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
安全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在各种支持基础之上,而安全生产的法规体系尤为重要。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法规。据统计,建国50年来,颁布并在用的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主要法律法规约280余项,内容包括综合类、安全卫生类、三同时类、伤亡事故类、女工和未成年工保护类、职业培训考核类、特种设备类、防护用品类和检测检验类。其中以法的形式出现,对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是《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5月1实施),与此同时,国家还制订和颁布了数百余项安全卫生方面的国家标准。根据我国立法体系的特点,以及安全生产法规调整的范围不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由若干层次构成(如图1所示)。
安全管理计划编制的程序 1.调查研究
编制安全管理计划,必须弄清计划对象的客观情况,这样才能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为此,在计划编制之前,首先必须按照计划编制的目的要求,对计划对象中的各个有关方面进行现状的和历史的调整,全面积累数据,充分掌握资料。在调查中,一方面要注意全面、系统地掌握第一手资料,防止支离破碎、断章取义;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解剖麻雀,有针对性地把主要安全问题追深追透,反对浅尝辄止,浮于表面。调查有多种形式:从获得资料的方式来看,有亲自调查、委托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和专项调查等。调查搞好了,还要对调查材料进行及时、深入、细致的分析,发现矛盾、找出原因、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2.科学预测 预测,就是通过分析和总结某种安全生产现象的历史演变和现状,掌握客观过程发展变化的具体规律性,揭示和预见其未来发展趋势及其数量表现。预测是安全管理计划的依据和前期。因此,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必须邀请有关安全专家参加,进行科学预测,得出科学、可信的数据和资料。安全预测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工艺状况预测、设备可靠性预测、隐患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预测等;而从预测的期限来看,则又有长期、中期和短期预测等。
3.拟定计划方案
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的安全管理计划预测,计划机关或计划者掌握了形成安全管理计划足够的数据和资料,根据这些数据和资料,审慎地提出计划的安全发展战略目标,安全工作主要任务,有关安全生产指标和实施步骤的设想,并附上必要的说明。通常情况下,一般要拟定几种不同的方案以供决策者选择之用。 4.论证和择定计划方案
这一阶段是安全管理计划编制的最后一个阶段,主要工作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召集有准备的各方面安全专家的评议会进行科学论证;同时,也可召集职工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
②修改补充计划草案,拟出修订稿,再次通过各种形式渠道征集意见和建议。这一程序必要时可反复多次。
③比较选择各个可行方案的合理性与效益性,从中选择一个满意的安全管理计划,然后由企业权力机关批准实行。
由上可见,安全管理计划编制的这套程序,既符合决策科学的要求,也符合群众路线的要求。只要自觉地运用从实际出发的唯物观点和辩证方法,能够认真地运用科学的安全管理计划方法并走群众路线,就一定能够制定出比较满意的计划。
安全管理计划编制的方法
安全管理计划编制不仅要按照一定原则和步骤进行,而且要采用能够正确核算和确定各项安全指标的科学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安全管理计划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定额法
定额是通过经济、安全统计资料和安全技术手段测定而提出的完成一定安全生产任务的资源消耗标准,或一定的资源消耗所要完成安全生产任务的标准。它是安全管理计划的基础,对计划核算有决定性影响。定额法就是根据有关部门规定的标准,或者目前在正常情况下,已经达到的标准,来计算和确定安全管理计划指标的方法。 2.系数法
系数是两个变量之间比较稳定的数量依存关系的数量表现,主要有比例系数和弹性系数两种形式。比例系数是两个变量的绝对量之比。如企业安装一台消声器的工作量一般占基建投资总额的比例假设为65%,那么,这里的o.65,就是二者的比例系数。弹性系数是两个变量的变化率之比。如企业产量增长速度和企业总的经济增长速度之比假设为0.2:1,那么,这里的0.2,就是产量增长的弹性系数。系数法就是运用这些系数从某些计划指标推算其他相关计划指标的方法。系数法一般用于计划编制的匡算阶段和远景规划。其优点是可以在时间短、任务急、资料不全的情况下迅速编制粗线条的计划,还可以对计划进行粗略的论证和检验。但使用时必须注意系数在计划期的有效性,并对之进行尽可能科学的修正。 3.动态法
动态法就是按照某项安全指标在过去几年的发展动态,来推算该指标在计划期的发展水平的方法。如假设根据历年情况,某企业集团人身伤害事故每年大约减少5%左右。假定计
划期安全生产条件没有大的变化,那么也就可以按减少5%来考虑。这种方法常见于确定安全管理计划目标的最初阶段。 4.比较法
比较法就是对同一计划指标在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所呈现的结果进行比较,以便研究确定该项计划指标水平的方法。这种方法常被用于进行安全管理计划分析和论证。使用它,可以较好地吸收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当然,在运用这种方法时,一定要注意到同一指标的诸多因素的可比性问题,简单的类比是不科学的。 5.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影响某个安全指标的具体因素以及每个因素变化对该指标的影响程度来确定安全管理计划指标的方法。例如,在生产资料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企业生产水平取决于投入生产领域的活劳动量和单位活劳动的生产率以及企业安全生产的水平。因此,确定企业产量计划,可以通过分别求出计划期由于劳动力增加可能增加的产量以及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可能增加的产量和安全生产的平稳运行可能增加的产量,然后把三者相加。这就是因素分析法。 6.综合平衡法
综合平衡是从整个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计划全局出发,对计划的各个构成部分、各个主要因素、整个安全管理计划指标体系进行的全面平衡。综合平衡法把任何一项安全工作计划都看作是一个系统,不是追求局部的、单指标的最优化,而是寻求系统整体的最优化。因此,它是进行计划平衡的基本方法。综合平衡法的具体形式很多,主要有编制各种平衡表,建立便于计算的计划图解模型或数学模型等。
安全管理计划编制的原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