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英语专业学生二外习得
作者:彭程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3年第12期
[摘 要] 目前,在中国高校英语专业中,学生通常必须选择一门“第三语言”作为“二外”来学习。第二外语习得研究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独立学科,对第二外语习得的研究涉及门类多,讨论问题广。动机在第二外语习得理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本文探讨了学生失去学习动机的原因,并且提出了一些激发学生动机的切实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第二外语的习得。
[关键词] 英语专业;第二外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 一、教学现状:
1、在学习时间的分配上,大部分的学生在二外上每周自习花费5-10小时,相当一部分学生花费时间尚不足5小时。而绝大多数的学生每周会有10小时以上用于专业英语的自习上。这也是很多学生认为二外水平不够理想的主要原因——“投入的精力不足”。这不能片面认为是学生自身投入精力不够,在课程课时的安排上也有其弊端,高校所开设的二外课程为专业必修课,但每个星期只有四个课时,一个星期总共两次课的时间根本就不足以让一个“二外零基础”的学生来学懂学好第二外语,另外本身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课余就需要大量时间来复习和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繁琐的语法与写作,以及大量的外报外刊阅读,无不让学生对“零基础二外”绞尽脑汁。
2、经调查不难发现,目前大二学生所学习的二外知识甚为浅薄,当学生毕业后进入跨过公司或企业,才发现自己的知识储蓄不够,只会很基础的交际会话,却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沟通。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师范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毕业以后从事教师行业,其本业是教授英语学科,与其本科所学的二外没有太大联系,因此在就业以后往往都不到锻炼,二外也就逐渐失去其意义。
3、在教授二外学科方面,不难发现高校中有不少“留洋”老师,这些老师通常是在外国学习或居住生活相当一段时间后回国教书,凭借其对国外知识的了解以及亲身经历,在口语和人文知识方面的教授甚为突出。但经过对比发现,“本土”老师所教授的班级的成绩往往比“留洋”老师的班级成绩优秀,这种差异体现在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方面较为明显。“留洋”老师虽然在口语和人文方面较为优势,但更多的“留洋”老师以前从未学习过教学法,不知如用形象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将语言点呈现,心中满腹经纶却不知如何用恰当的手段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这也是如今高校所面对的教学问题之一。
4、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方式和风格在二外教学中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因素。二外作为一门零基础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是一头雾水,需要老师清晰明澈的引导与讲解,但不难发现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