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唯物论复习试题作业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6 20:45:3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唯物论复习试题

1 生活在河里的小鱼听说陆地上有一种动物叫奶牛,于是向青蛙询问奶牛的长相。青蛙说:“奶牛体形很大,四条腿站立,头顶上长着一堆尖尖的犄角,身上布满黑色斑点,喜欢吃青草。”于是,小鱼脑海里生成了奶牛的形象。小鱼脑海中的奶牛形象及其生成过

程说明 A.没有亲身实践就不可能获得真知 B.感性认识是丰富、生动和正确的

C.认识的形成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图 10 D.感性认识有必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2(2011高考安徽卷11)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有

①刻舟求剑——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②画龙点睛——重视解决主要矛盾 ③见仁见智——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④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 (海淀区2012期中练习)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独具特质的精神品格,是展示城市形象、引领城市发展的内在力量。为进一步增强北京文化软实力,充分发挥城市精神的导向、凝聚和激励作用,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北京精神”提炼培育工作。提炼培育“北京精神”主要是因为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④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起积极的调节和控制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海淀区2012期中练习)一项由欧洲研究人员发布的实验结果称的实验距离中,中微子比光速快了60纳秒。若该实验正确,爱因斯坦理论中广为的“光法超越”将被打破;若超光速存在,则将现代物理学彻底颠覆,人类的物理知识将上升到另一个高度。这说明 A.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 B.运动是无条件的

C.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D.意识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具有主观性 5.(海淀区2012期中练习)从古代的“把酒问青天”、“嫦娥奔月”,到今天的“神舟”号系列对太家,再到“天宫一号”的发射,太空将逐渐被我们所熟悉。这说明

①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一帆风顺的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④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2011年高三期中) “你是弱势群体吗?”在一系列社会调查中,无伦是扛着编织袋进城的农民工、拿着简历在职场奔走的大学生,还是月收入过万的白领、工作稳定的公务员,不少人纷纷给自己贴上“弱势”的标签。回答6-7题。

6.“弱势心态”是在社会结构、社会利益迅速分化的时代,人们的心灵承受着前所未有冲击、紧张、不安等情绪而产生的心态。这说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7.弱势心态下,有人破罐破摔,有人堤内损失堤外补??最后可能把整个社会引入人人皆输的困境,这启示我们

①必须想办法防范消极意识的消磨作用 ②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

③要追寻弥散在各个阶层弱势心态的心理根源 ④要引导社会成员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社会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期中考试错题 4、韩愈有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下列诗句中与“草色遥看近却无”包含相同哲理的是

A.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B.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5、“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狭小的空间)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人的认识受实践水平的限制

②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③物质决定意识 ④意识的能动作用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6、在我们生活中,常常有“管理哲学”、“企业哲学”、“生命哲学”、“人生哲学”、“社会哲学”等名词,由此体现的道理是

A.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同一的

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D.哲学派别会越来越多

18、漫画《摆平》讽刺了一些人

①没有看到存在的实际问题而绕开问题走 ②不了解求真务实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③不懂得“摆平就是水平”是需要胆识勇气

④自以为“摆平就是水平”是经不起检验的[来源:学科网]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9、“这朵花是红色的”与“这朵花是美的”的判断说明

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②一定范围的对象真理又具有多元性 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④对花的审美判断受主客观条件影响

A.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21、当金融危机刚刚爆发,国内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的时候,温家宝总理鼓励国人“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当中国经济出现积极变化的时候,温总理激励国人“希望像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当中国经济己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的时候,温总理告诫国人“胜非为难,持之为难”。温总理引用的三句名言共同体现了

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④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24、我国最著名的两大江河——长江和黄河的真正源头到底在哪里?2009年7月14日,《三江源头科学考察成果》通过专家评审。这一考察成果对长江和黄河的源头地理位置提出了新说,新确定的长江源头为当曲、黄河源头为卡日曲。三江源头评审活动属于

