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之都“筑梦者”
——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家华康清校长访谈录 供稿:杨宸瑄 1120142390 摄影:杨宸瑄
他不是大学教授,却多次走上清华、北大的讲台,与顾明远、魏书生等著名专家学者名气相当;他不是领导干部,却在国庆60周年之际,应邀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受到胡锦涛主席亲切接见。 他就是华康清,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从浙江省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到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中学校长;从杰出校长、功勋教师、先进个人,到中国教育管理科学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职业教育分会副会长,他用双手铺开了自己的成功之路。
回想1998年,世纪之交的中国职业教育,正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好学生招不到,差学生教不好,毕业的学生没人要。这个承载着共和国新时代技术工人的摇篮风雨飘摇,职校人开始被人瞧不起,职校的职能开始被人质疑。号称中国“五金之都”的永康市,唯一一所技工学校因经费问题早已关闭,优秀的技术工人只能依靠外来输送。值此之际,38岁的华康清在有着更好出路的情况下,毅然走进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当起了带头人,开始了他的奋斗。他钟情教育,锐意改革,仅用了短短八年时间,把一所十分薄弱的农村职校办成了全国重点职校、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全国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
人们都说:“华康清是一位成功的校长。”那么他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呢?让我们走近华康清校长,听听他是怎么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的。
问:您认为一个成功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答:其实与真正的成功人士相比,我算不了成功或者说并不是你们想像中的那种成功。今天与你坐在这里权当聊聊天交流一下。我个人认为一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首先要有想法,要有一种先进的理念。举个例子,现在一些大学生来一中找工作首先问的便是年薪多少,我
并不反感这类问题,因为他们需要生活,在就业时考虑这些因素无可非议。但很多人往往把收入和学校所在城市作为第一要素来考虑,我觉得这种观念并不可取。积累了这么多年经验,我认为学校是在大城市还是小城市,是重点中学还是普通中学都不是首要的,重中之重在于这个校长是否会让我成功,是否会理解我,是否会给我施展才华和实践想法的舞台和空间。我觉得一个人年轻的时候第一仗选择在哪里,最重要的是人,不是物也不是其他什么东西,物质财富的重要性只是相对的。你的想法导致了你未来选择的路,一个人是否会成功,其实跟你的思想理念有着紧密的关系,所以一个成功的人首先要有一种正确的想法,一种先进的理念。
再者是要宽容。如今制约你们很多年轻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可能是不会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看待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在我的眼里,许多年青一代的人对国家,对社会,对我们的生活宽容的程度不够。我们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一些学生在面对国家某些问题和缺陷时所展现的不宽容的态度可能是许多偏激行为的诱因。一个人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个社会,特别是当社会对你不公的时候。现在我们很多大学生,来到社会走向成功的一个拦路虎是过分追求公平。你们太纯洁了,一个人从高中到大学,再到学校里去教书,内心太纯洁了。由于太纯洁,对社会对学校要求就特别高。“我们两个人一样到一个学校,两个人个子也差不多,体型也差不多,论文还比他多写一篇,职称为什么我评不上而他却评上了?华校长,你评评这个理,在这个学校这叫我如何有脸面呆下去!”职称评不上,本是社会上一个很平常的事情,可是摆在一个纯洁的大学生面前,就无法面对,就无限的扩大,甚至因此而放弃了自己的追求,放弃了自己的事业,所有的东西都付诸东流。这是为什么?没有一种宽容的心态。我是一个喜欢追求公平的校长,但是你们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所以你们要宽容,宽容社会,宽容生活,宽容对你来说某些时候的某些不公平。我们的国家与社会是存在问题,但同时你也应该看到它在稳定地发展与前进。每个国家都存在缺陷,面对这些缺陷的态度展现了你的宽容程度。如果你狂躁,不冷静,选择了一种不理智的方式,那么往往也很难在社会上领先他人。
第三点则是要拥有独特的力量,坚持走独属自己的路。诚然一些人可以依靠天生的优渥条件成功,但是更多的人都是平凡的,只是芸芸众生中一个微弱的分子,要想在茫茫人海中有所作为,必须要走独特的路。当你觉得自己什么方面都比不过人家的时候,没关系,你可以走一条别人没走过的路,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凭借你自己独特的魅力生存于这个社会,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跟随主流,步他人后尘。一个人做一件独特的事可能并不稀奇,但当你做十件、二十件,积少成多,慢慢地发光,总有一天你的事业会受到社会的认可。
问:您现在从事的工作与您的兴趣爱好一致吗?
