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河池市2019-2020学年中考中招适应性测试卷生物试题(1)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生物中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
A.白鳍豚
B.平菇
C.草履虫
D.绿萝
【答案】C 【解析】
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有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白鳍豚为多细胞动物;平菇是多细胞真菌;绿萝是多细胞植物。
2.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选择恰当的实验器材(试剂),是保证实验获得可靠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下列实验器材(试剂)的选用正确的是 A.用显微镜观察植物花的结构 C.用沸水对叶片进行脱色处理 【答案】B 【解析】 【分析】
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实验设计时要特别注意实验材料的选择,此题结合初中生物实验作答. 【详解】
A、花的结构较大不需要放大很多就能观察因此可以用放大镜观察花的结构,而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因此不能使用显微镜观察花的结构,A错误;
B、淀粉遇碘液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可以选用碘液来检验淀粉的存在,B正确;
B.用碘液来检验是否存在淀粉 D.用菜青虫成虫探究取食行为
C、叶绿素能溶于酒精,不能溶于水,因此在植物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应将叶片放入酒精隔水加热进行脱色处理,C错误;
D、菜青虫成虫是菜粉蝶只吸食一点露水和花蜜,无法用用菜青虫成虫探究取食行为,我们一般用菜青虫幼虫期进行实验,D错误; 故选:B。
3.调查公园的生物种类时,调查活动必须有的步骤是( ) A.采摘植物 B.品尝野果 C.写调查记录 D.让别人替自己观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调查活动的步骤:选择调查范围→分组→设计调查线路→调查记录→归类→资料整理. 解:一、调查目的 二 调查问题设计
可采取问卷调查法、走访调查法、座谈调查法、实地考察法、上网查资料等方法. 1、确定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方法. 2、进行有效分组,确定各组的任务.
3、汇总、分析调查信息,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撰写调查报告. 1、做好组织、发动工作.
2、做好相应的准备,如相关资料、器材、交通工具、生活用品等. 3、注意安全. 故选C
考点:调查的基本方法.
4.女性体内产生卵细胞、形成受精卵及胚胎发育的场所分别是( ) A.卵巢、输卵管、子宫 C.输卵管、输卵管、子宫 【答案】A 【解析】 【分析】
人体产生卵细胞的器官是卵巢;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相遇完成受精作用的;受精后形成的受精卵移入子宫,埋入子宫内膜继续发育成胚胎。
B.输卵管、卵巢、子宫 D.卵巢、子宫、子宫
【详解】
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各有不同的用途,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沁雌性激素的作用;子宫的功能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及产生月经的地方;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输卵管输送卵子及受精完成与胚胎初期发育的地方。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体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胚胎发育过程。
5.医生给危重病人吸氧,点滴葡萄糖,归根到底是让病人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这一能量转换作用是在病人细胞中的( )完成的。 A.细胞核 【答案】B 【解析】
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细胞中重要的能量转换器,线粒体能够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为细胞的生活提供动力。
6. “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学习行为之一,对这种行为表述正确的是 A.越低等的动物“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学习能力越强 B.越低等的动物“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学习能力越强 C.越高等的动物“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学习能力越弱 D.越高等的动物“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学习能力越强 【答案】D 【解析】 【分析】
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也称为后天性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受遗传物质控制,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因此动物的行为与遗传物质有关。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学习能力越强。故D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B.线粒体
C.染色体
D.叶绿体
7.破伤风杆菌是一种适于在缺氧条件下生存和繁殖的一种生物,感染人体后会使人患破伤风。破伤风杆菌具有的特点是( ) 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与酵母菌的细胞结构相同 C.同流感病毒一样无细胞结构 D.没有DNA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详解】
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因此破伤风杆菌的结构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细菌、真菌、病毒的结构特点。
8.如图是两类不同生物细胞的模式图,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时,滴加清水而不用生理盐水是因其细胞中具有结构F B.图中C结构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图中E结构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D.并非所有植物细胞都具有结构F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和液泡;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 【详解】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时,滴加清水而不用生理盐水是因其细胞中具有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作
用,而不是因为有液泡F, A错误;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的是细胞膜,不是细胞质C,B错误;E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遗传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C错误;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液泡,刚分裂形成的植物细胞就没有液泡,D正确。 【点睛】
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鼠→蛇→鹰 B.阳光→草→鼠→蛇→鹰 C.草→蛇→鹰 D.草→鼠→蛇→鹰 【答案】D 【解析】 【分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详解】
鼠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A错误; 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B错误; 蛇是肉食性动物不吃草,吃田鼠等小动物,C错误; 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D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
10.我国自主研制的埃博拉疫苗首次获得境外临床试验许可,在塞拉利昂启动Ⅱ期临床试验.接种这种疫苗属于( )
A.非特异性免疫,保护易感人群 B.非特异性免疫,切断传播途径 C.特异性免疫,控制传染源 D.特异性免疫,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D 【解析】 【分析】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其他人所经过的途径或各种生物媒介,
疫苗相当于抗原,能够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产生的这种抗体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所以接种疫苗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故D符合题意。 【点睛】
