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造纸行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文冉丽君
【期刊名称】造纸信息 【年(卷),期】2017(000)005 【总页数】4 排污许可改革破局
编者按:2016年12月21日,国务院印发《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提出率先在造纸行业实施排污许可管理。随后,环境保护部制定并出台了“造纸行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用于指导造纸行业排污单位填报排污许可证申请材料和有核发权的环境管理部门审核确定排污许可证内容。对此,本刊特别邀请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冉丽君博士撰文,重点介绍造纸行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制定的主要目的、依据、思路和内容。希望以此方便各方更好地理解技术规范,推动造纸行业实施排污许可制度。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各地陆续试点实施排污许可制,取得初步成效,但仍存在一定问题,难以满足改善环境质量的需要。为此,国务院办公厅于2016年12月21日印发了《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从国家层面统一了排污许可内容及要求,并提出按行业推进排污许可管理。造纸行业作为首批实施排污许可管理的行业,环保部制定并出台了“造纸行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技术规范),用于指导造纸行业排污单位填报排污许可证申请信息和有核发权的环境管理部门审核确定排污许可证许可要求。本文重点介绍技术规范制定的背景及目的、原则及主要思路、内容,有利于各方更好地理解技术规范,从而推动造纸行业排污许可制度的实施。
1 技术规范制定背景及目的
为落实《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规范、有序地推进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在国家层面明确排污许可管理要求。排污许可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同行业的污染物产生特点、污染治理措施、排放特点千差万别,通过制定各行业排污许可技术规范,明确排污许可管理要求。根据排污许可制度推进部署要求,率先开展造纸行业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为此,环保部印发了技术规范,作为造纸行业排污许可管理的配套文件。
技术规范是对排放许可制度顶层设计思路的具体落实,规定了行业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污染源、污染因子、许可限值、自行监测、管理台账、执行报告等各项要求,用于指导造纸等行业企业申报、地方环保部门核发排污许可证。企业和有核发权的地方环境管理部门采用同一套技术规范,有利于提高企业申报、管理部门审核效率,也体现了公开透明。
2 技术规范制定原则及主要思路
2.1 制定原则
一是基于现行国家法律法规、管理体系、标准规范制定。技术规范在现有法律、法规要求框架下制定,不突破现有法律法规要求。二是既不加严也不放松,不额外增加企业负担。以满足达标排放为基本要求,将管理部门目前对造纸企业的管理要求整合,不通过现阶段实施排污许可提高对企业的环境管理要求。三是注重与现有各项环境管理制度的衔接与融合。目前,我国约有八项环境管理制度,主要为环境影响评价、总量控制、排污收费、环境统计等,如技术规范在制定时充分体现环评制度在污染物控制和管理要求方面的衔接,核定许可排放量时考虑现行的总量控制要求,在数据上报方面考虑排污收费和环境统计需
求等,从根本上解决多套数据的问题,也可减轻企业申报数据的负担。四是整合废水和废气各项环境管理要求,进一步规范环境监管的要求,体现全过程管理和多污染物协同控制。五是国家提出基本要求,地方根据管理需要细化范围和要求。考虑地方对环境质量负责,充分发挥地方作用和积极性,可以根据当地环境质量改善需要补充或制定更加严格的管理要求。 2.2 主要思路
(1)促进全面达标排放。实施排污许可的最终目的是改善环境质量,但需要分步实施,现阶段与全面达标排放密切结合,技术规范主要依据行业排放标准制定。核发排污许可证的条件之一,就是企业具备治理污染的能力或措施,现阶段就是具备达标排放的能力。
(2)推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排污许可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要推动落实企事业单位治污主体责任。企业要通过建立自我承诺、自行监测、台账记录和定期报告制度,建立从过程到结果的完整守法链条,证明其按证排污情况,全流程、多环节地促进企事业排污单位不断改进治理和管理水平,持续主动地减少污染物排放。
(3)实施“一证式”管理。排污许可证既是企事业单位的守法文书,也是环保部门的执法依据。通过排污许可证,整合废水、废气各项环保要求,明确企业守法边界,给企业明确稳定的污染排放管控要求和预期,也避免朝令夕改,以满足一证式管理需要。把对企事业单位的环保监管执法统一到排污许可证需要上。
(4)实施全过程管理。排污许可既监管排放浓度和排放量,又管控企业治污及环境管理过程,实现关口前移、全过程管理和大数据收集,逐步提升环境管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