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电解氯化铜溶液生成铜和氯气,总的化学方程式为:CuCl2B.氯化镁为离子化合物,由离子形成离子键,其形成过程为
,故B错误;
C.向Al2(SO4)3溶液中滴加少量Na2CO3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3++3CO32-+3H2O=2Al(OH)3↓+3CO2↑,故C错误;
D.羧酸与醇发生的酯化反应中,羧酸中的羧基提供-OH,醇中的-OH提供-H,相互结合生成水,其它基团相互结合生成酯,反应的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18OH故选D。
10.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某主族只有两种元素,这两元素的单质在常态下分别为气体和固体,这两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都能与水反应。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两元素具有相同的最高正价 C.两元素形成的是共价化合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某主族只有两种元素,这两元素的单质在常态下分别为气体和固体,周期表中满足条件为N和P、O和S;这两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都能与水反应,N、P之间不反应,则这两种元素分别为O、S,据此解答。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这两种元素为O、S。
A.O元素非金属性较强,没有最高价正价,故A错误; B.O和S都有最低价-2价,故B正确;
C.O、S形成的化合物为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都是共价化合物,故C正确; D.O存在的单质有氧气和臭氧,S形成的单质有S2、S4、S6等多种,故D正确; 故选:A。
11.25° C时,0.100 mol· L-1盐酸滴定25. 00 mL0. 1000 mol . L-1'氨水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两元素具有相同的负化合价 D.两元素各存在不同种的单质
CH3CO18OCH2CH3+H2O,故D正确; Cu+Cl2↑,故A错误;
A.滴定时,可迄用甲基橙或酚酞为指示剂 B.a、b两点水电离出的OH-浓度之比为10-4. 12
C.c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Cl-)>c(NH4+)>c(H+)>c(OH-) D.中和等体积等pH的氨水和NaOH溶液时消耗相同浓度盐酸的体积相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甲基橙变色范围为3.1~4.4,酚酞变色范围为8~10,盐酸滴定氨水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酸性,应选甲基橙作指示剂,故A错误;
B.a溶液呈碱性,则主要是NH3·H2O的电离抑制水解,pH=9.24,则溶液中c水(H+)=10-9.24mol/L,则水电离出的c水(OH-)=10-9.24mol/L;b点溶液呈酸性,主要是NH4+的水解促进水的电离,pH=5.12,则溶液中c水(H+)=10-5.12mol/L,则水电离出的c水(OH-)=10-5.12mol/L,所以a、b两点水电离出的OH-浓度之比为
10?9.24molgL-1=10-4.12,故B正确; ?5.12-110molgLC.c点滴加了50mL盐酸,则溶液中的溶质为NH4Cl和HCl,且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Cl-) >c(H+ )>c(NH4+)>c(OH-),故C错误;
D.等pH的氨水和NaOH溶液,氨水的浓度要远大于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所以中和等体积等pH的氨水和NaOH溶液时,氨水消耗相同浓度盐酸的体积更多,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睛】
在有关水的电离的计算是,无论是酸碱的抑制,还是水解的促进,要始终把握一个点: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和氢氧根浓度相同。
12.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 B.糖类、油脂、蛋白质均能发生水解反应 C.铁粉和维生素 C 均可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
D.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正确;
B.油脂、蛋白质均能发生水解反应,但糖类中的单糖不能发生水解,错误; C. 铁粉和维生素 C 都具有还原性,均可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正确; D. 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正确。 故答案为B。
13.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A是周期表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B、C、D同周期且相邻,C的L层电子数是K层的3倍,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B原子质子数的2倍。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纯净的E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B.A、B、C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一定只含共价键 C.由元素A、C组成的某种化合物可与SO2反应生成H2SO4
D.元素A与B、C、D、E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中,热稳定性最好的是AD 【答案】B 【解析】 【分析】
