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7 17:45:3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题目名称:无为之教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学生姓名: 胡 德 华 学号 2003061326 学 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专业年级: 2003级 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 黄 卫 副教授 填写时间: 20xx-4-8 (此为开题报告格式,学生按此表填写或打印,原件交指导教师经审定后交学院统一存档 ) 一、选题的根据: 1)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1.传统语文教学使得师生在课堂中均处于被动地位,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不高。寻求一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成了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本文作者从新形势下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无为之教的策略,并研究了采取无为之教的原因,分析了当前课堂教学中无为之教实施的状况和原因,最后重点探讨了实施这一策略的原则和策略! 2.不可否认,迄今为止,完整、系统地用纯理论来论述无为之教的并不多见,但无为之教也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西方,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杜威的民主教育思想和儿童中心论以及中国孔子的“因材施教”法,老庄的“无为而治”和“北魏南李”(魏书生和李镇西)教学法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与无为之教相通或类似。笔者在详

第 1 页 共 1 页

阅其它相关资料,并借鉴成功的教育典范的基础上,运用综合、提炼、类比等方法完成了此文的创作,意义深远! 二、研究内容: 拟将本文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阐释无为之教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第二部分分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无为之教的必要性、优越性和可行性。 第三部分指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无为之教的现状及其造成现状的原因。 第四部分探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无为之教的原则与策略。 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行动研究法(教育实习)。 3.调查研究法。 (二)可行性分析 1.符合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 2.符合现代教育的“主导”、 “主体”理论 3.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外因辩证关系 4.成功的教改经验和先行者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四、进程安排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3/1--3/20 广泛搜集材料,确定论题范围,最终确定论题,撰写开题报告。进行开题报告,并认真听取答辩组老师的意见。 3/20--4/7 围绕选题,撰写提纲,并完成初稿,并交指导老师审阅。 4/7 --4/23 充分听取指导老师的建议后,修改论文,完成二稿。 4/23--4/30 在老师指导下,在二稿的基础上对论文的各个方面,尤其是论文格式规范予以完善,基本定稿。 5/1以后 准备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

第 1 页 共 1 页

1.韦志成。语文课程教育学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熊生贵。理想的语文课 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3.张鹏举。颜振遥初中语文自学辅导教学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4.蔡澄清、张鹏举、陈军。蔡澄清中学语文点拨教学法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5.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陈梦稀。现代教育学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 7.纪大海。教育漫语:现代教育生活的领悟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8.阎广华。“无为”而教:网络环境下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另类”谋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3 9.李镇西。民主与教育:一个中学教师对民主教育的思考[D]四川: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 10.B、A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第 1 页 共 1 页

搜索更多关于: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的文档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o8c13g4hr7s7tu43p391qw0b8cvba00t8e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