(1)猜:3个圆片能表示几个数?
(2)研究3个圆片到底能表示几个不同的数?(学生独立尝试并把摆出的数记录下来) (3)对比:几个同学的摆法,你更喜欢谁的?为什么?(突出有序) (4)电脑演示:有序操作。
(5)小结:可以把圆片都先放在十位上,再一个一个地往个位上挪,直到把所有圆片都挪到
个位上为止。(反之也可以)
3.探索规律
(1)2个圆片能表示3个不同的数,3个圆片能表示4个不同的数,4个圆片能表示几个不同的数?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结:圆片的个数总比表示的数的个数少1。 4.应用规律
(1)问:4个圆片能表示哪些不同的数? 可以不摆直接写,也可以先摆再写,看谁写得全,写得有序?
展示学生填写的表格,并汇报。
(2)5个圆片能表示哪几个不同的数?
小结:你们发现了圆片的个数与所摆出的数之间的关系,还能用学过的知识 解决新问题,真了不起! (三)拓展延伸
⒈ 9、18、27、36、45、54、63、( )、81、90
思考:这些数是用几个圆片表示的?( )填几?为什么? 2. 7个圆片,猜年龄:
思考:妈妈、奶奶、小红三个人,今年的年龄都可以用7个圆片来表示。你们猜猜她们分别是多少岁?
妈妈今年到底多少岁?(十位上的数比个位少1) 3.用10个圆片表示一个最大的两位数。 为什么这10个圆片不都放在十位上? 小结:每一位最多放9个圆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