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
1、作业负责人填写《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报安全管理机构; 经安全机构负责人审核批准后,方可作业。 2、按照先检测、通风,后作业的原则。
3、作业时所用的一切电气设备,必须符合有关用电安全 技术操作规程。
4、有可燃气体或可燃性粉尘存在的作业现场,作业场所的缺氧危险可能影响附近作业场所人员的安全时,应及时通知这些作业场所的有关人员。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并应在醒目处设置警示标志。
5、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必须配备抢救器具。
6、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前和离开时应准确清点人数。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员应事先规定明确的联络信号。
.
有限空间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1、有限空间作业应严格执行“先检测、再审批、后作业”的程序,作业中还应根据作业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实施持续检测或动态检测。
2、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有限空间作业票》。
3、应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工艺情况及作业人员,有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具备基本急救常识,掌握应急报警方式。 4、检查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落实不到位或措施不 完善时,有权下达暂停或终止作业的指令。
5、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
6、违反本制度及有关规程、预案规定的,由本单位视情节轻重作出处罚决定,导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报请有关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责任。
7、每年进行一次演练,演练后应及时进行可行性评估、修订。
.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作业人员、应急
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1、 按照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建立健全安全培训工作制度。
2、 进行安全培训的从业人员包括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 3、 必须对新上岗的员工进行强制性安全培训,保证其具备本岗位安全操作、自救互救以及应急处置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后,方能安排上岗作业。
4、 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车间操作员,规定岗前培训时间为40小时。
5、从业人员在本单位内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应当重新接受安全培训。
6、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
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
l、成立相应的应急组织机构,制定完善的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救援预案,明确各工种的职责和义务c
2、对现场的危险源进行监控并做好记录,如有问题及时通知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3、做好事故应急救援的信息报告程序。
4、定期对应急物资及其它必备的器具和设备进行检查、更换和完善。
5、对应急救援小组及相关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并做好相关专业方面的培训。
6、定期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演练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并对预案进行评估。
7、对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救援预案及时进行补充、修订,并组织职工进行定期学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