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学业质量检测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 (2分) (2019九下·江北模拟) 小雅参加的“江浙文化夏令营”,每天都开设了丰富的文化主题活动。下面几项活动中,她最不可能体验的一项是( )
A . 欣赏苏州园林的建筑之美。 B . 品尝宁波的著名小吃猪油汤圆。 C . 扮演京剧《贵妃醉酒》中的杨玉环。 D . 走进鲁迅的故乡,坐坐乌篷船,听听社戏。
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5分)
2. (5分) (2018八上·义乌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他们有的坐火车旅行漫长的路程,有的从图拉驾车而来,在客厅里正(jīn)____________ 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
②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chì) ____________ 热的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
③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 ____________ 劳作,尤喜纺棉。 ④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 根据拼音写出①②句中相应的汉字。
正(jīn)________危坐 (chì)________热 (2) 填入③句中___________的文字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 . 缀 B . 辍
(3) ④句中加点字“恶”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第 1 页 共 10 页
A . è B . wù
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分)
3. (1分) (2019八上·德惠月考) 默写。 (1) ________,松柏有本性。 (2) ________,行止依林阻。
(3) 《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4) 《黄鹤楼》中直抒胸臆,表现乡愁,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 《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6) 《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四、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6分)
4. (1分) (2019九下·番禺模拟) 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意义。 (1) 恐前后受其敌。(《狼》)________
(2) 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____ (3) 其两膝相比者。(《核舟记》)________ (4) 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________ (5) 但微颔之。(《卖油翁》)________
5. (15分) (2019·仁寿模拟)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唐太宗论止盗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①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②焉。
第 2 页 共 10 页
【注】①哂:微笑。②野宿:在郊外露宿。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或请重法以禁之________ ②去奢省费________ ③由赋繁役重________ ④自是数年之后________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或请重法以禁之。 ②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3) 阅读选段,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①唐太宗“止盗”的方法与群臣有何不同?请用文中原词回答。
②唐太宗的说法与《大道之行也》所描绘的大同社会有着相似之处,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都营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五、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5分)
6. (15分) (2018九上·永康月考) 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但我至少要选择我最爱的人。简,你愿意嫁给我吗?”“是的,先生。” “一个你得用手牵着他走的可怜的瞎子。”“是的,先生。” “一个比你大十岁的残疾人,还得由你来伺候。”“是的,先生” “真的吗,简?”“完全当真,先生。”
(1) 小说的作者是________,文中的“先生”是________,简˙爱怎么结识“先生”的?________ (2) 学校开展“建设书香校园”活动,请你任选一个角度(故事情节、人物个性、小说主题等)为《简爱》写一段推荐语,要求结合故事情节。
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20分)
第 3 页 共 10 页
7. (10分) (2019·宁波模拟) 【关注人物关系】《儒林外史》中的严贡生、严监生兄弟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一组经典形象。请结合具体情节分析严贡生对严监生的态度,并说说其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8. (10分) (2019九上·萧山开学考) 毕业前夕,班委计划挑选班级三年级活动的照片,制作一本相册。在相册扉页,需配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请你完成该项写作任务。
要求:①符合情境;②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③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
9. (16分) (2018七上·白云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
第 4 页 共 10 页
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shān)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1) 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全①~⑨段的主要情节。 “我”想吃螃蟹——________——________——母亲捞起螃蟹——________ (2) 阅读文章①~④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 (3) 第⑧段下列句子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
(4) 品味第⑨段划线句子:“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说说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
(5) 文章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
10. (13分) (2019八下·朝阳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被遗忘的圆明园 卢江良
①曾经有人问我:“中国哪个公园最著名?”我脱出而出:“圆明园。”那个时候,我并未游过圆明园。之所以这么回答,缘于小学时学过一篇课文,它的题目叫《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在我的印象中最著名,不是因为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而是由于其记录着一页中国近代史上的屈辱史。
②终于,我启动北京之行。这趟行程我最向往的地方,不是别处,就是圆明园。这倒不是想一睹它“万园之园”
第 5 页 共 10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