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检测题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检测题
一、选择题
1.春秋以前,“天”被尊为最高神,是人类的监视者、执法者。春秋时期,祭神祀鬼虽仍是“国之大事”,而“天之爱民甚矣”。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祭祀活动巩固了宗法制度 B.政治演变发展了天人关系 C.天道权威萌发了民本思想 D.神权观念强化了贵族政治
2.礼是指较固定的行为准则,敬鬼神节仪尤成为原初的礼的核心部分;但春秋时,礼经人为理性化而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A.人的自觉意识觉醒 B.社会等级秩序的恢复 C.礼制社会功能加强 D.孔子地位的社会认可
3.老子是一个史官,生活在春秋时代,当时周朝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正面临着全面瓦解。从《老子》产生的时代背景判断,《老子》第三章中的“不尚贤,使民不争”主张的合理解释是
A.老子反对下层平民间的斗争
B.老子反对墨子的“尚贤” C.老子主张奴隶社会的“亲亲” D.老子主张世袭为官制度
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孟子提倡“德治”“仁政”,墨子倡导“非攻”“尚贤”,庄子提出“无为而治”,韩非主张法、术、势三者相结合。他们共同的着眼点在于
A.创建全新思想体系B.顺应时代变革潮流 C.争夺思想学术阵地D.谋划政治统治策略 5.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文人和谋士多为自由职业者,他们往往浪迹于各诸侯国,主动或者被动寻找国君出卖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形成了“士无长君,国无定臣”的局面,这说明
A.宗法分封制走向崩溃瓦解 B.军功成为各国授爵的依据 C.贵族世卿世禄特权被打破 D.君主集权意识的初步产生
6.汉代统治者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方针,自汉文帝设置《孝经》博士后,儒家著作《孝经》成为读书人的必修经典。这反映了汉代 A.提倡愚孝思想 B.强化宗法伦理 C.确立儒学正统 D.重视文化教育 1 / 8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检测题
7.董仲舒曾对汉武帝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又说:“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上述观点 A.迎合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B.体现社会变革时期的需要 C.融合佛、道思想的新儒学 D.完全背离传统的民本思想
8.《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9.董仲舒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以上言论表明董仲舒主张
A.平均分配财富以克服贫富分化B.消除等级制度以实现社会平等 C.强化礼乐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D.减小贫富差距以维护国家稳定
10.北宋时,枢密副使任布娶了一位寡妇李氏。李氏相夫教子,传为佳话。明初,进士王希曾请求为曾改嫁的母亲守孝三年,明太祖以“失节”为由,只准一年。这反映了 A.北宋枢密院权力逐步扩大 B.明代理学已成为官方哲学 C.北宋时心学成为官方哲学 D.明代商品经济落后于宋代
11.王守仁(阳明)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答罗整庵少宰书》)这一言论 ①受南宋陆九渊的思想影响 ②主张通过内心反省获得新知 ③否定孔子儒家思想的地位 ④体现出一定的独立自由精神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2.《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一书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13.黄宗羲指出:“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发展商业,工商皆本 B.治贫需与治愚相互结合 2 / 8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检测题 C.整顿吏治,惩治腐败 D.统治者应实行轻徭薄赋
14.“读书不知接统绪,虽多无益也;为文不能关教事,虽丁无益也;笃行而不合于大义,虽高无益也:立志不存于忧世,虽仁无益也”,下列思想与这一主张最为接近的是 A.王阳明的知行合一B.朱熹的格物致知 C.顾炎武的经世致用D.王夫之的唯物主义
15.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16.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的历史信息主题应该是
A.君主专制的文化符号B.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C.经济重心南移之进程D.近代民主思想的溯源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