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三折的道路
从《共产党宣言》发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至今,已有150多年。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运动到制度、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从革命到建设、在革命中发展完善和经历严重曲折等一系列复杂的事件的过程,既有凯歌前进的辉煌,又有令人痛心的曲折。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大体上经历了四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发展、传播并成为欧美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巨大飞跃,它明确地解答了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问题,为世界无产阶级提供了改变自己历史命运的理论武器和斗争指南,为20世纪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作了理论准备。
第二次,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运动并指导建立了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十月革命的胜利,是无产阶级摧毁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创举,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构想和短暂的实践,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探索并建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模式,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三次,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为多国实践,世界社会主义形成了体系,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不断取得历史性的发展和巨大成就。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是继十月革命胜利之后人类历史上具有世界意义的又一次最伟大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第四次,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高速发展,在总结吸收遭受严重曲折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走向完善、成熟,正在重新奋起。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在如何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的问题上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在胜利前进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弊端和不足,各个社会主义国家都在改革开放中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前进道路。由于把改革变成“改向”以及许多复杂的原因,发生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社会主义遭遇空前严重的挫折。但是,中国等一批国家仍然高举社会主义的旗帜,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20多年实践的巨大成功证明了它的科学性、正确性和重大意义,也显示了科学社会主义具有的强大生命力。
回首社会主义百年发展历程,可以也应该从中悟出一些道理来,主要是:
20世纪的社会主义都是在原来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立起来的,因而都不会是完美的、理想的。但它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形成了“一球两制”局面,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一种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存在与发展,就表明资本主义制度不是永恒的,就证实了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性。
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阶级斗争是客观存在的,革命不是也不能人为地制造出来。恩格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任何地方发生革命动荡,其背后必然有某种社会要求,而腐朽的制度阻碍这种要求得到满足。社会革命的根源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社会革命的发生是所需要的各种客观和主观条件的日益成熟。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是实现社会形态质的飞跃的必要手段;用革命的旋风推动历史前进,比起“平静”发展时期要迅速有效千万倍。绝不能够否定、诋毁、告别革命,不能把革命说成是“反常越轨”、“丧失理智”、“社会病态”、“造成灾难”,不能认为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人民革命“搞早了”、“搞糟了”。
原来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它们基础薄弱、起点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却要面对实力强大的资本主义的包围,其发展过程必然会是“开头容易,继续困难”,具有长期性、艰巨性、曲折性的特点。每个时代都总会有个别的、局部的、有时前进、有时后退的运动,搞社会主义就更是如此。我们还有很多很多事情没有完成,我们的工作还得不止一次地补做、改做或重做。在这个艰难的征程中,失误和挫折是难免的,甚至某种暂
时的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内没有能实现革命的突破,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力、科学技术方面还有新的较大的发展。这是不是说马克思主义揭示的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不能成立了呢?当然不是。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继续存在,资本帝国主义的本质并没有改变,总有一天会因为矛盾的积累日益严重而达到顶点,从某个薄弱环节实现突破。社会主义信念一直活在被压迫者的痛苦的意识中,活在他们的反抗斗争中。
20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表明,它和任何事物一样,都有自己的兴衰得失,有高潮也有低潮,这是合乎逻辑的,是由多种复杂因素决定的。重要的是要把握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规律,坚信旋涡和逆流总阻挡不住大江东流,不管发生什么样的曲折,都改变不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思考题:
1、社会主义理论诞生至今,经历风雨已逾150多年,有兴衰也有得失,有高潮也有低潮,你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前途?
2、社会主义运动是人类的进步事业,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的高级阶段,正因为如此,绝不可一蹴而就。如何理解案例中所说的社会主义的长期性、艰巨性、曲折性的特点?
案例点评:
本案例向世人证明了,社会主义最终取得胜利,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但绝不是指直线的走向辉煌顶点的路径,而是高潮与低潮相交错,前进与后退相更替,成功与失败相交织。
要充分考虑到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国情,它们的基础薄弱、起点较低、经验缺乏,面对资本主义的强大包围圈,其前进道路的艰难可想而知。所以没有长期性的心理准备,没有艰苦的不懈奋斗,没有面对曲折性的得力举措,是无法完成社会主义的历史大任的。
要对社会主义历史命运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做出符合实际的阐述,就必须把它们放到时代发展的总背景下进行考虑。这就是:第一,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和社会主义的诞生,相伴相生,不可分割;第二,工业革命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提供了社会历史条件;第三,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直接导致大战的爆发,为社会主义从理想变成现实提供了有利的生存空间;第四,资本主义相对稳定发展的大背景,与社会主义实践套用苏联模式的危机加剧,使社会主义运动暂处低潮,这促使社会主义谋求在当代的新出路。
本案例向我们揭示了尽管社会主义总体上依然处于低潮,可绝不能否认社会主义在曲折中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苏联模式的衰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都是社会主义运动值得认真对待的正反两方面。只有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才能认清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使用说明:
1、本案例的教学目的和用途
本案例通过对社会主义进程的历史回顾,让学生清楚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脉络;使学生明白社会主义事业并非一帆风顺,必须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为学生树立信心:社会主义是任何逆流都阻挡不了的人类大趋势。 本案例可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社会主义及其发展”的辅助教学。
2、本案例的结构及本案例分析思路的建议 本案例结构分两部分:第一是社会主义进程的历史回顾;第二是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分析思考。
本案例可以从以下思路进行分析:一是社会主义走过的150多年历程,可以大致划分为四次历史性飞跃;二是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经济落后国家爆发社会主义也是历史的必然;三是社会主义要充分考虑在经济落后国家爆发的特性,切勿操之过急,要做长期打算;四是社会主义历史表明,社会主义是合乎逻辑的,合乎历史发展大趋势的。 本案例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1)面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受挫之际,产生的针对社会主义的“原罪论”、“补课论”、“失败论”等错误观点,应认真剖析,帮助学生解开思想疑惑。
(2)马克思说过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不仅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且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不发展。这是非常精辟的经典之言,从中可以看出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长期性、艰巨性、曲折性的特点。说明任何认识不到位、考虑不周全都十分有害于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