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8倍设计水头
14 通过水质分析,表明水中同时存在有氯化物和硫酸盐,在评价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时,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其中Cl-含量是指( )。
(A)Cl-含量与
(B)C1-含量与
含量之和 含量折算值之和
含量之和
(C)C1-含量折算值与
(D)不计含量
15 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 25—1990)判定建筑场地的湿陷类型时,下列( )条是定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的充分且必要条件。
(A)湿陷系数大于或等于0.015
(B)自重湿陷系数大于或等于0.015
(C)实测或计算自重湿陷量大于7 cm
(D)总湿陷量大于30 cm
16 一项乙类工程位于甘肃地区某大河的三级阶地上,黄土厚30m左右,其下为中生代的砂页岩.地下水以裂隙水的形式赋存于基岩内。场地表面平坦,但多碟形凹地,有的颇具规模。该工程的主要建筑物将采用条形基础,宽度b=2.5m,埋深d=3.0m。在确定初步勘察阶段控制性取土勘探点深度时,下列( )条是正确的。
(A)控制性勘探点的深度应大于等于36+d,即大于等于10.5m
(B)控制性勘探点的深度应大于基底下10m,即大于等于13m
(C)控制性勘探点的深度应达基岩面
(D)控制性勘探点的深度应大于基底下15m,即大于等于18m
17 按《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 10012—2001,J 124—2001),在膨胀岩土地区进行铁路选线,以下( )条不符合选线原则。
(A)线路宜在地面平整、植被良好的地段采用浅挖低填通过
(B)线路宜沿山前斜坡及不同地貌单元的结合带通过
(C)线路宜避开地层呈多元结构或有软弱夹层的地段
(D)线路宜绕避地下水发育的膨胀岩土地段
18 某内陆盐渍土,土中易溶盐分析成果,
,含盐量为8.8%,按《岩
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该盐渍土属于下列( )种含盐类型。
(A)氯盐超盐渍土
(B)亚硫酸盐超盐渍土
(C)氯盐强盐渍土
(D)亚硫酸盐强盐渍土
19 某土样取土深度为22.0m,测得先期固结压力为350 kPa,地下水位为4.0m,水位以上土的密度为1.85 g/cm3,水位以下土的密度为1.90 g/cm3。请问该土样的超固结比(OCR)最接近下列( )值。
(A)<0
(B)1.48
(C)1.10
(D)2.46
20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287—1999),具有整体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的硬质岩体抗剪断强度试验呈脆性破坏时,下列坝基抗剪强度取值方法( )种是错误的。
(A)拱坝应采用峰值强度的平均值作为标准值
(B)重力坝应采用峰值强度的小值平均值作为标准值
(C)拱坝应采用屈服强度作为标准值
(D)重力坝采用优定斜率法的下限值作为标准值
21 对岩石斜坡,下列( )种情况对斜坡稳定性最不利。
(A)岩层倾向与斜坡同向,倾角大于45°且大于斜坡坡度
(B)岩层倾向与斜坡同向,倾角大于45°且小于斜坡坡度
(C)岩层倾向与斜坡同向,两者倾角相等
(D)岩层倾向与斜坡逆向,倾角大于45°,斜坡较陡
22 下列对泥石流流域的划分中( )种划分方法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A)物质汇集区和物质堆积区
(B)物源段、陡沟段和缓坡段
(C)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
(D)汇流段、急流段和散流段
23 在碳酸盐岩石地区,土洞和塌陷一般由下列( )种原因产生。
(A)地下水渗流
(B)岩溶和地下水作用
(C)动植物活动
(D)含盐土溶蚀
24 下列( )条不属于形成泥石流的必要条件。
(A)有陡峻、便于集水、聚物的地形
(B)有丰富的松散物质来源
(C)有宽阔的排泄通道
(D)短期内有大量的水的来源及其汇集
25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中地面沉降一节的适用范围只包括下列( )种原因所造成的地面沉降。
(A)地下洞穴(包括岩溶)或采空区的塌陷
(B)建(构)筑物基础沉降时对附近地面的影响
(C)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由于地下水位上升或地面水下渗而造成的地面自重湿陷
(D)抽汲地下水引起水位或水压的下降而造成大面积的地面沉降
26 对目前正处于滑动阶段的土坡,其滑动带的土为黏性土,对这种土进行剪切试验时宜采用下列( )种方法。
(A)多次剪切
(B)快剪
(C)固结快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