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巧借文本,架设读写“桥梁”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8 16:38:1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巧借文本,架设读写“桥梁”

作者:魏雅玲

来源:《学习与研究》2013年第06期

【摘要】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双翼。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崔峦先生也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可见,“读写对接”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必由之路。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巧借文本,架设读写之“桥梁”:巧设生长点——回放经典,模仿文本;巧抓未尽点——挖掘“空白”,充实文本;巧引拓展点——启发思维,拓展文本……让阅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本;阅读;写作;读写结合点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双翼。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崔峦先生也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可见,“读写对接”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必由之路。作为语文教师,不仅仅是教材的实施者,更应该成为激活文本的创造者。那么,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该如何巧借文本,架设读写之“桥梁”,使得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享的一道精神美餐?笔者谈谈个人的点滴粗浅认识: 1 巧设生长点——回放经典,模仿文本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小学语文教材历来以精选的名家名篇、优秀时文为主体,它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写作材料,也给我们提供了精妙的写作之法,因此它们理当成为我们写作的“凭借”。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丁有宽先生也说过:“阅读和写作是个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理解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更加有力”。是啊!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因此,笔者以为,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渗透习作指导,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含英咀嚼”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练点”,进行仿写。如,教学人教三语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引导学生学习描写鱼的优美片段之后,可设计这样的小练笔:你能像作者一样用美的语言把你想象中的鱼也来说给大家听吗?仿:我还能想象出更多有趣的鱼。让我写给你瞧:有的____;有的____;有的____

搜索更多关于: 巧借文本,架设读写“桥梁” 的文档
巧借文本,架设读写“桥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oczt4qrfj507xn0vyq1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