A.变革社会的实践 B.主观认识活动 C.生产实践 D.科学实验活动

27、文学名篇《醉翁亭记》开头一段写成后,作者欧阳修觉得没能准确反映景象。于是再赴滁州城外,最后把开头改为:“环滁皆山也”。上述材料这一过程生动地体现了一个 A.参加实践的过程 B.认识活动的过程 C.获得经验的过程 D.寻求真知的过程

30、面对当前严峻的国内国际金融形势,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果断出手,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是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意识是变化发展的

C.物质决定意识 D.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唯物论考试

16、中国画创作,以立意为先,许多绘画理论家都首先强调这一点。王维在《山水沦》中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张彦远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似乎用笔。”下列关于中国画创意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意是画家对物象在情感上的“妙悟”,是画家本人的修养

②意是画家对现实生活的丰富体察,也是画家创作经验的充分积累 ③意是画家本人的主观想象,遵循其自身的特殊规律 ④意在境先,境中有意,意中有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8、“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自然条件恶劣,长期以来无人成功种植蔬菜。我国某农学专家坚信,粮食作物能生长的地方一定能种蔬菜。他在总结前人失败教训的基础上,采取收集雨水、提高土壤墒情、选择抗寒性较强的品种等措施,在埃塞俄比亚成功种植了大白菜、茄子、辣椒等蔬菜,创造了“里程碑式的”奇迹。他的成功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意识活动的创造性是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条件 ②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是改造外部世界的可靠保证 ③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④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1、京剧脸谱是京剧艺术独特的表现形式。在表演中,演员们把脸上涂上不同颜色的油彩,以象征角色的性格和品质,如红脸表示赤胆忠心、气性耿直。这说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②创造性思维来源于人的主观想象 ③京剧脸谱是对人们性格和品质的真实反映 ④京剧脸谱是源于客观存在的艺术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1中学文科

8. 2月9日气象部门抓住有利天气条件,组织北京等地实施地面人工增雨作业,中国大部地区开始出现雨雪天气。人工影响无气仅是锦上添花,做不到无中生有。只有具备适宜降雪的天气条件时,才能进行人工增雪。如果晴空万里,通过人工影响天气的方式是不可能形成降雪的。这说明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推动事物的发展 ③实践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

④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形式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来源:学。科。网Z。X。。K“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看到月亮一个小孩会形象地把它同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东西联系起来,而一个远离故土的人会以“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这体现了

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

②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③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④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主观题: 材料一:气候变化问题最初是作为环境问题而由科学家讨论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文章较早也大多出现在科学类杂志上。上世纪70年代有人开始将环境、气候变化、外交和安全等问题联系起来,80年代气候变化问题逐渐引起了大众关注,90年代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战略性问题。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就应对气候变化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达成了广泛共识,取得了重要而积极的成果。

材料二:良好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发展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在全社会倡导绿色生活,使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家庭都成为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自觉节俭消费,崇尚绿色生活,为低碳减排贡献力量。

(1)请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6分) (2)结合材料对“气候变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运用认识论的观点说明人类是怎样追求和发展真理的?(6分)

(3)结合材料,请草拟一份“低碳生活”倡议书(提纲),并写出相应的哲学依据。(至少三点)(6分)

如:要坚持废物利用,减少用纸,循环利用教科书等------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创造条件促进或防止转化。

参考答案:

(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发展低碳经济是缓解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需要(2分)。

②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发展低碳经济,培养企业经营者与广大消费者的节能环保意识,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国民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分)。

③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要求人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发展低碳经济是尊重自然客观规律、顺应经济发展规律之举(2分)。

(2)①对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现象的认识由科学家讨论到哥本哈根会议达成有关共识,这是人类对全球气候变暖现象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真理,它来源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说明追求和发展真理以实践为基础,实践决定认识。(3分)

②人类关于气候变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过程说明寻求真知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不断发展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人类对气候变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在实践和认识的循环往复中获得的。)(3分) (3)①要树立节约意识、低碳生活意识等;

依据: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意识;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②从家庭和个人实际出发用电、用纸等;依据: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

从实际出发; ③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一点一滴节约;依据: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写出三点即可,有其他合理性建议也可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6分)

搜索更多关于: 唯物论复习试题作业含答案 的文档
唯物论复习试题作业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nqj23swu60cqsi0v4xi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