知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即能正确答题。 11.造成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和缓解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分别是 ( ) A.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
B.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苔藓类植物吸收二氧化硫 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
D.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 【答案】A 【解析】
温室效应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因为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制造氧气,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碳——氧平衡,所以营造森林绿地可以缓解温室效应危机。
12.如图是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的情况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淀粉在C部位开始消化
B.脂肪在D部位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C.甲曲线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D.流入B部位的胆汁含多种消化酶 【答案】B 【解析】 【分析】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如下:
图示中,A、B、C、D、E分别表示消化道的口腔、咽和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纵坐标表示食物的消化程度,据此解答。 【详解】
A.淀粉的消化始自A口腔,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A错误。 B.脂肪的消化在D小肠内进行,最终消化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B正确。
C.分析题干中的图示可知,曲线甲代表的物质自口腔开始消化,在小肠内被消化完,此物质应为淀粉,C错误。
D.胆汁不含消化酶,流入D小肠能乳化脂肪,D错误。 【点睛】
此题考查了三大营养物质的起始消化部位:淀粉:口腔;蛋白质:胃;脂肪:小肠。 13.蜜蜂是营群体生活的,群体内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这种行为属于 A.社会行为 【答案】A 【解析】 【分析】
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详解】
由题干可知,蜜蜂是营群体生活的动物,有雄蜂、工蜂和蜂王之分,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蜂群的生活,因此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社会行为的特征。
14.有关“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产生淀粉)”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耗尽叶片中的淀粉 B.同一叶片的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可形成对照
C.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片变为黄白色 D.滴加碘液后,叶片的遮光部分变蓝,未遮光部分不变蓝 【答案】D
B.学习行为
C.攻击行为
D.领域行为
【解析】
A、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消耗叶片内的淀粉等有机物,正确; B、叶片的遮光部分与暴露部分可以形成对照,正确; C、将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是为了脱去叶绿素,正确;
D、叶片的遮光部分没有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而不是变蓝色,不正确。 故选D
【学科网考点定位】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该实验得要点是: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15.下列关于小肠结构特点的叙述中,与吸收功能无关的是( ) A.小肠内壁有许多小肠绒毛 B.小肠能分泌很多消化液
C.毛细血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小肠细且很长 【答案】B 【解析】
小肠约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内有肠液、胰液、胆汁多种消化液,有利于消化营养物质,与吸收无关。
16.如图表示玉米种子的形成和萌发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叙述是( )
A.①与③细胞的基因组成有可能不相同 B.①结构由胚芽、胚轴、胚根和胚柄四部分构成 C.②结构(胚乳)会出现在所有被子植物的成熟种子中 D.④过程的初期需要阳光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2)观图可知,①是胚,②是胚乳,③是珠被,④是种子萌发的过程。 【详解】
A.①是受精卵发育成胚,胚的细胞核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珠被的细胞核的遗传物质与母方相同,二者的基因组成可能不同,A正确。
B.受精卵发育成胚,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构成,B错误。
C.②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胚乳只会出现在被子植物中的单子叶植物的成熟种子中,而在双子叶植物的成熟种子中已经消失,C错误。
D.④是种子的萌发过程,种子萌发与阳光无关, D错误。 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种子的结构和种子萌发的过程。 17.在人类生殖过程中,受精作用通常发生在( ) A.卵巢 B.子宫 C.输卵管 D.阴道 【答案】C
【解析】母体产生的卵细胞成熟后,由卵巢排出进入输卵管,在这里如果遇到精子,就会与精子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因此受精作用发生在输卵管;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动到子宫中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胎儿,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所以受精作用通常发生在输卵管。
点睛:生殖是指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通过胚胎发育成新个体,这一过程是由生殖系统完成的。 1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 C.不同的生态系统之间彼此独立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的种类多种多样,主要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最多 D.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不同的生态系统有不同的功能。
(2)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3)各种生态系统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详解】
A、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雨水降落到森林后,首先会受到树冠的阻留,顺着树干流到地面后,再被盘根错节的树根缠住,又因森林土质疏松,一部分水又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这样从地表直接形成径流的水就减少了许多,不易造成山洪,避免大水冲刷地表导致水土流失,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A错误。
B、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很少,缺乏高大的植物,多是草等低矮的植物,动物的种类也不多,B错误。
C、在自然界,任何生物群落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总是通过能量和物质的交换与其生存的环境不可分割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共同形成一种统一的整体,这样的整体就是生态系统。C错误。
D、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类型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熟记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的特点及特征。 19.吸入“二手烟”危害极大,烟雾通过呼吸道的顺序是 ①鼻 ②支气管 ③喉 ④咽 ⑤气管 A.①②③④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
呼吸系统的组成器官如图所示:
B.①④③⑤②
C.①③②⑤④
D.①⑤③②④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