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扶贫的困境与出路
一、旅游扶贫相关概念
旅游扶贫指利用贫困地区充足的旅游资源,建设旅游经济实体,使旅游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从而实现地方财政以及农民双脱贫,其核心是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扶贫开发为目标,以贫困农民的参与为手段,促进全区的全面发展。其中,旅游业是促进当地旅游扶贫发展的基础,手段是“扶”,对象是“贫”困人口。
旅游扶贫主要针对经济落后、比较贫困的地区,包括绝对贫困地区,即国家规定的贫困区域;也包括相对贫困地区,即已实现脱贫但经济依旧落后的地区。旅游扶贫不仅是物质扶贫,更重要的是理念扶贫。扶“贫”与扶“人”、扶“业”、扶“环境”共同进行,全面落实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整合发展,实现以旅游业为增长极带动整体经济发展的目标。 二、甘南州旅游扶贫成效及存在问题 (一)甘南州旅游扶贫的成效
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甘南州旅游全面进入开放发展阶段,政府近几年发布了一系列促进旅游扶贫的发展政策。甘南通过落实“旅游兴州”政策,坚持以“旅游甘南”为战略目标,以资源为发展基础、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大力促使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旅游业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综合效益,但也对生活、环
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甘南州旅游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牧民人均收入、每年脱贫人数五年来逐年递增。甘南全州生产总值2015年底达到125亿元,五年内增长57.7%,年均增长9.5%;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五年增加8844元,达到19620元;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五年增加2894元,达到5870元。截止2016年12月,甘南州农家乐总数超过970家,其中星级农家乐85户,可容纳团体住宿农家乐493户;餐饮、民俗活动等文化体育产业初具规模;旅游基础设施逐年改善,旅游业发展迅速。游客人数和综合收入连续六年两位数增长。尽管居民的收入来自于农业、畜牧业、旅游业,但居民直接或间接的参与旅游,已成为甘南州群众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旅游扶贫政策的落实,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扩宽了居民的就业渠道,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二)甘南州旅游扶贫存在的问题
尽管旅游扶贫使甘南州群众经济收益增加,但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随着旅游的发展,甘南贫困地区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第一,贫富差距拉大。旅游业的发展促使部分人口先富起来,但贫困的人口因经济基础薄弱、自我发展能力差等原因依然贫困,导致贫富差距拉大,出现富者越富穷者越穷的“马太效应”。第二,物价疯狂上涨。旅游业使当地的GDP收益增加,但居民的生活状况并没有实质性改变。第三,据调查,居民的幸福感丢失,甚至有很多居民出现了排他效应,不希望过多的游客来打扰原有
的生活。
对于这几种现象的产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政府对旅游扶贫认识的偏差,错把旅游扶贫当成旅游开发。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没有引导贫困人口的参与,主要重视经济收益的增长,旅游扶贫精准度不高是其根源所在。第二,居民内部贫富差距大。甘南地区贫困人口由于其自身素质,能力以及信息资源等的不足,导致了参与旅游业的机会的不均等,从而导致旅游收益不平衡。第三,旅游发展增加了当地居民之间的矛盾。据当地居民反应,由于旅游收益差距的拉大,居民之间的矛盾也在逐日增加,原本淳朴和谐的邻里关系出现了危机,甚至演化成恶性竞争。有些旅游经营户为了使更多的游客入住自家旅馆,恶意降低价格,与当地飞速增长的物价极不匹配等情况出现。 三、甘南地区旅游扶贫的实践困境 (一)贫困人口基数大
国家新的扶贫以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标准,甘南州在此标准下对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共统计到2016年底共有贫困人口5.55万人口。甘南州的贫困特征:一是贫困面大。甘南州是甘肃省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贫困人口占甘肃省贫困人口基数较大,是主要的贫困区之一。二是返贫率高。当地大多数贫困人口生活在较偏远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生产条件落后,交通不便利,生产生活成本相对较高,由此导致贫困农牧民难以获得有效收入,整体收入水平低。同时,加上自然灾害,返贫率居高不
下。三是产业基础薄弱。甘南州农林牧产业开发水平低,农业生产粗放,缺乏深加工龙头企业,产业规模小,未形成产业链,竞争力弱。四是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低。绝大多数贫困群众受教育程度低,农牧科技、旅游服务意识淡薄,自我发展意识不强。 (二) “旅游飞地”现象严重
“旅游飞地”现象是国内旅游扶贫过程中面临的严重问题和挑战,严重影响了乡村旅游对地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以及旅游收入占地方经济总量的比重,从而制约了旅游扶贫的绩效。所谓“飞地化”,Ceballos Lascurain(1996)从生态旅游的视角可以看作是生态旅游的相对面,旅游的飞地性(enclavity)会使本地居民在经济等各方面的利益边际化, 在失去对自然资源开发使用权的同时,也丧失了对其管理和保护的权力,而生态旅游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开发方式,能够使本地居民参与到旅游中来,满足了当地居民的需求和愿望。由于甘南州处于偏远贫困地区,旅游资源脆弱,旅游开发较晚,当地的生产水平跟不上需求现状。乡村旅游与当地农业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和融合,造成了餐饮、住宿、旅游、购买、娱乐的非本地化供应,“旅农”无法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乡村旅游开发偏离旅游扶贫轨道,社区参与度不高,景区与社区关系失调,“旅游飞地”题十分突出,旅游乘数效应和旅游扶贫综合效益差。 (三)信息化建设落后
信息贫困的本质是与现代化社会分离,由于对外开放以及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