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物体运动快慢的吗?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不同时段,运动的快慢一样吗? 【新课讲授】 一、速度
思考:在一田径比赛中:
1、观众怎么比较哪个运动员跑得快? 2、裁判又是怎么判断的? 实例分析: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比较A和B,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 快 (2)比较B和C,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 快 (3)比较A和C,你有何感想? 快 【参考答案】B、C、C
归纳总结:如何判断谁运动的快?
方法一:位移 x 相同,比较时间 t 的大小。 方法二:时间 t 相同,比较位移 x 的大小。 ★速度
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2.符号:v 3.定义式:v??x ?t4.单位:国际单位制为m/s(或m?s-1 )
5.速度是矢量,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6.物理意义:速度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速度的方向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只有大小。 B、物体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物体运动位移越大,速度越大。 D、物体位置变化越快,速度越大。 【参考答案】ABC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
1 .平均速度:物体运动的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叫做平均速度v
2. 物理意义:粗略地描述了物体运动快慢程度;平均速度大,物体运动快,反之慢 3.定义式:v?4.单位: m/s
5. 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平均速度只是对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
(或某一段位移内)而言的,对同一运动物体,在不同的过程,它的平均速度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平均速度必须指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的. 4.单位: m/s
5. 平均速度的方向:物体的位移方向。 巩固练习
一个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50 m处的速度是6 m/s,16 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7.5 m/s,则整个赛跑过程中他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是( ) A.6 m/s B.6.25 m/s C.6.75 m/s D.7.5 m/s 【参考答案】B ★瞬时速度
1、物体在某一时刻(位置)时的速度
2、当△t非常非常小, △x/ △t 可看作某时刻(某位置)的瞬时速度 3、物理意义:精确描述某个时刻(或对应位置)的实际运动快慢程度。
?x ?t4、矢量,方向即物体在这一时刻的运动方向 关于瞬时速度的几点理解
1. 瞬时速度是精确地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瞬时速度是矢量,其方向即为物体运动方向 3. 可以用一个较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来替代瞬时速度 4. 瞬时速度的大小称之为速率 ★速率 1.速率:
(1)定义:瞬时速度的大小 (2)是标量
(3)汽车的速度计显示的是速率
2.常说的“速度”,可能指: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或“速率” 三、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复习:打点计时器
1.通过研究纸带,间接的反映物体运动情况: (1)打出的点越密,则运动越慢;
(2)若打出的点间距相等,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 测平均速度(一段时间或者一段位移的平均速度)
(1)要测的量:某段时间Δt,以及对应的位移Δx (2)关系式:v??x ?t3. 计算变速直线运动中某点的瞬时速度 根据下面这条纸带,如何求 E点的瞬时速度?
原则:准确性、可行性
v??x可以大致表示 E 点的瞬时速度,D、F 两点离 E 点越近,算出的平均?t速度越接近 E 点的瞬时速度。然而 D、E 两点间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这两个点。 四、速度-时间图像 1、图像特点:直观 2、常用作图法 (1)描点作图 (2)据函数关系式作图 3、作图步骤
(1)建系 (2)描点 (3)作图 4、速度-时间图像 用图象法表示变化规律:
(1)以速度V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在方格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 (2)根据表中的这些数据描出各点。
(注意标度选取得宜,使图像尽可能充满整个坐标纸) (3)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各点。 理解图象
若图象位于时间轴的上方,表示物体运动方向与正方向相同;位于时间轴下方,表示物体运动方向与正方向相反。 应用图线
a.确定某时刻的速度 b.求位移
c.判断运动性质(静止、匀速、变速) d.判断运动的方向(正方向、负方向)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利用构建主义理论、启发式来诱导学生,以达到学生能够较容易理解速度的概念,初步体会利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