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举一反三1至40讲
第37周简单列举
例5 从1到400的自然数中,数字“2”出现了多少次?
分析:在1—400这400个数中,“2”可能出现在个位、十位或百位上。 (1)“2”在个位上:2、12、22、…、92;102、112、122、…、192;202、212、222、…、292;302、312、…、392。 共:10×4=40(次)
(2)“2”在十位上:20、21、…、29;120、121、…、129;220、221、…、229;320、321、…、329。共10×4=40(次) (3)“2”在百位上:从200到299共100次。 所以,数字“2”出现了10×4+100=180(次)。 练 习 五
1,从1到100的自然数中,数字“1”出现了多少次?
2,从1到100的自然数中,完全不含数字“1”的数共有多少个?
1
- -
五年级举一反三1至40讲
第30讲 行 程 问 题(三)
专题简析:
很多稍复杂的应用题,运用算术方法解答有一定困难,列方程解答就比较容易。
列方程解答行程问题的优点是可以使未知道的数直接参加运算,列方程时能充分利用我们熟悉的数量关系。因此,对于一些较复杂的行程问题,我们可以用题中已知的条件和所设的未知数,根据自己最熟悉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方便解题。
例1、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20千米。到乙地后又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返回甲地,往返一次共用7.5小时。求甲、乙两地间的路程。
分析 如果设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时用了X小时,则返回时用了(7.5-X)小时,由于往、返的路程是一样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X值,就可以计算出甲、乙两地间的路程。 解:设去时用X小时,则返回时用(7.5-X)小时。 20X=30(7.5-X) 解得 X=4.5 20×4.5=90(千米)
即:甲、乙两地间的路程是90千米。 练 习 一
1,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送货。去时每小时行30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40千米,往返一次共用8小时45分。求甲、乙两地间的路程。
2
- -
五年级举一反三1至40讲
2,一架飞机所带的燃料最多可用9小时,飞机去时顺风,每小时可飞1500千米;返回时逆风,每小时可飞1200千米。这架飞机最多飞多少千米就要往回飞?
2,师徒二人加工一批零件。师傅每小时加工35个,徒弟每小时加工28个。师傅先加工了这批零件的一半后,剩下的由徒弟去加工。二人共用18小时完成了加工任务。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例二 一个通讯员骑自行车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信件送到某地,如果他每小时走15米可早到0.4小时,如果他每小时走12千米就要迟到0.25小时,她去某地的路程有多远?
(思路导航)我们可以设规定时间为x小时,那么如果每小时走15千米,(x-0.4)小时就可把信送到;如果每小时走12千米,需(x+0.25)小时才能把信送到。利用他去某地没变这一关系,就可以列出方程,通过方程求出规定时间,就可以求出他去某地的路程有多远。 设规定时间为x小时。
3
- -
五年级举一反三1至40讲
15(x-0.4)=12(x+0.25)
3x=9 X=3
15×(3-0.4)=39(千米)或12×(3+0.25)=39(千米) 举一反三2
1、小李由镇上到县城办事,每小时行4千米,到预定到达的时间时,离县城还有1.5千米,如果小李每小时走5.5千米,到预定到达的时间时,又会多走4.5千米,镇上到县城多少千米?
2、小王骑摩托车从B地到A地去开会。如果每小时行50千米,就要迟到0.2小时,如果每小时行60千米,就会早到1小时,求A、B两地的距离。
3、玲玲从家到县城上学,她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走了2分钟后,发现按这个速度走下去要迟到8分钟,于是她加快了速度,每分钟多走10米,结果到学校时,离上课时间还有5分钟。玲玲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米?
4
-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