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皮纸的制作设计方案
一、主题名称: 桑皮纸的制作设计方案 二、适用年级: 义务教育四—九年级 三、主题说明
让学生经历传统制作桑皮纸的全过程,体会动手实践造作的辛苦,感受生活的美好,同时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四、教学设计 (一)桑皮纸之乡
新疆桑皮纸的发源地在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普恰克其乡布达村2小队。和田桑皮纸又被称为真正绿色产品的和田民族手工艺品。它古时有“汉皮纸”之称,桑皮纸最大的特点是柔嫩、防虫、拉力强、不褪色,主要用于书画装裱,包扎纸币、纸伞,制作鞭炮和文化用品。纤维交错均匀,色泽微黄,纹理美观,墨韵层次鲜明,轻薄软绵,纸纹拉扯如棉丝,所以又称为绵纸,易书易画。其中苏轼的《三马图赞》用的就是加蜡、研光的桑皮纸,其墨迹浓淡有致,明晰鲜活。桑皮纸还可以用在写信、绘制地图方面,而且还可以替代冰箱,储存肉类。
(二)桑皮纸制作具体流程
传统的桑皮纸制作过程要经过剥削、浸泡、锅煮、捶捣、
搅拌、过滤、入模、晾晒、粗磨九道工序才能制成。传统工艺制造出来的桑皮纸呈黄色,纤维很细,有细微的杂质,但十分结实,韧性很好,拉力强,不断裂,无毒性而且吸水性强,在上面写字不浸。如果墨汁好,一千年也不会褪色,不会被虫蚀,并且可以存放很长时间。
1.剥削、浸泡
制作者拿着小刀将泡湿的桑树皮外面的黑皮剥离,桑树皮外面的黑皮是牛羊最爱吃的饲料,留下的白色桑树皮层就是桑皮纸的原料了。剥好的桑树皮要先放在一个大盆里洗,然后控水。
2.锅煮
将控好水的白桑树皮放入大铁锅里,立刻白色的桑树皮连水一起变成了土红色,一般至少要煮一两个小时。
3.捶捣
将煮软的桑树皮捞出,放在一块平整的石头上,反复捏揉一段时间后,放在石板上用自制的木榔头敲打、捣烂,使之变成桑泥饼。砸桑泥饼的过程需要半个多小时。
4.搅拌
将砸好的桑泥饼放在一个半截固定在地下的木桶里,木桶底部有一个十字的木制搅棒,维吾尔语叫做“皮扣克”。每搅拌一下木桶里都会发出“皮扣”“皮扣”的声音。原来“皮扣克”是形容木棒搅拌的声音。直到桶中的桑泥饼变成纸浆。
5.过滤、入模
将几勺纸浆,倒在长方形的模具里,用“皮扣克”不停地在模具上手搓、搅动,使纸浆均匀地覆盖在纱网上。
6.晾晒
最后将模具放到阳光充足的地方晒,天气晴朗的时候,一等模具上的纸浆干透,一张桑皮纸就做成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