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6 21:04:3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

绪论

一、汉语虚词研究的简单回顾

中国古代的虚词研究,从汉代到清代有着2000多年悠久的历史。古代语文学家在这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早在汉代,古人就有了对“词、语助、助语”(虚词)的研究,刘勰的《文心雕龙》已经按功能和位置把虚词分为发端、送末、札句三类在语言使用中把词区分为虚词和实词两大类的,据现有文献的记载,在我国,最早见于宋人的著作,不过,当时都把“词”称作“字”。宋朝有个叫周辉的文人在他的《清波杂记》中有过这样的记载:“东坡教诸子作文,或辞多而意寡,或虚字多实字少,皆批谕之。”词人张炎在他的《词源》中也写道:“词之句有二字、三字、四字,至六字、七八字者,若堆砌实字,读且不通,况付之雪儿乎?合用虚字呼唤,单字如‘正、但、甚、任’之类,

两字如‘莫是、还又、那堪’之类。”可见,当时所谓的“实字”就是指那些表示具体的事物和概念的词,大致接近于现代所说的名词,而“虚字”则主要是指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语气词,有时也可以指代词、数词,甚至部分谓词。当时,人们又把“虚字”叫作“词、助字、语助、助语辞”等。我国最早的虚词词典、元朝卢以纬的《语助》(又名《助语辞》),曾对文言中的“语助”做了简明而系统的解释第一次。清代的虚词研究代表了语文学时期虚词研究的高峰,刘淇的《助字辨略》、王引之的《经传释词》等即是清代虚词研究的代表作。这时期人们对虚字的认识又有了相当的发展,清人王鸣昌在他的《辩字诀》中,已能根据虚字的功用将其细分为六类:起语虚字、按语虚字、转语虚字、衬语虚字、束语虚字和歇语虚字。当然,当时的研究还不能算真正的语法研究,主要是为训释古籍和指导写作用的。

古代的虚词研究往往是出于实用目的,因为构文之道,不外虚实两字,而经传中实

字易训,虚字难释。因而为通经辨志就必须考释灵活难释的虚字。由此产生了“声气说”和“性情说”。古人深感虚词体现了文章的神情声气、抑扬顿挫、起承转合。文章气韵的顺畅,神情的毕现,都与虚词的运用有关。所以古人注重虚词的语文感受及其在句子组织中的表达作用,带有直观性和体验性。这些研究特别注重对语气词的研究,可以说古代的虚词研究就是以语气词为核心的,这些语气可分为八类:(1)感叹语气;(2)疑问语气;(3)肯定语气;(4)禁止语气;(5)承接语气;(6)转折语气;(7)假设语气;(8)应答语气。

《马氏文通》的诞生标志着汉语语法学的正式诞生,同时也标志着汉语词类研究的真正开端。《马氏文通》第一次明确地把实字和虚字用为语法学概念。它在词类分别上基本套用拉丁语法,把汉语的文言词分为九类:其中实字包括名字、代字、动字、静字、状字五类;虚字包括介字、连字、助字、叹字四类。

之后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对虚、实分类各不相同,但都有所发展。建国后的一系列语法教材基本上也都沿用了虚实二分说,只不过在具体划类上不太一样,大家可以参看朱德熙《语法讲义》、胡裕树《现代汉语》还有咱们用的黄廖本《现代汉语》。近年来的研究,多数论著不再二分,而是三分,分成实词、虚词、特殊类三大类。大家可以参看北大本《现代汉语》,张斌本《现代汉语》,邢福义《汉语语法学》。

关于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最后再向大家推荐几本参考书: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北大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编的《现代汉语虚词例释》,侯学超编的《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张斌主编的《现代汉语虚词词典》,朱景松编的《现代汉语虚词词典》,还有一些虚词研究的专著,主要有:陆俭明、马真《现代汉语虚词散论》、张谊生《现代汉语虚词》、李晓琪《现代汉语虚词讲义》、齐沪扬《现代汉语虚词与对外汉语教

搜索更多关于: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 的文档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mrzx88v8b47hq610efc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