答:说实话,我并不是很愿意当一中的校长。一个重点中学的校长并非我理想的职业,现在许多的家长、学生、老师、学校都被“以分数论英雄”的模式绑架,任何独特的路都离不开升学率,教育的矛盾都交集在一起,有时候满腔的教育理念在一中是难以施展的。你们还在的时候我就经常会去各个班上与同学们聊聊天,同学们也很喜欢,但我不敢多聊,因为我怕耽误你们学习,怕你们的心被我带走,你们的心被我带走从长远来说并不一定是坏事,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占用你们宝贵的学习时间恐怕会造成家长的意见,这就是一个矛盾的方面。
问:那您如何协调现在的工作与兴趣呢?
答:一个人的职业不会完全按照个人的意志去转移,这时候我会一分为二,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我的工作。永康一中作为永康标志性的学校,永康的最高学府,它的办学质量关系着成千上万户家庭的生活,影响着整个五金之都未来的蓬勃发展。它的使命是不可替代的,从这一点上讲,这是一份崇高的事业,是光荣的,为这个事业而奋斗对我整个人生而言都是值得的,所以我对它又充满兴趣。 问:您认为18-22岁的青春留给您最大的财富是什么?
答:内心的强烈渴望拥有摧枯拉朽的力量。那时候刚刚恢复高考,考不上大学对我们来说就意味着只能当一个农民在,农田里割稻种田,再也走不出去,并不如你们现在考不上大学还有很多其他选择。你们这一代或许难以想象以前做农民有多么可怕,吃不饱,穿不暖。那时我就凭着心里那种强烈的走出去的渴望考上了一个师范学校。
问:在改革的道路上您肯定碰到过许多困难和抉择吧?我记得当年高三分班的决定就遭到了很多家长的强烈反对,您当时有没有动摇过呢?
答:没有。一个人在做事业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一番事业的成功是由许多困难的克服堆积而成的,背后必定有万般艰辛。如若你在打拼时没遇到什么难关,那意味着你并没有突破原有的自己取得很大的成功。假如说你考取清北非常顺利,不怎么需要发力,那说明你是天生的,算不了取得很大的成功。为什么很多优秀的人不能取得很大的成功,因为他的意志被万般困难消磨了,最后他选择了退缩。我能够走到今天,不是因为我有多优秀,文化修养有多高,而是因为我的意志品德——我敢于坚持。一种先进的理念与做法在早期时往往会遭到多数人的反对,大家接受与认可它可能需要一段漫长的时光,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相信自己,坚持下去。
问:从社会人的角度出发,您对现代大学教育有什么建议? 答:对比现在的国内外大学,中国的大学教育有很多成功的地方,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但它仍然存在不足之处这也是不可否认的。首先有一点,中国的大学教育忽略了一种对科学技术的追求,这并不是说中国的大学没有致力于对科技的研究,而是没有把它作为核心力量。由于社会及各方面的原因,中国很多大学教育影响甚至误导学生往公务员、教师、国家干部等方面拼搏,而忽略了引导学生对技术价值的认识。正因如此,人才都积压在公务员等岗位上,不愿从事技术的研究,技术研究难以发展,致使中国的制造业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当然,这并非只是大学的责任,其中也有社会的责任,但这是双方互动的结果。
再有一点,现代大学教育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考察。与国外大学相比,我们重视的是知识的传授与考察,而国外大学则更重视能力的培养与考察,这两点之间的差距还比较大。举个例子,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讲到这里,对现代的大学生,我就有个想法,我不是说现在的大学生没用,你们都具备很高的文化素养,但是你们有个弱点,你们太中庸。现在的很多大学生根本就不敢与领导接触,更别谈沟通交流。我搞职业教育,能够走到今天,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能
相关推荐: