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憩园》论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9 18:23:3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鞭挞黑暗,家园情节 ——论巴金的《憩园》

张冰洁

(人文学院13汉语言本科3班)

【摘 要】通过与巴金的《家》对比,反映出《憩园》的艺术特色、叙事效果,也体现出巴金不断进步以及成熟的思想,巴金塑造众多生动的人物形象,通过人物悲剧控诉黑暗的旧制度,但他却又不是完全的否定,多方位多视角的看待旧社会制度,将自己的思想、个性融入其中,作品洋溢着哀婉忧郁的情绪,这也是善与美遭到压抑的悲恸。 【关键词】巴金 思想 家 公馆 憩园

引言:我现在的信条是:忠实地生活,正直地奋斗,爱那些需要爱的,恨那些摧残爱的。——巴金《写作生活的回顾》

《憩园》是巴金《激流三部曲》的精致、婉转的续篇。每每提起巴金,我们往往会不自觉的联想到他的《家》,的确《家》是巴金成名时期的典型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但大文豪巴金的优秀作品浩

如烟海,许多不为人所熟知的作品其实更能反应巴金的文学造诣,例如《憩园》。它虽没有《家》那样耳熟能详,但却是巴金作品中最好的一部,也是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典范之作。因为在《憩园》中作者才真正的诠释了“文学战士”的形象:避开情感的干扰,站立在更高、更宽广的角度客观的评论当时事物,从学术的角度,探寻文学的魅力。

《憩园》与《家》的大体框架是相似的:以一个旧公馆为中心,从而铺展开故事的情节。或许是与自己的经历有关,公馆对于巴金似乎有着特殊的含义,或者是说特殊的热爱。《憩园》是以“我”为主要线索,通过“我”的所见所闻从而引出了公馆旧主人杨梦痴家族的兴衰历程,从而给了公馆现主人姚国栋一个警示。

巴金把一个传统的话题——“财富是否能长宜子孙”运用现代化的描写方式将其表现,以敲响后世的警钟。在描写封建家庭时,不再是一味的运用喑哑暗淡的色调,而是开始采用较为明朗的笔墨。例如在描写公馆的大门时,在《家》中“黑着黑漆的大门静寂的排立在寒风中,两个永远沉默的石狮子蹲在门口,门开着,好像一只怪兽的大口。里面是一个黑洞,这里面有什么,谁也看不见。每个公馆都经历了相当长的年代或更换了几个主人每个公馆都有它自己的秘密。大门上的黑漆脱落了,又漆上新鲜的,虽然经历了这些改变,可是它的秘密依旧不让别人知道。”《家》中对首先映入眼帘的“门”的描写采用了黑色的色调,开始就给人一种黑暗的气息,让人不自觉地感到压抑、沉闷,从字里行间便透露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化。而在《憩园》中“灰砖的高门墙,发亮的黑漆大门。两个脸盆大的红色篆体字“憩园”傲慢的从门楣看下来。本来关着的内门,现在为我们的车子开了。白色的照壁迎着我??前面是一个正方形的铺天石井,在天井的那一边是一个大厅一排金色的墙遮盖了院内的一切??公馆只有上下花厅之分”。“白色”,“金色”这种明亮的色调成为了文章的主要色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封建腐朽家庭态度的转变。他不再是以一味鄙弃批判的眼光看待封建社会反而是看到了封建社会与家庭中的那些闪光点。

或许是因为时间的流逝,生活给了巴金更多的经历,让他的笔调变得更加的成熟。晚年的巴金不再像青年时那样犀利——将封建的一味的视为糟粕,全部的摒弃,而是站在了更高的位置,以更加全面的视角看待封建社会与封建家庭中的人和事。就像在这个封建家族中,巴金在刻画杨梦痴这个人时,说他是贪图享乐,挥金如土的纨绔子弟,每天生活在纸醉金迷的生活中,游走在各个赌桌与酒桌之间,仅想凭借父亲留下来的金钱和上万亩土地享乐终生,以为金钱可以“长宜子孙”。最终却将父亲留下来的财产败光,妻离子散,失去安家之地。但像他这种世人都以为无可救药的罪人,巴金对之并不是铺天盖地的批判,他在文中是这样形容杨梦痴的:饱读诗书,眉清目秀,或者说倘若把他放在现当代中,他应属于

才华横溢的高富帅类型,并且在失去公馆后,知道了悔改,因不想连累家庭,亏欠于小儿子,所以选择连夜逃走。从对“杨梦痴”的一生的描述可以看出,巴金不再是一味的反对封建中的人或事,反对旧文化,或者是旧文学。还有对杨梦痴的小儿子的描写——寒儿,也体现了这一点。虽然杨梦痴的所作所为遭人厌弃,但却一直被寒儿所包容,所原谅。“我们在这吃好的,住得好,留他一个人在外面受苦怎么可以。”通过这些话语可以看出寒儿的善良,并且巴金对寒儿的描写也比较理想化——成绩优异,纯洁向上,对父亲超然的爱。正因为对寒儿的形象的塑造,我们也可以看巴金对封建社会中的人并不再是一味的完全讽刺,它打破了之前作品中对封建的完全批判,“新人类”拯救“旧人类”的模式——旧社会人类的自救,也体现了巴金晚年写作的逐渐成熟。