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氢,A为氢,C的L层是K层的3倍,则C为氧,B为氮,D为氟,B原子有7个质子,则E原子有14个核外电子,即硅元素,据此来分析各选项即可。 【详解】
A.二氧化硅可以用于制造光导纤维,A项正确;
B.A、B、C三种元素可以形成NH4NO3,NH4NO3中含有离子键,B项错误; C.H2O2可以直接和SO2作用得到H2SO4,C项正确;
D.非金属性越强的元素,其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好,B、C、D、E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氟,因此HF的热稳定性最好,D项正确; 答案选B。
14.25℃时,向20 mL 0.1 mol/L一元弱酸HA溶液中滴加0.1 mol/L NaOH溶液,溶液中lg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A?c?HA???与pH
A.A点或B点所示溶液中,离子浓度最大的均是Na+
B.HA滴定NaOH溶液时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C.达到图中B点溶液时,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小于10 mL
??D.对C点溶液加热(不考虑挥发),则一定增大
c?HA?nc?OH?cA??【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溶液在A、B点时,溶液显酸性,则c(H+)>c(OH-),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a+)+c(H+)=c(OH-)+c(A-),由于c(H+)>c(OH-),所以c(Na+) B. HA为弱酸,NaOH为强碱,HA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强碱弱酸盐NaA,由于A-的水解NaA溶液呈碱性,而甲基橙作指示剂时溶液pH变化范围是3.1~4.4,所以HA滴定NaOH溶液时不能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B错误; C. 溶液在B点时pH=5.3,lg c?A??c?HA?- =0,则c(A-)=c(HA),弱酸HA的电离平衡常数 Ka= cA??cH?c?HA?????=c(H)=10 + -5.3 Kw10?14??5.3<10-5.3,若向20 mL0.1mol/L HA溶液中,A的水解平衡常数Kh= Ka10加入10 mL0.1mol/LNaOH溶液,得到的是等浓度的HA、NaA的混合溶液,由于HA的电离程度大于NaA的水解程度,则溶液中c(A-)>c(HA),即lgC正确; D. 温度升高,盐水解程度增大,A-的水解平衡常数会增大, c?A??c?HA?>0,故B点溶液时,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小于10 mL, c?A??c?H???K ??c?HA??c?OH?c?HA??c?OH??c?H?KcA??????a?w1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D错误; Kh故答案选C。 15.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制备乙醇:C2H4(g)+H2O(g) C2H5OH(g)。乙烯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 变化关系如下(起始时,n(H2O)=n(C2H4)=1 mol,容器体积为1 L)。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的?H<0 B.图中压强的大小关系为:p1>p2>p3 C.图中a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 = 5 16D.达到平衡状态a、b所需要的时间:a>b 【答案】B 【解析】 【分析】 A. 温度升高,乙烯的转化率降低,平衡逆向移动; B. 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乙烯的转化率增大; C. 由图象可知a点时乙烯的转化率为20%,依据三段法进行计算并判断; D. 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 【详解】 A. 温度升高,乙烯的转化率降低,平衡逆向移动,正向为放热反应,?H<0,A项正确; B. 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乙烯的转化率增大,由图可知,相同温度下转化率p1 C. 由图象可知a点时乙烯的转化率为20%,那么乙烯转化了0.2mol/L C2H4(g) + H2O(g) C2H5OH(g) 始(mol/L) 1 1 0 转(mol/L) 0.2 0.2 0.2 平(mol/L) 0.8 0.8 0.2 平衡常数K= K= c?C2H5OH?c?C2H4?c?H2O?= 0.25=,C项正确; 0.8?0.816D. 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b点温度和压强均大于a点,因此反应速率b>a,所需要的时间:a>b,D项正确; 答案选B。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向硝酸酸化的2mL0.1mol?L-1AgNO3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振荡后静置,溶液先呈浅绿色,后逐渐呈粽黄色,试管底部仍存有黑色固体,过程中无气体生成。实验小组同学针对该实验现象进行如下探究。 Ⅰ.探究Fe2+产生的原因 (1)提出猜想:Fe2+可能是Fe与____或___反应的产物。 (2)实验探究: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与上述实验等量的铁粉,再加入不同的液体试剂,5min后取上层清液,分别加入相同体积和浓度的铁氰化钾溶液 液体试剂 加人铁氰化钾溶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