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小组内的“辨”来完成。一定不能让学生只停留于口头上,动嘴容易让人浮躁,也容易造成“表面热闹,实际无所收获”的假象。因此小组必须有专门的记录表,每天必须有专门的记录人,把小组成员富有见解的观点记录下来,留下合作学习痕迹,也为后面的展示做好准备。
教师应悉心指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一是能整理自己的意见,并敢于在小组中表述出要点;二是能正确地判明小组情境,能觉察和判断小组成员在特定场合的心境和行为表达方式;三是鼓励小组成员发表意见,并善于倾听异议,尽量避免“一言堂”。
5.“行”——巩固反馈,练习检测。
“通过反馈矫正来缓解统一教学与个别差异之间的矛盾。”(布卢姆)在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利用形成性评价及时获得有关反馈信息,并据此改进教学、矫正缺陷是十分必要的。
这一环节一般安排在一堂课的最后几分钟里,一般结合“达标测试”进行。对于个性问题,可以单独反馈矫正,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于共性问题,可以进行集体反馈矫正。达标训练题是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针对不同学习发展类型学生的,体现识记、理解、运用等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达标题目。 这一环节包括两个层面: (1)课堂展示。
教师可以把这一环节和课堂检测结合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行。学生在前面自学、思考、辩论的基础上,对该课堂知识已经完全了然于胸,对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答案的层次和自己存在的问题已经非常明晰,教师就一定要给学生设置一个展示的平台。如果问题复杂,可以让学生按小组分前后黑板进行书面展示,然后全班进行比较,选出答案最优秀的小组,教师只要借助学生的答案加以补充总结就行。问题简单,就可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相互补充,使学生在再次的辩论补充中对“答案”加以辨析,发现别人的亮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的亮点,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这一环节,教师尽量不要打断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表达的闪光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点,记在心中,为后面的总结打基础。如果教师经常打断学生,学生的思维就会断层,以后思考就容易停留于表面;其次学生就会只迷信教师的言论,从而减少他们的表达欲望,降低他们的自信心。 (2)练习巩固。
教师设计适当练习题,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课堂练习设计应联系生活,立足课本,注意基础性和趣味性,课堂练习的设计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特点,联系教学内容,认真钻研教材设计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练习,促进学生发展。
如果说“学”和“问”是让学生走进教材,那“思”就是学生完成“由进到出”的过渡环节。而“辨”和“行”就是让学生走出教材,完成知识由书本上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达到“知行合一”。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