而另一方面,对于新时期的一切,巴金也不像在《家》中那样,给予完全的肯定。比如在《家》中当“觉新”发现与自己相爱的“鸣凤”要嫁给范老爷为小妾时,他难过,伤心过,可是他却什么也没有做,就算是无力地幻想也都没有。“当他一想到要去革命时,就什么都忘了,连鸣凤的事都忘了”。或许巴金想要肯定新一代人的革命热情或者是对革命的忠贞,可是在肯定新一代人的革命时却无形地抹杀了人的本性,抑制人的欲望。作为新一代的青年再受到旧势力的压迫下却不去反抗,不去追求,而是以另外一种所谓的“高尚的”事业去逃避,这不仅体现了“觉新”的懦弱与胆怯,也体现革命软弱的表现。而巴金却给这种懦弱批上了一层光鲜亮丽的外衣——因为他一心为革命。难道革命存在的意义就是让“鸣凤”失去幸福,失去性命吗。可见在《家》中,巴金笔下的新式人群是属于完美主义者,或者说只是片面地描写人物的性格。

而在《憩园》中,新式人群中的确也有所谓的完美主义的人群——姚国栋的第二任妻子——万昭华。她是位温良端庄的贤妻良母,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遐想,与丈夫生活美满,她总是满脸挂着笑容,就像文中的“我”所说的那样“她的微笑总能给人以温暖的力量,好像走到哪里都能将黑暗照亮。”可她却只是一直被关在笼子——憩园里的一只小鸟,她总是想把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慷慨地付出给每个需要帮助的人,可是在这座富有的院子里每个人的生活闲逸而又富足。她无法散播自己的爱,而丈夫对她无微不至的关怀与不理解慢慢地成为了她的包袱,束缚着她。“我哪儿能忘记我自己,这其实是在扩大我自己。这还是一部外国小说里的说法。我会在旁人的笑声里,哭声里看自己。旁人的幸福里有我,旁人的日常生活里有我,生活里有我,旁人的思想里,记忆里有我,要是能做到这样,那该是多好啊。”她总是想在那个社会里做些什么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可是那个社会总是束缚禁锢着他。新时期的人,与“昭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姚国栋的儿子——小虎。他与“寒儿”年纪相仿,但性情却完全相反。他贪玩任性,自私自利,势利刻薄,因为继母——万昭华的家境不好,对其无礼,辱骂陷害她,处处刁难

她。当然他的结局是一个悲剧——溺水而死。但我觉得对于这个结局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好的结局。如若不然,十几年之后,他步入的依旧是杨梦痴的后路。从对新时期的“觉新”的完全肯定与对新时期的“昭华、”“小虎”的性格全方面的描写,也可以看出巴金写作技巧由片面走上了全面与客观。

都说物质不能代表感情,可是在一定的金钱方面,往往可以体现出某种真情。 对于杨梦痴的行为,他的的大儿子、妻子和小儿子所表现出来的反应是不同的。难道我们就可以说大儿子与妻子对他没有感情吗?不,他们是爱他,只是爱的出发点不同。他们对于“杨梦痴”的爱都是出自自己的利益,当“杨梦痴”的行为令他们的利益受到损失时,他们的利益便站在了“爱”的对立面,产生了憎恶,我认为这些都是人的本性。只是人的本性不只有自私,还有爱,或许寒儿也有自私的一面,只是他的爱是高于自私的,而大儿子和妻子的自私的本性却高于爱。这是由每个人的性格差异所造成的,每个人都有消极和积极的性情,只是让哪中性情占据主导地位,便决定了你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在叙述故事时,巴金不再像《家》那样只用一个人——觉新的口吻,而是采用多重性的声音,但将多重性融为一体,对于人性的无意之笔洞察的十分清晰。文章以“我”“姚国栋”“寒儿”“下人”等人的声音叙述着故事的发展,以我——黎先生为第一人称,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一层层的展开故事。我并非两则故事——杨家故事,黎家故事的参与者,我只是故事的独立者。文章以我看见一个眉清目秀却溜进姚家偷茶花的小孩为线索,从而引起我的好奇心,从而借杨家小孩纸口介绍了旧宫馆主人杨梦痴悲惨的一生。作者在续写杨梦痴时采用了倒叙的方法,吊起读者的胃口,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从而使文章充满了神秘的色彩。通过下人老文之口向读者描述了姚家的情况:小虎的势利,目无尊长,对继母朝华的万般刁难,赵家人,姚国栋对小虎的过分溺爱,温柔善良的万昭华内心的痛苦,借姚国栋之口表达出了他与昭华幸福的令人羡慕的婚姻。以不同的角度,多重的声音,从而描述了《憩园》中的所有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而在写作技巧上,晚年的巴金不再那么的单一,在《憩园》里,他不在再像《家》中那样单纯地以主人公“觉慧”的视角而描绘一个大公馆乃至一个封建社会由兴盛走向衰变的故事,而是同时展开多个故事,让每个故事平行地前进。作者在叙写故事时,将杨家故事与姚家故事同时展开的:“姚国栋”把我接到他家里居住,“我”看到了姚国栋家里的情况“善良的第二任妻子,姚国栋的挥金如土,势利眼只爱钱财的儿子小虎,也就是在此时,“我”又看到了“偷”茶花的杨家小孩——寒儿。又采用倒叙的手法,引出了旧公馆的主人杨梦痴的悲惨的一生。作者让姚家与杨家的故事同时进行,多层次的穿插,不仅让文章看起来条理清晰简单,而且在另一种角度上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读者在心里产生了一种比较:杨梦痴与姚国栋的对比,两者都是纨绔子弟,挥金如土,但杨梦痴却才富

搜索更多关于: 《憩园》论文 的文档
《憩园》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oyw10mhn64mn0g1lujn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